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人工卵繁殖拟澳洲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次报道用人工寄主卵繁殖拟澳洲赤眼蜂,在田间释放防冶甘蔗螟虫取得成功。在100亩庶田上放蜂700余万头,蔗螟卵寄生率达到80.66—94.60%。与田间释放用柞蚕卵繁出的拟澳洲赤眼蜂的防治效果相同。放蜂区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化防区和不防治区,而甘蔗被害程度则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2.
5%特丁磷防治甘蔗害虫及对甘蔗出芽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试验每666.7m^2用3kg的5%特丁磷防治甘蔗绵蚜虫,蔗龟,蓟马的效果达845%以上,但对螟害防效较差,只达56%。特丁磷对甘蔗发芽及生长无不良影响,发芽率达80.3%-82.8%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增产率也高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3.
害虫综合防治中生物防治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防治是害虫综合防治中的一种重要措施。但有些地区偏重于用化学农药杀虫,用药时又不注意保护天敌,造成了某些害虫的再猖獗,环境被污染的恶果。如1993年美洲斑潜蝇在海南再猖獗。1999年,原在黄瓜等作物上危害的白粉虱,却在水稻制种田上大量发生。近年,瓜...  相似文献   

4.
特丁磷防治甘蔗害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特丁磷粒剂对甘蔗害虫对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5月份结合甘蔗松,培土,施5%特丁磷颗粒剂2,2,5,3kg/mu,对蔗龟的防效达91%以上,对蔗螟的防效在80%左右,可作为蔗龟,蔗螟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田间使用以施2.5~3kg/mu为宜。  相似文献   

5.
欧洲对油类作物害虫的综合防治K.A.Evans.D.H.Scarisbrick本评论归结了过去、现在,将来能用来对油类作物(OSR)的害虫进行防治的技术,并且就这些技术在近期被采用的前景进行了讨论.至于OSR产品的经济状态主要是以它们对害虫防治是否具...  相似文献   

6.
甘蔗是柳城县的主要经济支柱 ,每年种植面积都在 2万 hm2 以上。病虫发生也严重。广大蔗农对甘蔗病虫的防治普遍存在着盲目用药、随意加大用药量、滥用剧毒农药等现象 ,从而导致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恶性循环 ,最终对人畜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引导农户进行科学防治 ,我们于 1 997~ 1 999年实施了《甘蔗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1 项目实施概况  该项目于 1 997~ 1 999年在柳城县 1 4个乡镇的甘蔗产区进行 ,实施面积累计 3.8万hm2 ,…  相似文献   

7.
朱涤节  陈巧贤 《昆虫天敌》1992,14(3):130-132
甘蔗螟虫是为害甘蔗较普遍而严重的一类害虫,珠江三角洲常见的有黄螟 Eucosmaschistaceana、条螟 Diatraea venosata、二点螟 Chilo infuscatellus、白螟 Scirpophaganivella 和大螟 Sesamia inferens。五十年代初,蒲蛰龙等成功地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并选择了蓖麻蚕 Philosamia Cynthia ricina 卵作为大量繁殖的寄主,在广东率先建立赤眼蜂站,大量繁殖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冷藏积累蜂种,是大量繁殖应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过去冷藏蜂种,有效期较短,最长在2~3个月,时间长了,蜂不能羽化或羽化的蜂生活力弱,影响防治效果。为此,我们通过改进繁育技术,人为诱导赤眼蜂滞育,延长其有效贮存时间,并在甘蔗  相似文献   

8.
赤眼蜂防治线辣椒烟青虫试验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600亩面积上试验,放蜂区烟青虫卵寄生率65~75%;百株残虫控制在1头左右;角果被害率压低到0.6~0.8;增产10~15%,干椒成品率提高15%;生防费用比化学农药费用障低75%。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等棉虫是棉花的重要害虫,棉虫防治的困难是对新农药的检验,也可促进新的防治技术的开发。已经在澳大利亚试验的棉铃虫性诱素是很有希望的棉铃虫防治剂。  相似文献   

10.
害虫综合防治是一套害虫管理系统,它运用生态学方法,根据不同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从农田生态系的整体出发,以保护作物为中心,以控制害虫为目标,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充分发挥生态系中有利因素的作用,限制不利因素的发展,有效控制害虫种群...  相似文献   

