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连木五倍子蚜虫无性系的DN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黄连木五倍子致倍蚜基因组DNA提取和RAPD-PCR的技术体系,并对13个黄连木五倍子蚜虫无性系的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连木五倍子形态多样,不同形状倍子的致倍蚜尽管形态特征非常相似,但在DNA分子水平上仍然存在差异,9个引物共扩增出32条带,多态性带百分率达65.6%,任意2个无性系间的RAPD谱带均不相同。无性系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SI变化范围为0.222~0.968。第9号无性系与其它各无性系的亲缘关系较远,SI值为0.222~0.400;其它12个无性系两两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均大于0.58。致倍蚜的分子遗传聚类结果与倍子形态分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黄连木五倍子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定点观察黄连木五倍子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黄连木五倍子的生长发育历期短,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形成,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成熟爆裂,前期生长缓慢,6月上旬左右体积增长迅速。倍子多着生于复叶的第2、4、5、6对小叶上,在小叶上多着生于主脉中段一侧。倍子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倍子种类和叶片生长情况,而与倍内蚜虫数量多少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3.
<正> 五倍子产结的诸因子五倍子是由瘿绵蚜虫科倍蚜虫寄生在盐肤木类林木上形成的囊状物即虫瘿。五倍子产结必须具备倍蚜虫、倍树、苔藓植物、气候、社会因子等五要素。倍蚜虫:倍蚜虫在五倍子产结中的作用相当于农业生产的种子。倍蚜幼虫在冬寄主(苔藓)植物上越冬,每年春季3—4月间,越冬幼蚜羽化为有翅春季迁移蚜,离开苔藓冬寄主飞到夏寄主(倍树)上,进行两性生殖产生干母,爬至倍树林木嫩叶的叶翅上进行营瘿活动,形成倍子,干母于倍子内生长发育并连续三代进行孤雌生殖,产生大量的倍蚜虫,五倍子也迅速增大。至7—9月  相似文献   

4.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竹山青麸杨4种形状倍子中蚜虫之触角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纺缍形与长枣形五倍子的蚜虫触角超微结构相同,均属肚倍蚜致瘿成倍;小枣形五倍子的蚜虫与红小铁枣蚜触角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别,综合分析推断小枣形五倍子为红小铁枣蚜致瘿成倍;佛手形五倍子的蚜虫超微结构非常特殊,可能为一肚倍蚜虫新种。  相似文献   

5.
黄连木五倍子产结的微域生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倍子主产我国,为传统名优林特产品,利用价值高,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产结五倍子有三个缺一不可的要素:倍蚜虫、寄主树(夏寄主)和冬寄主。三者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各异,寄主树的适应性强,但属于喜光树种;冬寄主多为藓类植物,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一般要求阴湿环境;而过于阴湿的环境对倍蚜虫越冬和迁飞不利。所以自然结倍的倍林多呈不连片的、形状大小不同的块状分布,即分布于那些同时适于三要素生长的微域环境中[1,2]。因此,研究五倍子产结的微域生境特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1 产地概况  黄连木五倍子产地已见报道的有河南省…  相似文献   

6.
侯兴军 《新农业》2023,(5):57-58
<正>五倍子是漆树科植物红麸杨、青麸杨或盐肤木叶上的虫瘿,由瘿绵蚜科的蚜虫寄生而形成,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五倍子单宁、脂肪、淀粉、蜡质及树脂等。全世界五倍子九成以上产自我国,其单宁含量约为70%,天然活性成分为单宁酸,具有光谱抗菌性、抗炎、抗氧化、止泻的功效。本文旨在探讨提取五倍子单宁酸的提取方法与其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为五倍子单宁酸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提供借鉴与参考。1五倍子单宁酸的生理功能1.1抗氧化作用五倍子单宁酸为没食子酸酰基葡萄糖的混合物。葡萄糖连接位置、没食子酰基的数量对五倍子单宁酸的活性都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没食子和五倍子对牛切牙脱矿与再矿化的动力学影响。[方法]运用恒pH研究法,比较天然药物没食子和五倍子的防龋效果,并探讨没食子和五倍子对牛切牙的作用机制。[结果]脱矿速率曲线表明,空白组的脱矿能力最强,没食子组次之,五倍子组的最弱;再矿化速率曲线表明,五倍子组的再矿化能力最强,没食子组次之,空白组的最弱。[结论]五倍子和没食子对牙齿具有保护作用,但没食子的效果较五倍子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种黄连木之间光合特性的差异,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4种黄连木光合指标的日变化和光响应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日变化中4种黄连木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基本为单峰型,没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胞间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呈负相关;4种黄连木最大光合速率为13.393~18.603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4~0.05,光补偿点为42.007~201.622μmol/m2·s,光饱和点为1 514.195~1 973.116μmol/m2·s;4种黄连木的光合特性存在差异,以黄连木杂交种(UCB-I)光合效率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9.
<正> 五棓子是一种药材,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出口物资。“五倍子”或称“五棓子”似有分岐,现提出个人的看法,以供有关部门制定国家标准时的参考。 《本草纲目》第三十九卷里,李时珍列出了“五倍子”,不过李时珍开篇即指出:“五倍当作五构”,承认沿袭“五倍子”的名称,是个错误。在过去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文献中使用的是“构字”,  相似文献   

