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目前我国在绵羊多胎性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绵羊多胎性状主效基因,其不但能够科学地证明多胎绵羊的生理与遗传原理,从而得出多胎性状遗传模式,还能将其利用在实际家畜选种方面,有效提高绵羊繁殖能力。受体BMP系基因与激素基因都是在对绵羊多胎性的研究中发现的两种关键性基因,本文将主要阐述这两种基因对绵羊多胎性带来的影响,最后对研究绵羊多胎性的实际利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掌握绵羊多胎性机理和影响多胎性的因素对于提高绵羊繁殖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绵多胎性状的生殖内分泌机制以及有关多胎性状基因,包括FeeB、FeeX、催乳素受体基因 (PPLR)、促卵泡受体基因(FSHR)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绵羊多胎品种中的小尾寒羊和湖羊是我国优秀的地方绵羊品种,也是我国独特的绵羊遗传育种资源.国外主要有Brooroola羊、冰岛羊、爪洼羊、剑桥羊等多胎品种.目前,遗传育种研究者大多通过分子标记和候选基因的方法寻找影响绵羊多胎的主效基因,现就绵羊多胎基因的BMPR-IB,BMP15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绵羊产羔性状主效基因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MPR-IB、BMP15、GDF9基因是影响绵羊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目前已经报道的多胎品种都是由于BMPR-IB基因的FecB突变,BMP15基因的FecXI和FecXH、FecXG,FecXB突变,以及GDF9基因的FecGH突变所造成的。还有一些品种未能确定主效基因和突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应加强地方多胎品种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以有利于地方品种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BMPR-IB编码特点可为提高外源基因在受体物种中稳定、高效表达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运用CHIPS、CUPS和CodonW分析绵羊BMPR-IB基因序列,与不同物种BMPR-IB、模式生物基因组及其他多胎主效基因比较,构建进化树后,利用PAML分析BMPR-IB对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绵羊BMPR-IB基因与多胎性状相关的主效基因及除人类、倭黑猩猩和家犬外的不同物种CDS序列中大部分偏好使用G/C结尾密码子,对17种密码子具有偏好性,偏好性较强的密码子为GTG(2.02);绵羊多胎性状相关的BMP-15、GDF-9主效基因,对27种密码子具有偏好性,使用频率最高的为TGT(2.79)。密码子偏好性的聚类结果类似于进化结果,且不同物种的BMPR-IB基因中性选择的作用比例较高;绵羊与3种模式生物基因组密码子使用频率比较发现,小鼠基因组优于酵母和大肠杆菌。本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绵羊新基因的发现、功能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与绵羊多胎性状相关的DNA标记,为提高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以策勒黑羊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DNA测序等技术,对BMPR-IB、MTNRlA和PTGS2基因的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策勒黑羊BMPR-IB基因具有多态性,存在三种基因型:++、B+和BB;MTNR1A和PTGS2基因不存在多态.[结论]验证了BMPR-IB基因的A746G突变位点是策勒黑羊多胎性的主效基因,而MTNR1A和PTGS2基因与策勒黑羊繁殖性能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吉林农业科学》2016,(3):77-80
繁殖力是绵羊的主要经济性状,如何提高绵羊繁殖力一直都是国内外研究者不断探寻的问题。FecB基因是科学家最早发现的与绵羊繁殖力有关的基因。近年来,人们一直试图通过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来培育具有高繁殖力的绵羊后代。经研究发现,在我国的策勒黑羊、多浪羊、小尾寒羊、杜寒杂交肉羊以及洼地绵羊等羊群中都存在FecB基因。并且FecB基因可能是这些绵羊具有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FecB基因通过增加排卵数,从而影响产羔数。但同时排卵数的提高对胚胎成活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育种计划,选择优秀的母体,利用本地绵羊的抗逆性等方法来不断完善多胎品系绵羊的培育。本文从FecB基因作用机理和在国内外不同地区品种中的分布作了简要的综述,并对该基因的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肉用多胎洼地绵羊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省地方良种肉用多胎洼地绵羊具有繁殖力高、肉质好、抗腐蹄、耐潮湿、肉皮兼用等特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本文介绍了肉用多胎洼地绵羊饲养管理技术,及疫病防治方法,为提高其饲养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尾寒羊属于绵羊的一种,具有早熟,多胎、生长快、体格大、适应性强等优点,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绵羊养殖品种。本文结合山西省原平市牧草饲料工作站的实际经验,对小尾寒羊养殖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养殖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一、选用多胎羊的后代留作种用羊的繁殖力是有遗传性的。一般母羊若在头胎生产双羔,则其在以后胎次的生产中产双羔的重复率较高。有研究表明,为了提高产羔率,选择具有较高生产双羔潜力的公羊进行配种,比选择母羊在遗传上更为有效益。此外,引入具有多胎性绵羊的基因,也可有效提高绵羊的繁殖力。例如,小尾寒羊的产羔率平均为270%,12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寻找与产羔数相关的遗传标记,为绵羊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控制Lacaune绵羊高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15,BMP15)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在绵羊(Ovisaries)高繁殖力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和低繁殖力品种(多赛特、特克塞尔、考力代、杜泊、南非肉用美利奴和中国美利奴绵羊)中检测BMP15基因的FecXL突变,同时研究该基因突变对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这8个绵羊品种都没有发生与Lacaune绵羊相同的FecXL突变(C53Y)。