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大豆根腐病发病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菌源数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温湿度以及植株抵抗力等条件。要更好地防治大豆根腐病就必须根据这些发病条件进行防治。改变以往单纯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的方式,采取农业措施防治与生物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一、发病症状大豆根腐病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不同的病原菌引起大豆根腐病的症状不同。镰刀菌危害大豆时,根部从根尖开始变色,水浸状,主根下半部先出现褐色条斑,以后逐渐扩  相似文献   

2.
正大豆根腐病发病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菌源数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温湿度以及植株抵抗力等条件。要更好地防治大豆根腐病就必须根据这些发病条件进行防治。1.发病症状大豆根腐病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不同的病原菌引起大豆根腐病的症状不同。镰刀菌危害大豆时,根部从根尖开始变色,水浸状,主根下半部先出现褐色条斑,以后逐渐扩大,表皮及皮层变黑腐烂,严重时主根下半部烂掉。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变黄,植株矮化,结荚  相似文献   

3.
大豆根腐病的具体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根腐病是大豆根及茎基部病害的统称,大豆根腐病多种病原菌侵染、引起不同症状的数种病害,其中发生最普遍的是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其次是由菌核病和腐霉菌引起的根腐病。  相似文献   

4.
大豆根腐病是大豆根及茎基部病害的统称,大豆根腐病多种病原菌侵染、引起不同症状的数种病害,其中发生最普遍的是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其次是由菌核病和腐霉菌引起的根腐病。  相似文献   

5.
1危害大豆根腐病是大豆根及茎基部病害的统称,大豆根腐病多种病原菌侵染、引起不同症状的数种病害,其中发生最普遍的是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其次是由菌核病和腐霉菌引起的根腐病。据调查,大豆产区根腐病一般田块发病率为40~60%,重病田达100%,  相似文献   

6.
大豆根腐病是大豆根及茎基部病害的统称,大豆根腐病多种病原菌侵染、引起不同症状的数种病害,其中发生最普遍的是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其次是由菌核病和腐霉菌引起的根腐病.  相似文献   

7.
正大豆根腐病属大豆病害种类中最难防治病害之一,是东北大豆主产区主要的根部病害。整个大豆生育期均可感染大豆根腐病,大豆种子萌发后4-7d即可侵染,轻者叶片变黄,提早脱落,严结荚少,产量低,重者造成死苗,粒重下降,严重减产,减产幅度在25%~75%或更多。了解大豆根腐病发病病因有助于更好的防治,促进大豆增产。1大豆根腐病发病病因1.1土壤影响1.1.1土壤温度播种期过早,土壤耕层温度低于  相似文献   

8.
1 危害 大豆根腐病足大豆根及茎基部病害的统称,大豆根腐病多种病原菌侵染,引起不同症状的数种病害,其中发生最普遍的是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其次是由菌核病和腐霉菌引起的根腐病。据调查,大豆产区根腐病一般田块发病率为40%~60%,重病田达100%,一般年份减产10%,严重时损失可达60%,而且使大豆含油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正>大豆根腐病是大豆产区普遍发生病害,一般土壤潮湿地块或多雨年份发病严重,病情指数较高。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和产量,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益。因此,加强对大豆菌核病的防治势在必行。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上的常见病害,由子囊菌亚门的真菌侵染引起。真菌以菌核在土壤内和病株残体中或混在种子里越冬,第2年在适宜的环境里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引发大豆菌核病。1.大豆根腐病1.1发病原因1.1.1土壤温度的影响。大豆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适温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不合理轮作及使用不安全的苗前除草剂等,致使大豆根腐病的发生有加重趋势.低温及低洼地、连续降雨、根部易发病.播种过深、过早、幼苗出土慢,重茬、耕作粗放地块发病重. 一、大豆根腐病发病的条件 大豆根腐病发病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菌源数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温湿度等条件. 1、连作 由于根腐病菌属土壤习居菌,可以在土壤中腐生,在适宜寄主植物(大豆等)的条件下,病菌生育良好,繁殖快,从而土壤中菌源数量增多,发病重.因此,大豆连作地根腐病重,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  相似文献   

