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发情鉴定与配种时间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畜牧生产中,繁殖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奶牛生产中繁殖状况尤为重要。影响奶牛繁殖的问题很多,如遗传、激素紊乱、子宫炎症、营养、人工授精技术、精液质量、生理缺陷等。授精技术过程中,准确的发情鉴定和适时配种是使母牛获得受胎并维持高繁殖率的关键。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奶牛在严冬盛夏季节往往会出现发情不规律、发情表现不明显等情况给发情鉴定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应提高母牛发情鉴定的技术水平。首先外部观察结合直肠检查法,主要根据母牛在发情时的行为和生理表现,特别是母牛是否接受其他牛的爬跨,作为判断母牛…  相似文献   

2.
在奶牛的繁殖生理机能中,正常发情和排卵是保持正常繁殖力的基础,因为没有正常的发情(排卵),母牛其他的生殖生理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在奶牛生产中,不发情的较常见。奶牛不发情时母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卵巢机能受到扰乱,卵泡发育受阻,性周期停止。它使母牛不能及时配种,使牛群残配率下降,进而降低牛场繁殖率,产犊间隔延长。繁殖人员对14月龄以上的后备牛不见发情症状的和产后60天不发情的母牛,应及时进行分析和生殖检查,并从改善饲养管理和应用生殖激素着手,使其恢复性周期。  相似文献   

3.
<正>卵巢机能减退和失调使母畜暂时性或长期不能繁殖。由于卵巢疾病的发生,在临床上常出现的现象有:母牛发情周期不正常,长期不发情(卵巢静止或持久黄体),发情不排卵、排卵弛缓、排卵不发情(静默发情)、卵巢囊肿、黄体囊肿,造成体内激素失调。由上述病理状态,构成了卵巢疾病。笔者根据近几年临床经验,结合本地母牛饲养、管理等方面特点,就母牛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4.
同期发情技术是指控制发情周期,使一群母牛在预定时间内集中发情的处理方法。可以根据母牛发情表现输精,即在观察到发情征状后约12小时输精;也可不观察发情表现,在预定的固定时间输精,即定时输精或称成批配种。理想的同期发情技术应该使绝大部分被处理母畜发情同期,且能受胎。评价同期发情技术效果的方法有发情反应率(表现发情母牛占处理母牛的百分率)、同期受胎率(受胎母牛数占输精母牛数的百分率)、同期妊娠率(妊  相似文献   

5.
在奶牛的繁殖生理机能中,正常发情和排卵是保持正常繁殖力的基础,因为没有正常发情(排卵),母牛其他的生殖生理活动就失去了意义. 奶牛生产中,不发情较常见.不发情是母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卵巢机能受到扰乱,卵泡发育受阻,性周期停止.母牛不能及时配种,使牛群参配率下降,进而降低繁殖率,产犊间隔延长.饲养人员对14月龄以上后备牛不见发情症状的和产后60天不发情的母牛,应及时进行分析和生殖检查,并从改善饲养管理和应用生殖激素着手,使其恢复性周期.  相似文献   

6.
正同期发情又称同步发情,即通过利用某些外源激素处理,人为地控制并调整一群母牛在预定的一定时间内集中发情,以便有计划地组织配种。它有利于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按需生产牛奶,集中分娩,组织生产管理。同时,同期发情有可能使处于乏情的奶牛出现正常的发情周期,提高繁殖率。此外,同期发情可以使供体母牛和受体母牛的生殖器官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为胚胎移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场奶牛繁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后乏情牛占繁殖母牛的25.4%。先采用单纯激素治疗,母牛出现隐性发情、卵泡发育不良、排卵迟缓。后根据不同乏情母牛采用不同的激素(促卵泡素、氯前列烯醇)加维生素来诱导发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1材料诱情激素和维生素促卵泡素(FSH),每支100单位,氯前列烯醇每支0.2mg,为南京动物激素厂生产。维生素人用维生素AD胶囊,维生素A3000单位,维生素D300单位/粒,人用维生素E胶囊,5mg/粒,为大连南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乏情母牛选自本场产犊后80d以上不发情母牛。2对症用药2.1卵巢机能减退或卵巢静止用促…  相似文献   

8.
<正>在自然状态下,动物个体在繁殖季节分散随机发情,但人为的控制可以使一群家畜同时发情排卵。同期发情(synchronization of estrous)是指采用激素或类激素药物处理,人为地控制并调整母畜发情周期、使一群母畜在特定时间内集中发情排卵。这项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在自然状态下,动物个体在繁殖季节分散随机发情,但人为的控制可以使一群家畜同时发情排卵。同期发情(synchronization of estrous)是指采用激素或类激素药物处理,人为地控制并调整母畜发情周期、使一群母畜在特定时间内集中发情排卵。这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对母畜发情周期进行同期化处理,是目前一种家畜繁殖技术。利用某些激素制剂人为地控制一群母畜发情周期的过程,使之在预定的时间内集中发情,以便有计划地、合理地组织配种。有利于推广人工授精,便于组织生产,减少不孕,提高繁殖率。本文用三合激素在能繁母牛中进行短期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三合激素诱导母牛同期发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浅析了四项母牛繁殖常规技术。发情控制技术有诱导发情技术和控制排卵技术。妊娠诊断的直接证据为胎动、胎心音及触摸到胎儿等。分娩控制亦称诱发分娩或引产,是指在母牛妊娠末期的一定时间里,采用外源激素制剂处理,控制母牛在确定的时间范围内分娩,产出正常犊牛的技术。助产包括助产前准备和正常分娩的助产。  相似文献   