【结论】BMP15基因中影响Lacaune绵羊高繁殖力的突变位点对小尾寒羊和湖羊的高繁殖力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检测绵羊品种(湖羊、晋中绵羊和陵川半细毛羊)促黄体素受体(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LHR)基因外显子11核酸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研究该基因多态性对湖羊性早熟和产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对引物扩增产物中,只有引物P2和P6的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引物P2扩增区存在2种基因型,分别为LL和LM型,在3个绵羊品种中均未检测到MM型;引物P6扩增区存在6种不同的SSCP带型,经序列比对分析存在T2053A、A2044T和G2003A的错义突变。湖羊和晋中绵羊P2扩增区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陵川半细毛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P6扩增区的2 053、2 044、2 003位点各基因型分布在湖羊和晋中绵羊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陵川半细毛羊间存在显著差异。P2扩增位点仅陵川半细毛羊的基因分布不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P6扩增区湖羊和晋中绵羊在各突变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处于群体平衡状态,陵川半细毛羊除2 003突变位点基因分布处于群体不平衡状态外,其余突变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LHR外显子11区不同基因型湖羊各胎次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LHR外显子11对湖羊的性早熟和高繁殖力性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BMP15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控制Romney Inverdale绵羊和Romney Hanna 绵羊高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BMP15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道赛特羊、萨福克羊)中的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BMP15基因在小尾寒羊、湖羊、道赛特和萨福克绵羊中既没有发生与Inverdale绵羊相同的V31D突变,也没有发生与Hanna 绵羊相同的Q23Ter突变.还表明BMP15基因中影响Inverdale绵羊和Hanna 绵羊高繁殖力的突变位点对小尾寒羊和湖羊的高繁殖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BMPR-IB)基因作为多浪羊的高繁殖力候选基因,研究该基因对多浪羊产羔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检测多浪羊BMPR-I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产羔数的相关性;并对基因型纯合个体进行测序.[结果]BMPR-IB基因在多浪羊中存在三种基因型即野生型++、突变杂合型B+和突变纯合型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41、0.254和0.005;B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32和0.868.BB基因型与++基因型相比在BMPR-IB基因编码区第746位碱基处发生了和Booroola绵羊相同的突变(A→G).B+基因型的平均产羔数比++基因型多0.51只(P<0.01),差异极显著.[结论]BMPR-IB基因是影响多浪羊多胎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可作为一个分子标记用于多浪羊的选育.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在湖羊和中国美利奴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与湖羊产羔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第一外显子31ΛCTT在2个绵羊品种均只检测到AA和AB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B等位基因(P<0.01),AA基因型湖羊比AB基因型平均产羔量多0.12只,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旨在阐明微卫星座位300 U与小尾寒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FecB之间的连锁关系,为绵羊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分析与绵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FecB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座位300 U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和低繁殖力绵羊品种(特克塞尔和多赛特)中的遗传多态性,同时探讨该微卫星座位与小尾寒羊FecB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关系。微卫星座位300 U在4个绵羊品种的472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4个等位基因和52种基因型,最小等位基因为124 bp,最大等位基因为162 bp;小尾寒羊(n=316)、湖羊(n=60)、特克塞尔(n=48)、多赛特(n=48)和小尾寒羊的BB型(n=156)、B+型(n=124)、++型(n=36)以及湖羊的BB型(n=48)、B+型(n=12)群体中优势等位基因分别是160、148、160、150、160、160、138以及148和148 bp,其频率分别为0.294、0.958、0.750、0.271、0.327、0.282、0.236以及0.959和0.958。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小尾寒羊FecB基因B等位基因与300 U座位160 bp等位基因之间存在一定的连锁不平衡(D′=...  相似文献   

17.
