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IPM发展的历史回顾 对于有害生物,人类已经提出了10多种防治策略,如综合防治(IC)、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PM),有害生物总体治理(TPM)、有害生物区域治理(APM)、有害生物合理治理(RPM)、有害生物生态管理(EPM)、强化生物因子的综合冶理(Bio-IPM)、以生态学为基础的有害生物学治理(EBPM)、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SPM)、植物医学(Phystomedicine)和森林健康(Forest Health)等.在这些防治策略中,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PM)的影响最大,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浅谈农林害虫治理策略的层次观与相生植保学原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明确与肯定,"可持续"概念已被引入到包括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层次.目前,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讨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当然也包括农业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和害虫可持续控制的要求,张真、周淑芷提出害虫的综合管理(IPM)必须向害虫的生态管理(EPM)发展.骆有庆等在详细分析了害虫的综合防治(IC)、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有害生物总体治理(TPM)、有害生物区域治理(APM)、有害生物合理治理(RPM)、有害生物生态控制(EPM)等概念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森林有害生物特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特点,提出了森林有害生物持续控制(SPMF)的概念.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程度的逐步提高,农林有害生物的科学控制策略也逐步完善和改进.本文浅谈一下适合农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害虫防治策略与未来植物保护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 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PM)作为防治有害生物(包括病、虫、杂草等)的策略己被广泛采用,本书反映了IPM在西欧的发展现状.前7章阐述了IPM的原理和技术,后7章则综述了在西欧各类作物和不同生态背景下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研究和实施的现状.各章内容如下:1.预报与监测;2.栽培措施,植物的感病(虫)性与抗病(虫)性;3.栽培措施防治  相似文献   

4.
“综合治理”(Integrated Management)这一概念,在五十年代的初期,就已提出过,当时称为“综合防治或协调防治”(Integrated Control),侧重于各项防治措施的协调使用。到六十年代,综合防治的含义才包含以“生态学”为基础的概念,即利用自然因素和人为防治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种群(害虫和害螨为主)的密度,使之处于经济危害水平以下,同时要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至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罗马召开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专家小组会议上,曾给予综合治理一个定义:“综合治理是有害生物(主要是害虫)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概念是在总结人类以前害虫防治经验教训、特别是20世纪40-60年代单一依赖化学药剂防治导致"3R"问题(Resistance:长期大量施用光谱性杀虫剂,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客观的角度 ,审视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IPM)现状 ,分析了IPM在实践和理论上的局限性 ,并评述了IPM的基本思想、IPM与可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与IPM的发展及IPM与其他几个有害生物管理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农业技术日新月异,农业生态系统的改变越来越快,植物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同持续农业一样,一般认为持续植保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策略的延伸和发展,正如Zadoks(1993)指出,IPM是走向持续植保(SCP)的第一步,而IPM是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针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研究生态种群动态和相关联的环境,采用尽可能相互协调的有效防治措施并充分发挥自然抑制因素的作用,将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并使防治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城镇IPM的主要目标是在防治有害生物的同时,暴露的人们或环境没有化学农药带来的过多风险;诸如品质方面的美与和谐的理念代替了量化经济涉及的农业IPM决策.城镇IPM主要由有害生物观察、监测、具体情况的决策、有害生物治理技术的应用、评估和记载5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我国植物保护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针对新世纪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在农业生产的植物保护中做到少用/不用或正确使用农药,增强植物的保健功能?作者认为在植保理念上要有新突破:即变主要针对防治对象--有害生物的杀灭为主要针对保护对象--植物群体的健康,在植保模式上,要有新跨越,即以植物生态系统群体健康为主导的有害生物生态治理(Ecologic Pest Management,EPM)取代现行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并以生态视角讨论了EPM的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南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普云 《世界农业》2000,(11):34-37
美国南部区域应用的 IPM技术措施多种多样,包括了从利用山羊放牧来防治杂草的简单措施,到利用最复杂的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措施。其突出特点是: (1)对有害生物的防治强调控制其发生的环境条件; (2)加强农作物病虫的防治决策; (3)采取局部施药措施,特别是杂草和土传病害,通过田间的 GIS分析来局部施药。 一、以环境保护为 目标的 IPM项目   在美国的每个州, IPM项目都强调使用标准的喷雾器械,避免使用大量不必要的农药。佛罗里达州举办了 IPM培训班,培训公园和风景区的管理人员,据统计,自在各个公园及风景区实施 IPM项目…  相似文献   

11.
<正>IPM技术是指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和农药残留,以获得最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病虫害(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害虫防治策略是害虫防治的根本指导方针。当今世界对于害虫防治策略是一个争论较多的问题,在这场争论中,提出了两种针锋相对的防治策略,即“害虫综合治理”(IPM)和“全部种群治理”(TPM),这两种策略虽然并不完全互相排斥,但其哲学观点和基本指导思想是完全对立的。IIPM与TPM的概念和哲学观1.1.IPM概念和哲学观IPM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策略,它的代表人物是C.BHuffaker。最初被称作害虫综合防治(IPC),主要用来阐明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协调。随着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和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IPC也就改成了IPM…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施IPM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影响我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实施的各种问题,如农户对IPM技术的需求、IPM推广服务体系、IPM应用基础理论及技术研究、农药市场和社会环境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IPM不仅是一个应用生物学、生态学问题,其实施过程涉及社会各相关领域,为了全面推进IPM在生产中的应用,必须进一步加强IPM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开发符合IPM要求的新技术,完善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药生产、销售与使用的管理,创造有利于IPM实施的社会环境等.  相似文献   

14.
郭良芝 《农业与技术》2004,24(2):42-44,63
本文论述了农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青海省农田草害治理、小麦病虫害防治实施IPM取得的成效.并对加强我省农田有害生物治理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技术在IPM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转基因和微生物重组技术的一系列突破,开拓了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技术的新领域和新途径.文章对转基因技术在抗有害生物基因工程育种、新一代微生物农药开发、天敌的转基因增效策略和有害生物转基因遗传防治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该项技术是在以旱育稀植为主体的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应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PM)技术,并进行良种、施肥、灌溉等方面的技术配套,形成的优质无公害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其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农业技术日新月异,农业生态系统的改变越来越快,植物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同持续农业一样,一般认为持续植保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策略的延伸和发展,正如Zadoks(1993)指出,IPM是走向持续植保(SCP)的第一步,而IPM是从生态学和  相似文献   

18.
收入因素对农户采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技术的影响方向和显著性目前尚无统一结论.分析认为,在既定收入水平上,农户的风险态度影响农户的IPM采纳行为,而不同类型的风险规避类型又改变收入因素影响农户采纳IPM技术的方向和显著性.因此,对农户采纳IPM技术行为的研究应建立在对农户风险态度的考察基础之上,通过路径分析以便更好地探寻其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IPM理念,从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等4个方面阐述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理念在《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经济阈值(或经济阈限、经济阀限)的概念自50年代由某些昆虫学家(Stern et al.1959)正式提出以来,经不少人修正和补充,已逐步形成一套合理和可行的理论。尽管有人对该理论的前景表示怀疑(Norgaad 1976),但愈来愈多的人承认并开始使用它。在70年代趋于成熟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理论吸收和同化了这份有用的营养,使之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