11.
重迎茬条件下大豆根系分泌物对根腐病病原菌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重迎茬条件培养大豆,分离大豆根系分泌物,以大豆根系分泌物为培养基,培养大豆根腐病病原菌,观察重迎茬条件下的大豆根系分泌物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影响。同时利用液体培养的方法,培养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用培养液处理土壤,测定病原菌分泌物对土壤微量元素的活化作用。结果表明,重迎茬条件下大豆根系分泌的对立枯丝核菌影响最大,而病原菌分泌的对土壤元素的活化顺序为Mn〉Zn〉Cu〉Cd。  相似文献   

12.
<正>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梁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2侵染循环。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大多数病原菌属于土壤习居菌,除了能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上越冬  相似文献   

13.
引起大豆根腐病的病菌多为土壤习居菌,且寄主范围广,因此,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要栽培作物,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有的重茬年份达到10年左右,导致大豆根部病害日趋加重,严重影响了大豆的生产。大豆根部病害以及后期的枯萎死亡,一般都认为是根腐病或胞囊线虫引起的,但是近几年经过研究发现有许多是由于大豆疫霉根腐病引起的,在重茬地块大豆疫霉根腐病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通过对黑龙江省大部分大豆产区50多个县调查后发现,其中有40多个县都发现有大豆疫霉根腐病,田间发病率一般为3%~5%,严重地块达75%,甚至绝产。现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随机取样研究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菌剂对0、1年连作大豆成熟期生物量、根际土壤AMF孢子密度、AMF侵染率及根腐病病情指数的影响,以及R.intraradices对大豆根际土壤百菌清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R.intraradices菌剂可以提高大豆植株的生长及养分吸收,显著增加大豆植株生物量、AMF侵染率及AMF孢子密度,同时R.intraradices及百菌清均对大豆根腐病有防治效果,且相比于百菌清,R.intraradices菌剂在防治根腐病的基础上改善了根际土壤微环境、增加根系发达程度等;在不同的连作年限下,R.intraradices菌剂均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百菌清残留量,且在接种菌剂+百菌清处理组中,0年连作大豆百菌清残留量最低。  相似文献   

16.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上的常见病害,由子囊菌亚门的真菌侵染引起。真菌以菌核在土壤内和病株残体中或混在种子里越冬,第2年在适宜的环境里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引发大豆菌核病。而大豆根腐病是大豆产区普遍发生病害,一般土壤潮湿地块或多雨年份发病严重,病情指数较高。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和产量,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益。因此,加强对大豆菌核病的防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笔者将生物修复方法应用于连作大豆根腐病防治中,旨在降低连作大豆根腐病发生以及提高大豆质量。试验选择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并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通过PCRDGGE技术研究F.mosseae对连作大豆根系以及根际土壤根腐病病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大豆品种接种F.mosseae后,试验组根样以及根际土样根腐病病原菌丰度以及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接种F.mosseae对不同大豆品种防治效果存在差异;聚类分析结果也验证了接种F.mosseae对连作大豆根样以及根际土样根腐病病原菌产生以及分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侵染引起的对大豆生产有严重危害性的病害。大豆疫霉菌抗药性强,且其毒力演变和进化较快,在生产上较难防治,目前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文作者就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定位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大豆育种工作者开展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育种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木霉生防菌对大豆幼苗的促生作用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木霉菌对大豆幼苗的促生作用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方法]用6株木霉菌剂处理土壤进行盆栽试验,测定大豆植株的形态指标及根腐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供试木霉菌株均能促进大豆植株生长,其株高、茎粗、根长、干物质积累均比对照增加。木霉菌株制剂均可减轻根腐病的发生,当浓度为5×108个/g时,防效均在70%以上。不同菌株对大豆植株的促生和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不同。[结论]木霉菌能促进大豆的生长和降低根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大豆根腐病是针对大豆根部及茎基部发生的由病菌侵入而引起的作用于大豆根部使其发生严重腐烂的多种症状的病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对于大豆的危害非常严重。文章分析了影响大豆根腐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并就这些因素提出了几个针对大豆根腐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