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红梢斑暝,又名松梢暝,主要危害马尾松、国外松,以及油松、黑松、黄山松、雪松等。2006年旌德县暴发该虫危害,全县1.75万亩幼松林都不同程度地发生,3年生马尾松小班受害严重,虫株率达90%以上。幼虫蛀害主梢,引起侧梢丛生,使树冠形成畸形成为扫帚状,树木不能成材,或降低木材利用价值。幼虫蛀食球果影响种子产量,蛀食幼树枝干,则造成幼树死亡。  相似文献   

2.
微红梢斑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Hampson),属鳞翅目螟蛾科。该虫在我国分布广泛,从东北到云南均有分布,受害树种有马尾松、华山松、油松、云南松及云杉。幼虫蛀食主梢和侧梢,使松梢枯死,引起侧枝丛生,树冠成扫帚状。 我们苗圃担负着为社会提供优质无病虫害绿化苗木,为北京市绿化服务的使命。华山松苗木一旦被微红梢斑螟危害,就会降低价值,影响销售,影响造林绿化质量,已成为制约我圃生产的一大虫害。为有效控制微红梢斑螟危害,我们经过几年的室内外观察及防治试验,已初步掌握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年生  相似文献   

3.
采用全面踏查、定点跟踪观测和室内培养等方法,调查评估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对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子园1年生幼果、2年生球果和当年生嫩枝的危害情况,记录该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征,掌握其在南亚热带地区的活动规律,为开展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在...  相似文献   

4.
5.
6.
微红梢斑螟对不同年龄油松幼林危害程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微红梢斑螟的发生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赵锦年  黄辉 《林业科学》1992,28(2):131-137
微红梢斑螟是危害松类的嫩梢、球果、芽和干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浙江省一年发生2至3代,以初龄幼虫在冬芽、枯梢或以中老龄幼虫在害梢中越冬。4月下旬至6月下旬,7月中旬至9月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分别是越冬代,第1、2代成虫出现期。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园中的观察,了解了幼虫钻蛀芽、梢、果和干的不同习性,以及该虫发生与绒茧蜂、长体茧蜂等天敌的关系。通过研究,提出了灯诱杀虫、早春喷梢、打孔注射和保护天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区微红梢斑螟对松林的危害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红梢斑螟是南京地区重要的松树蛀梢害虫,尤其对人工火炬松幼林危害严重.对南京及周边4个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型的野外试验地松林受害株率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对人工纯林危害大于天然更新林;对火炬松危害大于马尾松和黑松;此外,统计分析表明马尾松受害梢率与受害株胸径呈典型的负线性相关关系.对采集回的受害松枝室内剖查结果统计显示,火炬松受害大于马尾松、黑松和湿地松.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防治微红梢斑螟,调查了试验地微红梢斑螟的发生规律,并采用人工+化学防治手段进行综合治理.结果表明:该虫喜温暖,幼虫常见于早春活动,在试验区1a发生2代,在盛夏时存在幼虫、蛹、成虫的叠加虫态,人工林的受害程度更高.防治试验显示:人工剪除被害枝条可以显著降低林内害虫发生率,"药剂+渗透剂"的组合对蛀道内幼虫有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0.
微红梢斑螟,又名松梢螟,主要危害马尾松,国外松,以及油松,黑松,黄山松,雪松等。  相似文献   

11.
桃蛀螟是栗实重要虫害,在陕西镇安县板栗产区调查,为害率一般为20%~30%,严重时高达50%以上。被害果实空虚,虫粪和丝状物粘连,失去食用价值。采用林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应用白僵茵防治为害马尾松的桃蛀螟,可使有虫株率由防治前的24.86%降至0.86%,有效地控制了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13.
富阳市桃蛀螟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是为害我市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因素损失栗子120t,减少经济收入100万元,只有掌握它的发生规律,才能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采用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雾化喷粉方法进行防治板栗桃蛀螟试验,结果表明在板栗园喷施不同剂量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后,均可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且防治效果与噻虫啉的使用剂量成正比。噻虫啉每公顷用量为3 000 g和4 500 g时,防治效果最高达到80.64%。平均防治效果均超过70%;噻虫啉每公顷用量1 500 g时,平均防治效果超过60%。防治区比对照区虫果率至少降低16.4%。  相似文献   

15.
对华山松球果螟在毕节地区发生、分布、危害进行调查,修剪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6.
对松实小卷蛾、松梢螟的为害性和空间格局及在序贯抽样技术中的应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虫对松树为害具有选择性,松实小卷蛾幼虫主要为害侧枝,为害程度火炬松>黑松>湿地松>马尾松,松梢螟为害则以主梢为主,为害程度 黑松>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松实小卷蛾和松梢螟的空间格局分别为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松实小卷蛾明显超过防治指标,急待全面防治,松梢螟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  相似文献   

17.
松实小卷蛾和松梢螟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客  姚景德 《江苏林业科技》1991,18(2):18-21,43
通过对松实小卷蛾、松梢螟在不同时期发生规律的观察和多种药剂,混剂的系列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4月中下旬和5月下旬分别为松实小卷蛾和松梢螟的初孵幼虫盛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2.在4月中下旬一次和4月中下旬,5月下旬二次采用20%氯氰菊酯(20毫升/亩)、40%氧化乐果(75毫升/亩)或其混剂(氯氰10毫升+氧化乐果40毫升/亩)对二种害虫的防治效果达80~90%。  相似文献   

18.
微红梢斑螟的研究进展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微红梢斑螟寄主及分布、生物学特性、虫害发生与林分的关系、天敌资源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灾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19.
微红梢斑螟发育进度和成虫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采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幼虫进行室内饲养并结合灯诱试验,研究其发育进度和成虫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越冬代幼虫蛹期平均为(13.8±2.8)d,化蛹率为57.2%,3月中旬始见化蛹,高峰期为4月中旬;成虫期平均为(6.7±1.2)d,羽化率51.7%,4月上旬始见成虫,高峰期为4月下旬。第1代幼虫蛹期平均为(10.5±2.3)d,化蛹率62.3%,7月下旬始见化蛹,高峰期为8月中旬;成虫期平均为(6.8±1.1)d,羽化率61.3%,8月上旬始见成虫,羽化高峰期为8月下旬。成虫补充营养的时间集中在01:00—10:00之间,在6种食料中取食蜂蜜的占53%,取食板栗花精油的占35%,取食梨汁的占11%。成虫白天静伏松梢针叶基部或笼壁上,夜间野外成虫有两个活动峰段,高峰期为21:00—24:00,次高峰期为01:00—03:00,野外峰段要比室内提前2 h。室内成虫求偶活动高峰时段为19:00—23:00,成虫求偶行为雌雄有别,日龄越接近,雌雄虫之间的求偶行为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