10.
以常见的50味中药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巴氏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放线杆菌等6种猪场常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在测定单味中药对上述病原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基础上,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进行中药两两联用抑菌活性试验,通过计算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断药物互作效应。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乌梅、大黄、黄芩、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和五倍子对6种猪场常见病原菌均表现为高度敏感。药物MIC测定结果显示,以乌梅、大黄、桂枝、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和五倍子等7味中药对6种猪场常见病原菌的MIC较低,故选取这7味中药进行两两联合用药试验。在中药两两联用抑菌活性试验中,乌梅+桂枝、大黄+桂枝、桂枝+连翘、桂枝+野菊花、桂枝+五倍子呈拮抗效应;乌梅+五倍子、大黄+连翘、大黄+野菊花、大黄+五倍子、金银花+连翘、金银花+野菊花、连翘+野菊花呈协同效应;乌梅+大黄、乌梅+金银花、乌梅+连翘、乌梅+野菊花、大黄+金银花、桂枝+金银花、金银花+五倍子、连翘+五倍子、野菊花+五倍子呈相加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1990~1992年的实验,提出了在发展角倍生产中建立人工藓圃的技术措施。即选择郁闭度在80%以上,枯枝落叶量小且易于拾捡的常绿林地作圃地;清除杂灌木、杂草和杂藓作植藓床;以枝移栽,断枝撒播,碎藓块栽植方式植藓,并进行水分管理及一般管理,取用时按4:6或5:5的取留比例以小块状方式或带状方式取藓,或全部取用后重新栽植。  相似文献   

12.
从1990年10月上旬至1991年4月中旬,在丰都县进行了角倍蚜最适宜越冬寄主匐灯藓类人工藓盘植藓养蚜越冬效果对比试验,并于野外调查不同种的匐灯藓上自然越冬的角倍蚜越冬世代存活情况,筛选出丰都县角倍蚜最优冬寄主为侧枝匐灯藓(侧枝匐灯藓凹顶变种)及钝叶匐灯藓。同时调查了该县该三种藓类分布广泛而丰富的自然资源状况,为大面积发展五倍子人工经营的可能性提供了倍蚜虫冬寄主资源状况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对宰相应砂薄地晚播冬小麦春季施氮量(A因素)和施氮分配方法(B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春季施尿素为300kg/ha的处理(A_1),其籽粒产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次生根数、单株分蘖数、灌浆速度等均高于180kg/ha尿素的处理(A_2)。(2)春季两次施(B_2:返青1/3+拔节2/3)的籽粒产量、穗数、穗粒数均高于三次施(B_3、B_4)和一次施(B_1)。三次施的B_3(返青1/4+拔节1/2+挑旗1/4)的产量显著高于B_4(返青 1/4+拔节 1/2+扬花前 1/4);B_3的亩穗数、穗粒数高于B_4,但无明显差异;B_3的千粒重显著低于B_4。三次施的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高于B_1(拔节一次施)。千粒重随着施氮时期的推迟呈递增趋势;B_4>B_3>B_2>B_1。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国高粱(麦茬)、迈罗及粒用草原1号三个不同细胞质的高粱雄性不育系,经过核置换,转育成为两套同核异质的6个高粱雄性不育系,并分别与同一个恢复系杂交得到两套共6个同核异质杂交种,以此为试材,观察了各个杂种一代的主要性状。结果表明,在生育天数、自交结实率、产量、千粒重、株高和叶片数等性状上,中国高粱细胞质与迈罗细胞质在相同的核背景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化学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的纯合系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化学诱导玉米孤雌生植获得的Pa2代161个株系进行了分析,调查了它们的株高、穗位高、穗上叶数、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其中有38个株系(约占23%)表现整齐一致,这些株系的几种同工酶谱带和盐溶蛋白谱带也表现相同,说明属纯合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甜樱桃早红宝石品种的有效授粉期和不同品种授粉组合对果实的重量、果核重、坐果率、果柄长度、果形指数的影响。研究表明,早红宝石开花后的4d内为有效授粉期。红艳和红灯杂交不亲和。红灯不是养老、大紫的适宜授粉树;大紫是红灯的适宜授粉树,可使红灯的单果重较大,单核重与单果重之比较小;养老是大紫的适宜授粉树,使大紫的单果重较大。其他品种给养老授粉,使单果重降低。与自然授粉相比,用单一授粉品种授粉,缩短了果柄长度,改变了果形指数。不同品种用同一品种授粉或同一品种用不同品种授粉时,果柄缩短的程度不同,果形指数发生变化(或增加或减少)。果实成熟期与子房授粉后发育的天数有关,与授粉品种无关。  相似文献   

