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锐 《百姓》2005,(10):16-18
在中国跃升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相同时,中国企业所遭遇的反倾销也与日俱增,不但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蓄意频繁添堵,发展中国国家也在向"中国制造"频频发难.  相似文献   

2.
创建"美丽乡村"是实现农业生态文明、在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亿万农民"中国梦"的重要举措.年初,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文件后,全国各地积极推进,创建模式层出不穷.本文梳理汇总出较有代表性的十种模式,以供交流、参助.期待不远的将来,"美丽"成为中国乡村的真实写照,"美丽乡村"成为"美丽中国"最响亮的品牌.  相似文献   

3.
单之蔷 《百姓》2004,(8):21
评选"国花、国鸟、国石、国树"(以下简称"四国"),在中国是一件难事,因为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多样的自然区域,动植物的种类也极为丰富,在这样一个大国里评选"四国",很难有"惟一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张洪波 《百姓》2004,(6):21-22
湖南卫视<新青年>栏目特别策划的"谁是中国第一短信写手"播出.他们的出现似乎昭示了短信创作群体在E时代的光明前途.有"中国短信写手第一人"之称的戴鹏飞正是那场竞赛的获胜者,今年3月他成为263在线的签约短信作者,年薪8万至10万元.记者采访戴鹏飞是为了搞清楚一件事;外界盛传月薪在5000元以上、属十大新兴职业之一的"短信写手"一族是如何生存并快速赚钱的.在这件事上,戴鹏飞无疑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不仅是目前全国最有名的短信写手,也是惟一一个"浮出水面"的短信写手.  相似文献   

5.
十年前,茶文化名家余悦先生曾立下豪言壮语,有生之年要编写出一部可以传世的"枕头"作品.五年后遂有<中国茶文化经典>问世,成了中国茶文化史料中权威性书籍之一.对此,有人形象化道:"一本在握,可以揽尽天下茶史".在当今中国茶文化界,能有这般"扛鼎"之作的人并不太多.难怪天津茶文化学者陈云君先生在其<检点茶事>一文中,既感怀于余悦等学者"多有宏制",又发出中国茶坛太需要这种"精英文化"学者的呼声.我想,在中国茶文化的舞台上,余悦是一位不应被忽略的人物.因为,他为中国茶文化冲泡出了<中国茶文化经典>这杯"陈香甘爽"之茶.  相似文献   

6.
老布 《百姓》2004,(3):12-14
老人是社会发展的牺牲品? 中国已然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正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 对于当下的中国青年来说,尽孝正在成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而对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言,"反哺"式养老还是"接力"式养老,显然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与中国农产品贸易前沿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金丽  胡冰川 《世界农业》2019,(10):90-96,131
近年来,中国学者多关注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探讨分析了中国农产品贸易的贸易潜力、贸易特征和贸易效率等具体情况.本文梳理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等区域贸易协定框架下的相关文献,发现中国对外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效率持续提升、与多数国家贸易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但同时也存在着贸易不均衡、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和关心下,本刊在教育部科技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组织的"第4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了"第4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在本次期刊评优中,全国共评选出精品科技期刊60种。除本刊外,同时获得该荣誉的全国农业高校学报还有3家,分别为湖南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里,"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是我们的先辈始终秉承并谆谆教导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的俗语就是很好的证明.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知识时代的迅猛来临,现在农村的产业结构已经进行了很大调整,现代化和规模化的进程也得以进一步加快.如果再像以前那样单凭经验、靠天吃饭地进行劳作,不仅很难通过有限的土地来丰衣足食,而且极有可能被无情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因此可以这样说,"智富"在当下已经成为"致富"的不二法门. "智富"的好处不胜枚举,譬如能增长社会见识,获取大量信息,规避市场风险等等.  相似文献   

10.
戴卫 《百姓》2002,(2):10
关于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问题,在这次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结果公布以前,就已经有许多人在进行探讨.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一文曾在社会上产生极大的轰动,其文中提出的"买办阶层"分类,在我们这个社会上所谓的外企白领圈子里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违法行政”二三例 1、农业结构调整"一刀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但有的地方干部脱离本地实际,大搞"一刀切”,强迫农民毁麦种烟、种棉、种果等,或指令农民种养统一品种,动辄就冠以"中国××之乡”"中国××基地”"中国××繁殖中心”等称号,以显示出声势和规模.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2月19日"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西工作站"在南昌正式成立,签约及揭牌仪式在江西饭店举行,工作站设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国家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出版社,先后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良好出版社"和"全国服务‘三农'图书出版发行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
王怡 《百姓》2004,(2):60-61
从刘涌案到苏秀文"宝马"案,源自网络的民意似乎开始撬起一个又一个案件.我们不难在网上看到铺天盖地的喊杀之声.这也许将诱发2004年中国社会法治进程的一个转捩点.因为网络就是一个虚拟的广场.多年以来,你在现实的广场上看不到热气腾腾的民意,你在平面媒体上也只能读到少数精英的理性评点和被他们"代表"了的间接民意.所以在未有网络之前,"民意"是一个隐身人,谁都可以放在嘴边,但谁都看不见它.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热爱并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我实在不愿意听到,更不愿意相信如今在这个世界上,朗朗白日之下,竟然会有别的国家把中国传统文化拿到世界上去"注册". 要命的是,善良的"不愿意"并不能抹去别国拿来主义在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5.
刘勇强 《百姓》2004,(9):36-37
中国饭局:最繁文缛节的饭局 中国人的饭局讲究最多,这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比肩.从座位的排放到上菜的顺序,从谁先动第一筷到什么时候可离席,都有明确的规定,把"中国是礼仪之邦"这个概念诠释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光路 《百姓》2004,(1):39-40
1966年,狂潮陡起,中国神州大地上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动乱开始了! 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时,"万岁"声如雷,广场上百万红卫兵哭着、吼着,成为一片躁动翻腾的红海洋.斯特朗十分敬仰毛泽东,文革初起时,80岁的她也热血沸腾,在<中国通讯>中以8页半的篇幅介绍"文化大革命",向国外心存疑惧的外国人解释说:它不是"一场接班之争",而是"改造人的灵魂并建立新世界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新疆农业科学》2012,(10):1864
<正>《新疆农业科学》已于2011年9月实现"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为了方便读者对本刊优先数字出版的文献进行查询、检索与下载,现将查询方式介绍如下:第一步:进入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index.htm)第二步:在首页找到"学术文献总库特色导航"栏目中的"期刊大全"(http://www.cnki.net/index.htm)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阎锡山提出"用民政治"和"村本政治"的改革方案,从政治、经济、文教、行政、司法、风俗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被时人视为乡村自治的典范.本文就此作一阐述.论证山西村治在中国乡村制度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正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2018年9月23日迎来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据了解,"中国农民丰收节"官方网站(以下简称网站)已于8月23日正式上线运行了。网址为:nmfsj.moa.gov.cn。该网站设置了新闻资讯、时代农民、美丽乡村、丰收成果、活动集锦等栏目,通过聚集力  相似文献   

20.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中国法律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礼刑思想.在宗法政制的西周,"礼"和"刑"实系相为表里的两面,共同作为调节社会矛盾的手段.为了廓清"礼"与"刑"在宗周法律制度下的关系,本文试图从礼刑关系入手,着重辨析"礼不下庶人"的内在含义及现实性.在否定"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礼刑原则的同时,笔者侧重于强调"礼"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统治阶级的一种独占性资源,而"刑"则更多地表现为对被统治的庶民阶级的惩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