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油菜品种对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不同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冶市目前大面积种植的几个优质油菜品种的菌核病抗性进行测定 ,以期筛选出适合大冶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油菜品种。结果表明 ,湘油杂 1号抗性和产量均居第 1位 ,华双 3号、中双 7号抗性分列第 2、3位 ,华杂 4号、中双 7号产量分列第 2、3位 ;从产量和抗性综合来看 ,湘油杂 1号、中双 7号、华杂 4号较适宜在大冶种植。  相似文献   

3.
优质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大冶市主推的高抗、优质、丰产油菜品种,2011-2012年我们对9个优质油菜品种进行了油菜菌核病的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华油杂9号发病最轻,病情指数1.33;华双5号和中油杂4号病情指数均为6.67;华双5号实收每亩205.2kg,位居第三。该品种适宜在本市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油菜抗(耐)菌核病两种鉴定方法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草酸浸根法和菌丝接种法。对15个油菜品种组合进行抗菌核病的鉴定,结果表明:①苗期草酸浸根法与终花期植株菌丝接种法的鉴定结果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说明在苗期用草酸浸根法鉴定品种的抗病性有一定可靠性;②参试品种组合间抗性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恢复系5609R、5546R和不育系8078A、5862A的抗性接近对照(中油821)水平,可作育种抗源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油菜菌核病抗性诱导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6.
油菜抗除草剂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菜抗除草剂品种的选育浦惠明,戚存扣,傅寿仲(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南京210014)一、选育抗除草剂油菜品种的意义农业生产因草害造成的损失约占作物病、虫、草三害总损失的40%以上(李伟格,1984),仅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油菜田除草约需0.8~1亿个工,...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生产上可用的油菜菌核病抗性品种。[方法]采用自然接种法对30个安徽主栽油菜品种进行抗菌核病鉴定和利用评价。[结果]在鉴定的30个品种中,抗病、中感、感病和高感4个抗感类群分别占品种数的10.0%、76.7%、10.0%和3.3%,中感以上品种占80.0%,没有高抗类型。最感病品种为秦优10号,最抗病品种为沣油792F1。[结论]为合理利用抗病品种防治油菜菌核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草酸浸根方法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耐)菌核病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用0.2mmol·L^-1草酸,30%蔗糖,50mg/L ABA,10mg/L硼酸培养液对12份耐菌核病性不同的油菜品种(系)的花粉粒离体萌发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不加草酸的培养液)的萌发率相比,耐病材料的萌发率受抑不明显,感病材料的萌发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杭淑莲  张义娟  林权  贺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26-11128
[目的]为宜油系列油菜品种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宜油系列油菜品种进行田间施放菌核、自然诱发鉴定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宜油系列油菜品种间抗菌核病能力有明显的差异。所鉴定的6个宜油品种中,宜油13号表现为高抗菌核病,宜油15中抗菌核病,宜油11号、宜油12号低抗菌核病,宜油9号、宜油10号低感菌核病。宜油13号和宜油15在抗菌核病和产量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结论]宜油13号、宜油15有较强的抗菌核病能力和高产性能,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适宜四川及类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接种链格孢菌前后抗、感黑胚病的小麦品种(各3个)小穗内与抗性反应有关的SOD、POD、PPO 3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接菌后,抗病品种SOD酶活性第2天达最大峰值;感病品种豫农9901的SOD最大值在第5天出现,豫麦57号和中育6号的SOD最大值在接菌后第4天出现,且酶活性低于抗病品种。对POD活性测定发现,在3个抗病品种中,豫优1号接菌后POD活性迅速攀升,直至第3天达最大峰值后迅速下降,国优1号和豫麦47号的POD活性均迅速升高,在接菌后1 d达最大峰值,到第3天第2次出现峰值,但没有第1次活性强。感病品种POD酶活性变化迟缓,豫麦57号在第3天POD活性最高,豫农9901和中育6号POD活性在第4天达到最大峰值,但没有抗病品种POD活性水平高。PPO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接菌后抗病品种PPO活性迅速上升,在第1天达到最大值,第5天活性再次增强,但没有第1天活性强;感病品种接菌后2d变化不大,2d之后PPO活性急剧上升,并在第4天上升至最大,此后逐渐减弱。以上结果说明,SOD、POD、PPO 3种酶在植物抗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向日葵菌核病菌毒素对向日葵体内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品种的向日葵为材料,研究了向日葵菌核病菌毒素对其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BF酶(PPO)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向日葵幼苗用粗毒素处理后,粗毒素增加了向日葵叶片POD的活性,且2个品种具有差异显著性。粗毒素抑制了向日葵叶片中PPO和PAL的活性,经稀释后低浓度的粗毒素增加了PAL活性。  相似文献   

14.
草酸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油菜菌核病的生物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以草酸作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草酸降解菌,获得对培养基pH具有明显调节作用的3株代表菌:AODU-1,AODd-2和AODd-3。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HPLC)测定其草酸降解率,其中AODU-1的草酸降解率最高。用草酸降解菌AODU-1,W-1和WB(W-1与油菜菌核病菌拮抗菌B2的混合物)对菌核病进行油菜离体叶片的室内防病试验以及油菜的田间防治试验。在室内试验中,经AODU-1处理后,油菜叶片菌核病的发病率与病斑面积分别比对照减少44.75%和55.29%;而经W-1处理后则分别比对照减少50.28%和67.06%。在田间试验中,经AODU-1、W-1和WB处理后,油菜病株率与病情指数均比对照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5.
16.
不同玉米品种抗感MRDV与防御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不同玉米品种感染玉米粗缩病毒(MRDV)后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病后不论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玉米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却因病毒的侵染而降低。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与品种抗感病性明显相关:抗病品种发病后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62.5%,多酚氧化酶活性升达11.75倍,而感病品种发病后仅分别上升25.2%及74.4%;抗、感病品种感染病毒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下降39.3%和10.2%。  相似文献   

17.
几种新药剂对抗性油菜菌核病田间防治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丰、福菌核防治抗性油菜菌核病的效果较好,油菜菌核病大发生情况下宜二次用药。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抗性的苜蓿品种为材料,研究苜蓿在感染假盘菌后,不同品种间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抗、感品种的PAL,POD,SOD酶活性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CAT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PPO和β-1,3-葡聚糖酶的酶活性与对照相比,也有显著差异.接种12 h时,抗病品种润布勒的PAL和POD活性较感病品种柏拉图的活性增加幅度大;而感病品种柏拉图的CAT活性较抗病品种润布勒的活性减小幅度小.接种24 h时,抗病品种润布勒SOD酶的活性较感病品种柏拉图增加幅度大.初步表明这些酶与其抗病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对油研系列品种油菜菌核病的抗(耐)性鉴定结果表明,4个油研品种的平均发病株率、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 24.02%、11.83,平均产量为123.10kg/667m2。相关分析表明,初花至终花的经历天数与田间发病株率、病情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发病株率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田间发病株率、病情指数与产量间相关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寻求对抗性油菜菌核病经济有效的杀菌剂,2002年我们在金沙镇进行了多种新药剂对抗性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试验示范,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