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为了加强森林保护,寻找新的治虫途径,我们于一九七三年春在龙江县绿色海洋林场开展了利用微生物农药防治柳毒蛾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其方法简介如下: 一、飞机喷洒菌剂防治柳毒蛾飞机喷洒菌剂防治柳毒蛾试验是在本场东山营林区8-1 1林班进行的,林分为杨榆带状混交林,杨树面积为三百二十八亩,林令九年,平均树高6-8米,平均胸径5公分,郁闭度为0.7-0.8.榆树面积为三百亩,使用菌剂为长沙微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榆林县大面积沙柳林带受柳毒蛾危害,致使柳条大量干枯死亡。为了选择有效杀虫药剂,1988年6月12日,用3种菊酯在该县小壕兔乡贾明村沙柳林区对柳毒蛾4~5龄幼虫进行了防治试验。试验材料和方法供试农药为5%百树菊酯1∶60、1∶30、1∶20倍液;2O%杀灭菊酯1∶60、1∶30、1∶20倍液:2.5%溴氰菊酯1∶60、1∶30、1∶20倍液。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在林区内选择虫口密度较为均匀的9个小区(每小区0.07公顷)。再在每小区中选3丛标准株,按顺序编号,并统计所选标准株上的虫数、柳枝条数,并注明所喷药剂种类及浓度。试验区外另设3丛为对照(不喷药)。不同药  相似文献   

3.
柳毒蛾[Stilpnotia salicis(Linnaeus)]又名雪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雪蛾属。是危害杨树叶子的主要害虫之一。一九八二年在我县石洞乡发现此虫,零星发生,危害程度极轻;一九八三年迅速扩展到全县的六个乡,造成一万五千多亩共三百一十二万株杨树严重受害,二万余株呈光杆梢状,五千九百多株死亡;一九八四年蔓延遍及全县及白银等地,造成四万三千多亩共一千一百多万株杨树严重受害,一万多株死亡,在我县和邻近县、区猖獗成灾。为了迅速将此害虫控制在危害水平之下,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笔者从一九八三年秋  相似文献   

4.
利用无公害药剂防治柳毒蛾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浩 《林业建设》2008,(2):53-54
利用生物制剂森得保可湿性粉剂树冠喷雾防治柳毒蛾幼虫,不污染环境,效果较明显.喷药后72小时,2000倍液、3000倍液、4000倍液三种不同浓度处理死亡率分别达98.3%、95%、92%.从经济有效角度考虑,生产中可应用推广森得保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防治.  相似文献   

5.
在多代,用多种药剂、多剂型进行防治侧柏毒蛾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农药混剂可明显消除侧柏毒蛾对农药的抗性,并可大大提高防治效果,其中以越冬代防效最好。该结果经在越冬代采用21.25%溴氧混剂4000 ̄5000倍、20%灭铃皇3000倍液,进行大面积(153.47hm^2)防治验证,防效也较好,均达100%。  相似文献   

6.
柳毒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毒蛾Stilpotiasalicis(Linnaeus)是“三北”地区防护林杨柳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分布广,危害重。在内蒙古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2、3龄幼虫在2m以下树皮裂缝及根部杂草中越冬。  相似文献   

7.
柳毒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毒蛾Atilpnotia salicis(Linnaeus)是“三北”地区防护林杨柳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分布广,危害重。在内蒙古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2、3龄幼虫在2m以下树皮裂缝及根部杂草中越冬。  相似文献   

8.
柳毒蛾,又名褐柳毒蛾,河北省分布很普遍,凡四旁、行道树、防护林、片林的杨、柳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农药是当前林业上一种良好的微生物杀虫剂,具有高效无毒,不污染环境,残效期长等优点。我们在黄茂营公社黄茂营大队林场对10~15年生的青杨,用微生物农药HD—1、7216对杨毒蛾幼虫进行了两次防治试验。第一次即在6月上旬至中旬,幼虫4~6龄,第二次即在8月中旬,幼虫2龄。在每次试验中,首先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地做标准地,设标准株15~20株,选择与标准地条件一致的对照区。用各个不同浓度的试验,在林间进行  相似文献   

10.
白城地区位于吉林省西部,是“三北”防护林工程重点地区,杨树是本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柳毒蛾(Leucoma salicis L.)是白城地区杨树叶部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甚至可将树叶全部食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柳毒蛾一年2代,3~4年为一个发生周期。为了确保林木正常生长,巩同“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果,科学地、经济有效地控制其为害,进行了柳毒  相似文献   

11.
柳毒蛾是我场杨树的主要害虫。一九七三年发生面积达二万余亩,平均虫口密度80条/株,多达170余条/株,为害轻者树叶残缺不全,重者可将大面积叶片食光,形成枯梢,严重地影响林木生长。在批林整风运动中,我场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同病虫害作斗争”的教导,狠抓路线教育,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大力开展群众性科学实验,经反复实践,摸索出了用毒环防治  相似文献   