17.
对新疆不同地区收集的杂草型黑麦籽粒品质研究结果表明:①107份材料蛋白质平均含量14.1%,变异幅度10.2%~20.0%,变异系数11.6%;②地区间蛋白质含量变化范围13.1%~15.0%,变异系数5.7%;③17种氨基酸分析结果,半胱氨酸、苏氨酸、蛋氨酸、丙氨酸、脯氨酸、丝氨酸等变异最大.甘氨酸、赖氨酸相对稳定.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人体必须的7种氨基酸中只有赖氨酸、苏氨酸高于小麦.④当各种氨基酸含量以种子重量为基础表示时,与蛋白质含量相关性是:异亮氨酸与蛋白质无相关性,蛋氨酸、酪氨酸、缬氨酸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其余氨基酸与蛋白质呈极显着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对秦岭南坡火地塘林区7种林分进行设点、采土、湿筛倾斜分离鉴定。共分离鉴定出17种内生菌根(VAM),逮属Glom us、Gigaspora、Acaulospora 属,以Glomus为主。不同林分及不同立地条件,内生菌根真菌种类和数量有差别。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我室自育的山区玉米育种用优良自交系S37的4个姊妹系和以它们为父本组配的2个适于山区种植的优良杂交种雅玉2号与合苏单交的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了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分析,并对它们扫描,以各酶带的酶含量为分析的基础数据,用Tocher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酯酶的酶谱,除了S37(4)外,其余5个供进材料极为相似,但聚类分析则表明供试材料可归为两大类,S37(1)自成一类,剩余5个材料可归为另一类;供试材料过氧化物同工酶呈现较大的变异。S37(1)与S37(3)的酶谱相近,S37(2)、S37(4)和雅玉2号间的酶谱相同,合苏单交有自己的特征酶谱;聚类分析也将它们归为三大类:雅玉2号与苏合单交,S37(1)归为一类,S37(2)与S37(4)可归为另一类,S37(3)自成一类。并对上述结果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20.
Apple Pectin Behavior Separated by Ultrafiltr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paration conditions of ultrafiltration for apple pectin, weights and their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are studied and relations between apple pectin with different relative molecular Five kinds of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 cut-offs are used to separate apple pectin. FT-IR and HPGC are used individually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s and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of apple pectin with different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s. In the case of transmembrane pressure difference of 0.08 MPa, material concentration of 1 g·L^-1, and temperature of 50℃, 6 kinds of apple pectins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 have been obtained. Molecular weight of apple pectin is correspondingly related to it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he galacturonic acid contents and esterification and gelatination degrees increase relatively with an increase in molecular weight, and the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relatively increase much mor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ultrafiltration has a better role to play in decoloring apple pectin solution. Accordingly, this research can be used as a new method for in-depth exploration of apple pect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