11.
用人工寄主卵繁殖卵寄生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用微电脑控制的卵寄生蜂人工寄主卵卡机样机研制成功。该机能将上膜、卵窝成形、注液、焊合、切断等5道工序在同一条自动线上连续操作,每小时能制1200张卵卡,可供生产600~700万头赤眼蜂之用。研究出2种新的防污剂(羊2号和羊3号)和减少细菌污染的综合措施,从而解决了在人工寄主卵上连代繁殖卵蜂的困难问题。通过连续40代的繁蜂试验,证明效果良好。1985~1987年在广东省番禺和顺德2县6100亩次蔗田上,用人工卵繁殖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寄生率达75~86%,与用柞蚕卵繁蜂释放的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2.
作者探讨了恶疫霉卵孢子和游动孢子在人参疫病侵染循环中的作用。接触侵染是人参疫病烂根蔓延的主要途径。试验证明:参根疫病发生适宜温度为17-25℃,最适相对湿度98%,病菌不同株系在致病力上存在差异;搭防雨棚,用落叶覆盖参床,土壤处理及参苗消毒是防治人参疫病的有效措施;有效杀菌剂为瑞毒霉,甲霜灵锰锌,代森锰锌,乙磷铝,TPN及Sandoz铜粉。  相似文献   

13.
蔗螟为害不仅造成前期蔗苗枯心,给单位面积产量带来损失,在中后期为害形成蔗茎虫伤株,直接影响蔗茎含糖量,为害程度愈高,蔗茎含糖量愈低,呈负相关。为害程度愈高,糖分损失愈大,呈正相关。建议在中后期不要忽视对蔗螟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棕色田鼠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棕色田鼠是一种高繁殖力种群,在豫西黄土高原,4月份麦田密度可达540~705只/hm~2,严重地破坏农业和果树的生产。1992~1995年连续4年在河南灵宝市程村乡和寺河乡开展棕色田鼠综合防治试验。以自制的复方田鼠灵杀灭棕色田鼠效果达94.95%,辅以调整作物结构、轮作倒茬、伏翻冬翻地、优化果园管理、挖防鼠沟及强化越冬地果园灭鼠等措施,使过去连年灭鼠变为隔年灭鼠,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减少了对环境污染。几年来通过对棕色田鼠的综合防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水稻害虫上三种病原镰刀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1982年间,作者在对湖南水稻主要害虫病原微生物资源调查中,发现鳞翅目、同翅目和双翅目中的许多种害虫被镰刀菌属的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及本色镰刀菌(F.Concolor)所寄生。尤其是在每年3~4月间对越冬螟虫尸体上的病原物分离中,镰刀菌占90%以上。用这些菌种对二化螟、大螟越冬幼虫进行生物测验,其寄生死亡率在50~100%之间;对褐稻虱和黑尾叶蝉的寄生率为50~80%。三种镰刀菌发酵物的浸提液对害虫都有一定的毒力,其中以燕麦镰刀菌的最强。用该菌在玉米粒上培养一年的发酵物,以湿重5克加水150毫升的浸提液饲养中华大蟾蜍的蝌蚪,3~4小时内全部死亡。用此液处理稻苗饲养二化螟幼虫,死亡率为64%左右;用处理的甘蓝叶饲喂菜青虫,死亡率为70%左右。将燕麦镰刀菌发酵物浸提液在-16℃下冷冻5~6天和在100℃时煮沸5~10分钟仍不丧失其毒力。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稻瘿蚊的发生和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玳玳是芸香科柑桔属的一种香料,大面积种植屡遭桔潜蛾严重为害。桔潜蛾在玳玳上1年发生11个世代,发生在秋梢期的第七至九代为主害代。秋梢受害率达52.1—100%,经济损失达24.9%以上。根据害虫和寄主各自生物学特性,采用以改变害虫生态条件为主,协调运用科学管梢、以肥调梢、保护利用天敌和药剂挑治等四项综防措施。经2600亩应用,梢叶产量提高65.4%,冠幅平均扩大34%,保梢效果达91%,三年企业直接获利10万余元。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棉虫问题的分析和综合防治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记述海南岛55种棉虫的发生、分布与为害情况。按照该岛的自然条件划分为琼山、东方与崖县三个植棉生态区,并介绍其自然情况及主要棉虫发生情况。对气候、栽培措施、棉虫的寄主植物、棉虫的自然天敌、化学药剂诸因素与棉虫种群变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各植棉生态区的棉虫发生情况,提出了综合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