12.
<正> 应用三合激素促进母牛的发情试验,近些年来在国内有些报导,而且取得了一定效果,这是一项新的繁殖技术措施。为了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三合激素的促情效果,我们于八四年6—11月份在石城县小松等七个乡选择不同类型的未孕母牛425头进行试验,占全年母牛配种数(己完成974头)的43.8%,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它对同期发情和受胎率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其中第一批80头母牛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家畜的发情控制是利用人工处理的方法使不发情母畜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发情排卵的技术,称为发情控制技术,而同期发情技术正是发情控制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对于我们畜牧工作者来说,掌握好牛的同期发情技术对牛场的生产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下面笔者从奶牛发情的意义、方法两方面进行简要分析。1概念同期发情就是利用某些激素制剂人为地控制并调整一群母畜发情周期的进程,使之在预定时间内集中发情。母牛的同期发情就是人为控制一群母牛  相似文献   

14.
实践证明、正确掌握母牛发情和排卵规律、抓住最佳配种期进行适时配种是提高母牛受胎率的重要措施。一、母牛发情鉴定。母牛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生殖器官就可发育成熟具备了繁殖能力,这个时期叫性成熟,母牛性成熟后便开始出现正常的发情、排出卵子,直至性机能衰退以前表现周期性的发情活动。从一次发情开始至下一次发情开始叫做发情周期。发情周期是母牛保证延续繁殖的一种正常现象,是体内一系列生理现象变化的结果。母牛的正常发情包括四个不同时期。即发情预兆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①发情预兆期。是出现发情以前的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5.
奶牛场在人工授精的繁殖制度下。必须准确检出发情母牛并适时输精。在正常奶牛群中有90%~95%的母牛有规律地出现性周期。饲养人员在现有的管理制度下对发情母牛的平均检出率不高于50%。而通过对一些现行的繁殖管理办法做一些不太大的改变、使待配的母牛发情检出率达到80%以上。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对母牛群中的单个母牛进行发情判断、必须要了解母牛发情期内的行为类型、现在我们对18h情期通常行为类型简述如下:1精神不安、大声哞叫。2相互舔舐、摩擦,互愿地将颏部置于另一牛背等一些亲昵行为。3、嗅闻其它母牛阴户。4…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基层黄牛繁改站点调查,从中了解到少数站点(特别是新建站点)黄牛冷配受胎率不理想,精液消耗量大,空怀率高,影响了牛群发展和养牛的经济效益,所以,应掌握如下几项黄牛改良技术,保证母牛冷冻精液配种的受胎率。1 提高母牛健康水平,保证母牛正常发情繁殖母牛应给予较高的营养水平,使其具有健康的体质,特别是在配种准备期,要加强母牛的饲养管理,提高膘情,保证母牛正常发情,加快卵巢卵  相似文献   

17.
正同期发情又称同步发情,就是利用某些激素制剂人为地控制并调整一群母畜发情周期的进程,使之在预定时间内集中发情。同期发情技术主要是采用激素类药物,改变自然发情周期的规律,将发情周期过程调整统一,使群体母牛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发情和排卵。1同期发情的意义1.1便于生产管理,提高效率常规的人工授精需要对每头母牛进行发情鉴定,这对于群体较大的规模化肉牛养殖场来说费时费力,不利于推广。而利用同期发情技  相似文献   

18.
缩短牦母牛产犊间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母牛产后不发情是影响其繁殖性能的主要原因。采用围产期补饲、发情季节生殖激素处理等措施以提高产后牦母牛发情和产犊,结果围产期补饲组、生殖激素处理组和补饲加激素处理组的产后当年发情率分别达到40.54%、25%和45.45%,而对照组为3.03%,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7.51、21.97和42.42个百分点;各试验组的繁殖率分别为21.62%、20%和45.45%,对照组为1.52%,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0.1、18.48和43.93个百分点。通过对产犊间隔的计算,242头自然生产的牦母牛的产犊间隔为758.7d,各处理试验组分别比自然生产母牛群缩短产犊间隔106.9d,101.7d和194.6d。  相似文献   

19.
家畜的同期发情(Synchronizationofestrus)是当代生物工程高新技术,该技术是对群体母畜采取措施(主要是利用外源性激素,有的还可以通过改变管理措施,如母猪配合断奶),使之发情相对集中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Christain(1948)首次报道了利用孕酮使群体母牛同期发情。20世纪70年代,  相似文献   

20.
提高牦母牛繁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采用不同剂量生殖激素处理3.5岁的青年牦母牛,结果发情率提高5.84和23.26个百分点,繁殖率分别提高34.69和41.21个百分点。采用不同剂量生殖激素处理和怀孕牦母牛围产期补饲的措施,促进产后成年牦母牛发情配种,结果发情率分别提高42.42,54.67和37.51个百分点,繁殖率提高43.93,48.48和20.10个百分点。生殖激素处理和围产期补饲对提高牦牛繁殖性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高剂量生殖激素的促进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