绵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GDF9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与绵羊产羔数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根据生长分化因子9(GDF9)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GDF9基因突变位点的多态性,研究不同基因型和小尾寒羊产羔数间的相关性.检测结果表明:小尾寒羊、白萨福克和特克赛尔绵羊都检测出AA、AB和BB 3种基因型,而在藏羊中只检测到AA、AB 2种基因型.测序结果表明,BB型为突变纯合型,其外显子2的75个碱基发生了C→T的突变(G2突变),没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为沉默突变.小尾寒羊产羔数的最小二乘均值关系为AB>AA>BB,但3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GDF9基因的G2突变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绵羊微卫星OarJL36和FecB基因的多态及连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微卫星座位OarJL36与小尾寒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FecB之间的连锁关系,为绵羊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与FecB基因最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座位OarJL36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与低繁殖力绵羊品种(特克塞尔和多赛特)中的遗传多态性,探讨该微卫星与小尾寒羊FecB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关系。【结果】高繁殖力小尾寒羊和湖羊在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B,BMPR-IB)基因编码序列第746位碱基处发生了与Booroola Merino绵羊相同的FecB突变(A746G),低繁殖力特克塞尔和多赛特绵羊则未发生这种突变;小尾寒羊BB、B+、++型频率分别为0.500、0.386和0.114,湖羊BB、B+、++型频率分别为0.800、0.200和0.000;微卫星座位OarJL36在4个绵羊品种463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0个等位基因和31种基因型,最小等位基因为160 bp,最大等位基因为200 bp;182 bp等位基因在小尾寒羊(n = 308)和湖羊(n = 60)中处于优势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96和0.925,在特克塞尔(n = 47)和多赛特绵羊(n = 48)中的频率分别为0.085和0.125,在BB型小尾寒羊(n = 154)和BB型湖羊(n = 48)中该等位基因频率更高,分别为0.916和0.938,而在++型小尾寒羊(n = 35)中的频率为0.129;OarJL36在小尾寒羊、湖羊、特克塞尔、多赛特以及BB、B+、++型小尾寒羊和BB、B+型湖羊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475、0.139、0.661、0.768、0.152、0.588、0.843、0.115和0.212;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小尾寒羊FecB基因B等位基因与OarJL36微卫星座位182 bp等位基因之间存在较强的连锁关系,但仍有一定的重组(D′=0.614),而+等位基因与OarJL36微卫星座位上的160、192、196、200 bp等位基因完全连锁(D′=1.000)。【结论】OarJL36微卫星座位182 bp等位基因与小尾寒羊FecB基因B等位基因之间存在较强的连锁关系,是与小尾寒羊多羔主效基因紧密连锁的一个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及应用,已有诸多研究从影响绵羊卵巢发育、排卵、产羔、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等主要繁殖活动相关编码RNA和非编码RNA方面着手,对绵羊繁殖相关的编码和非编码RNA进行筛选和鉴定。本文对影响绵羊繁殖的编码RNA和非编码RNA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共整理了61个关键mRNAs、9个miRNAs、17个lncRNAs和4个circRNAs,并进一步阐述RNA的发展历史和生物学功能,以及编码RNA与非编码RNA构成调控绵羊繁殖的复杂ceRNA网络。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公羊睾丸和母羊卵巢在繁殖过程中mRNA呈动态变化;2)非编码RNA与DNA、RNA或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调控转录、翻译以及翻译后修饰等过程,实现不同品种、年龄和饲喂水平绵羊对精子发生和卵泡发育等过程的调控;3)编码RNA和非编码RNA形成稳定的ceRNA调控机制使繁殖活动趋于动态平衡。本综述为挖掘绵羊繁殖性状分子标记基因、开展分子育种工作、改善绵羊繁殖性能及提高羊产业经济效益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