12.
1998年 8月 1 2~ 2 0日 ,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内杨树林树高 3m处放置粘性诱捕器 ,内放人工合成的柳毒蛾诱剂内芯 3Z-cis-6 ,7-cis-9,1 0 -Di-epoxy-heneicosene,每天上午检查一次。在杨毒蛾 L eucoma candida Staudinger种群密度很低的情况下 ,9天共诱捕雄成虫 2 1头。试验结果表明 ,该信息素对杨毒蛾确有引诱作用 ,为进行监测和防治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 柳毒娥(L.Salicis Linnaeus)又名雪毒蛾,在我省潜江、洪湖等地普遍发生。近年来洪湖的新滩、燕戈、新堤镇等地的杨树林发生更为严重,受害面积1823亩,杨树受害后,影响生长。杨树受害虫口密度见表1。  相似文献   

14.
柳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林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点小面积和大面积防治试验证明,由室内及林间增殖的NPV配制病毒制剂防治柳毒蛾幼虫是有效的。一旦将病毒引入林内,即可引起流行病发生并导致柳毒蛾密度锐减。其喷洒剂量在6.0×10^11-7.5×10^11PIB/hm^2,最高不超过1.5×10^12PIB/hm^2。防治适期应在3-4龄幼虫占80%左右时为宜,了可提前在2-3龄幼虫占85%左右时进行。喷洒时间在16:00以后为好。  相似文献   

15.
柳毒蛾[Stilpnotia candida Staudinger]是沙柳<Salix Psammophila>的主要病虫害之一,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对其进行防治,不仅能有效的防治柳毒蛾,而且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16.
多点小面积和大面积防治试验证明,由室内及林间增殖的NPV配制病毒制剂防治柳毒蛾幼虫是有效的。一旦将病毒引入林内,即可引起流行病发生并导致柳毒蛾密度锐减。其喷洒剂量应在6.0×1011~7.5×1011PIB/hm2,最高不超过1.5×1012PIB/hm2。防治适期应在3~4龄幼虫占80%左右时为宜,也可提前在2~3龄幼虫占85%左右时进行。喷洒时间在16∶00以后为好  相似文献   

17.
柳毒蛾为害杨柳树木,我省泰安、临沂、烟台等地区为害较重。如1972—1973年在太安良庄公社茅茨大队的防护林内大发生,加拿大杨、箭杆杨等杨树叶片几乎全被食光,虽时值盛夏,林带却似深秋景色,严重影响林木生长,降低了防护林的效能。在其他地区,此种情况也屡见不鲜。 柳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成虫全体白色,稍有光泽,足的胫节和趺节有黑白相间的环纹,触角主干也有黑褐色与白色相间的斑纹(杨毒蛾和其相似,但触角主干白色,易于区别)。卵灰白色,园形,排列成堆,堆上覆有泡沫状粘液。幼虫黑褐色,头部淡褐色,体背有灰白色较狭的纵带,中央有暗色的背中线,体侧各有黑褐色纵带一条,其上毛瘤亦为黑褐色,着生黄白色长毛(杨毒蛾头黑色,背中线较宽,黄白色,体侧毛瘤红色)。蛹黑褐色,披有褐色毛,尾部有棕色毛簇一丛,(杨毒蛾蛹为黑色,有白斑)。  相似文献   

18.
柳毒蛾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是平原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具有树形美观,生长迅速,成材快,适应性强的特点,广泛用于农田防护林,用材林和四旁绿化。但近些年来,柳毒蛾(Stilpuotia salicisl)大量发生漫延,成为我州杨柳科树种主要虫害之一。 柳毒蛾为树木中壮龄期的害虫,主要危害箭杆杨、钻天杨、大叶杨、北京杨、苦杨、柳树等;新疆杨、银白杨危害较轻。历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的危害。一九七八和一九七九  相似文献   

19.
应用毒绳大面积防治杨、柳毒蛾,取得较好的效果。将纸绳浸泡于20%氰戊菊酯混合废机油的药液中。药油比例4∶1.浸泡20min左右。捞出控干30min后,装入塑料袋内并封口备用。绑记毒绳操作简单,每株树只绑一道绳,杀虫效果平均达98.3%。防治成本低,和人工化学防治比较,每公顷可节省87元。主要优点无公害,不杀伤天敌,很少有环境污染;毒绳的制作和使用方法简便快捷;防治成本低,防控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1998年8月12 ̄20日,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内杨树林树高3m处放置粘性诱捕器,内放人工合成的柳毒蛾诱剂内芯3Z-cis-6,7-cis-9,10-Di-epoxy-heneicosene,每天上午检查一次。在杨毒蛾Leucoma candida Staudinger种群密度很低的情况下,9天共诱捕雄成虫21头。试验结果表明,该信息素对杨毒蛾确有引诱作用,为进行监测和防治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