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各地纷纷出现了人工培育树林的情况。然而人工培育的树林与天然形成的树林在生长方式上存在较大的不同,可能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损害。以人工培育落叶松林为例,探究不同的培育技术对人工林土壤的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力图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工林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3.
为了给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和地力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不同年龄(17a、27a和35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土壤化学性质在不同年龄阶段间及不同土层深度(0~10cm、10~20cm和20~30cm)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所设置的林龄内,随林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增加趋势,35a生华北落叶松林0~1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是同土层17a生和27a生林分的1.34倍和1.16倍;碱解氮含量也随林龄增加呈增加趋势;35a生林分的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17a生和27a生林分;27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17a生和35a生林分;土壤pH随林龄增加呈减小趋势,由大到小依次为17a生、27a生、35a生;土壤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在不同土层间有显著差异,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土壤pH值在不同土层间无显著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20~30cm、10~20cm、0~10cm。研究认为,在所设置的林龄内,随着林龄的增加,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生态学研究领域,探讨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可以更好地揭示生态系统内植物-土壤养分元素相互关系。该文概述了国际上生态化学计量学在植物营养学以及森林生态系统方面的研究;重点综述了国内生态化学计量学在林木营养方面研究现状以及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华北落叶松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并对秦岭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进行了展望,进而提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进一步研究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以期引起国内同行的重视并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6.
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塞罕坝机械林场201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选取立地因子(坡向和土层厚度)和林分因子(树高和林龄),应用统计学方法划分立地类型,利用理查德(Richard)函数拟合立地指数,构建华北落叶松树高曲线,编制地位指数表,并对该区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华北落叶松的6种立地类型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阳坡中层土和阴坡厚层土立地质量为Ⅰ级,平均立地指数分别为12.15m、11.55m;阳坡厚层土和阴坡中层土立地质量为Ⅱ级,平均立地指数分别为11.39m、11.16m;阴坡薄层土和阳坡薄层土立地质量分别为Ⅲ级和Ⅳ级,平均立地指数分别为10.85m、9.87m。  相似文献   

7.
森林直径结构对开展森林经营活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新丰林场的15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利用Weibull分布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进行研究,并对Weibull分布结果进行卡方(x2)检验。结果表明:66.7%符合Weibull分布密度函数,反应了调查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不太合理,林分密度需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9.
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木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热空气进行热处理,分析不同温度(140℃、160℃、180℃、200℃)对华北落叶松木材的力学性能和表面颜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力学性能方面,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木材的抗弯弹性模量(MOE)和抗弯强度(MOR)均降低,热处理温度越高降幅越大;而顺纹抗压强度(CS)先升高后降低,且热处理温度对抗弯强度影响比抗弯弹性模量大。在表面颜色方面,热处理材的明度值L*、红绿轴色品指数a*和黄蓝轴色品指数b*均小于未处理材,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逐渐降低趋势,热处理后木材表面颜色进一步变暗,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色相差ΔH*和总体色差ΔE*增加且增幅逐渐增大,但饱和度差ΔC*降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低效人工改造林的节肢动物取样调查,采得节肢动物2纲9目60科177种3 985头.并初步统计分析该低效人工林的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对人工林中5种不同处理样地进行分别取样,分析比较各样地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相似性指数.结果表明:人工改造林中节肢动物多样性整体水平比未经处理的对...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相对生长模型W=a(D2 H)b对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林龄的增大,树干的生物量增长的速度最快,树皮、树枝和树叶的生物量所占全株的比例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小;6 a生林中,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为树枝>树干>树皮>树叶>树根;12 a生林、22a生林和32 a林中,分配规律为树干>树...  相似文献   

12.
13.
构建包含主要影响因子的最大密度线模型,为确定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适宜经营密度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2019年塞罕坝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基于4种常用的最大密度线模型,构建包含主要影响因子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大密度线模型。结果表明:(1)4种基础模型的确定系数分别为0.388、0.348、0.348、0.419,其中模型M4的确定系数最大,拟合效果最优,最适用于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2)通过相关分析确定林龄、坡向是影响林分密度的主要因子,并在P<0.01水平上呈极显著相关;(3)构建了包含主要影响因子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大密度线模型,其中同时包含林龄和坡向的最大密度线模型拟合精度最高,其确定系数为0.720,拟合效果最优,该模型可为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多功能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以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与油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气象因子、立地因子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测定点温湿度均高于油松林,同一林分内温度差异不显著.落叶松林内照度随着海拔增加逐渐增大,油松群落内坡底照度最高.油松、落叶松群落随着海拔的增加,各样地相同土层间土壤质量含水量、饱和含水量、相对含水量逐渐减小,相同海拔落叶松林样地各土层水分指标均高于油松林.油松各样地内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海拔的增高,各样地相同土壤层次容重值增大.落叶松林变化均不显著.油松各样地土壤孔隙随着土层深度和海拔的增加均变小.落叶松林变化均不显著,但在相同土层上落叶松林土壤孔隙多于油松林.油松林地土壤颗粒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落叶松林则增大.油松及落叶松群落坡中样地土壤颗粒均较大.2个林分土壤pH随着土壤层次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随着海拔增高,相同海拔落叶松林内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钾含量均高于油松林,而速效磷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阴山北麓林地土壤改良及未来植被合理配置、提高植被可持续建设与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样方法对研究区的油松林、沙棘林、柠条林、樟子松林、油松×樟子松混交林、油松×柠条混交林、沙棘×柠条混交林7种林分类型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对土样养分含量进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7种林分类型均为土层深度加深,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逐层减少,土壤养分表聚作用显著,且乔木林地的土壤表聚效应要优于灌木林地;研究区基本为碱性土壤,p H值处于7.44~8.68之间,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碱性增强,灌木林地的土壤碱性强于其他林地;研究区林分类型的不同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性影响,对速效磷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19.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分布方式,对林分空间格局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林业生产提供宝贵资料和实践指导,同时科学地制定抚育经营措施是提高森林质量的关键环节。本试验研究了更新采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种群的格局强度随研究尺度的不同而不同。通过更新采伐使得原先呈聚集分布的种群空间格局变为随机分布或者使得其聚集强度明显降低。因此在华北落叶松种群生长的整个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更新采伐,伐除林分中生长落后的林木和有害木,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分结构,保证林分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林分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