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密度是首要因子,高肥旱平地货产量要达到12t,密度应为7万-7.5万/hm^2,应施碳铵600-750kg/hm^2,并配施磷肥0.9-1.2t/hm^2;一般旱地公倾要达到10.5t产量,应主攻特殊性理和粒重,公顷密度为4.5-5万,施碳铵1.2-1.5t,配施磷肥750kg。  相似文献   

2.
玉米产量的高低受种植时间,密度和施P量,施N量及其施肥方法的影响,在产量大于5.250t.hm^-2时,5个因素的最佳取值为播种时间在8月2日-5日,密度为72420-76095株.hm^-2,施P量为82.33-108.15kg.hm^-2。  相似文献   

3.
玉米、水稻施用锌、硼微肥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静 《农业与技术》2002,22(4):72-74
硼、锌微肥对玉米生育期影响甚小,对玉米的经济性状影响显著,施锌肥增产7.5%,硼肥增产4.3%;硼,锌微肥可缩短水稻生育期1-4天,对水稻经济性状影响较大,施锌可增加苗数和有效穗,施硼增加千粒重和每穗实粒。  相似文献   

4.
春玉米,甘薯套种的主要农艺措施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择了旱地麦/春玉米/甘薯三熟套种中对玉米,甘薯产量及亩净收入影响较大的春玉米的播种育苗期,移载密度,施氮量和甘薯的扦插密度,施氮量等5个因素,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分别研究,建立了回归数学模型,并据此进行计算机模拟寻优,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本试验条件下5个供试农艺因子的优化组合方案,春玉米3月底-4月上旬前期适期早播育苗,每亩移栽密度2800-3000株,亩施氮12kg左右;甘薯每  相似文献   

5.
对小麦-玉米、小麦-大豆两种轮作制下钾的分配及其施用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轮作施钾肥年产量、年净收益高于小麦-大豆轮作;小麦-玉米轮作,以两季均衡分配施用钾肥,年产量高,经济效益优;小麦-大豆轮作则以钾肥全部施于小麦上产量高,效益佳;轮作制下的年收益很大程度依赖于两季作物的价格比。  相似文献   

6.
氯化铵在旱谷上施用增产效果与等量硫铵相当。关键要讲究施方法;作基肥应坚持开沟施,且离播种沟适当远些,不要全层混施;作肥打眼深施,且离主根系距离不可太近;施肥量掌握每亩25-45kg;不提介连作施用,最好季或隔年施用。  相似文献   

7.
钾肥对玉米青枯病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3年,钾肥对平方米青枯病及其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钾肥对玉米青枯病有防治作用。在增施钾肥的同时,氮、磷、钾合理配合使用是防治平方米青枯病的有效途径,因玉米品种的不同防效达7.52-65.15%。钾肥能改善玉米的农艺性状,具有增产作用,增产效果达3.99-13.92%,最适的氯化钾施用量为15公斤/亩。  相似文献   

8.
玉米施用锌、磷及有机肥的肥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1996年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碳酸盐黑我下土种植玉米施用锌、磷、有机肥对玉米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严重缺磷的碳酸盐黑钙土上,单独施锌无效,锌磷配施玉米苗期生物学产量增产明显,磷与锌呈正交互作用;施磷和有机肥时,玉米苗工站含量下降到19.4-23.3mg/kg,磷/锌比值大于140,玉米易出现白苗症;施入土壤的锌第1年固定率最高可达65%-885,第2年达85%-95%,第3年达88.5%-92.4%;磷与锌配施既能提高锌的利用率又能提高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回归最优设计研究了肥料对小麦-玉米-甘薯栽培模式的效应。得到了三套高产优化回归方程和7种高产栽培方案,可增产粮食132.4%-142.5%,产投比为41:1。小麦高产的合理剑叶面各为32-36cm^2/株。玉米产量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甘薯施用钾肥能明显提高薯块干物质和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0.
玉米产量的高低受种植时间、密度和施 P量、施 N 量及其施肥方法的影响.在产量大于5.250 t·hm - 2时,5 个因素的最佳取值为播种时间在 8 月 2 日~5 日,密度为72 420~76 095 株·hm - 2,施 P 量为 82.33~108.15 kg·hm - 2,施 N 量为128.85~136.10 kg·hm - 2,施肥方法以平稳法(前后施肥比例50∶50)为佳.  相似文献   

11.
杜永芹 《上海农学院学报》1992,10(2):155-160,154
在亩施75kg碳铵和7.5kg钾肥的基础上,施用磷肥对玉米生长有明显的作用,能较好地提高玉米的干物重及产量,在亩施0-80kg磷肥用量范围内,产量与磷肥用量呈抛物线回归,其肥效的回归方程为y=2162.93 31.411-0.246x^2,r=0.998^**,最高产量的磷肥用量为65.9kg/亩,在土壤有效磷不足(4.5ppm)的情况下,以亩施过磷酸钙60kg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玉米品种“农大108”优质高产栽培与密度及施肥量(NPK)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农大108籽粒产量形成的数学模型及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方案。结果表明:4项农艺措施对籽粒产量影响顺序为钾肥>氮肥>磷肥>密度;在本试验条件下,农 大108籽 粒 产 量 要 达 到7000 kg·hm^-2以上,其优化农艺措施区间是:栽植密度5.90万~6.25万株· hm^-2,施尿素341.33~374.10 kg·hm^-2,施过磷酸钙460.58~554.85 kg·hm^-2,施硫酸钾234.23~279.23 kg·hm^-2。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在等量氮磷肥基础上,采取不同量的钾肥试验,结果表明:钾肥对玉米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钾肥的增产幅度为16.9%-20.9%,每公斤K2O可增产玉米15.8kg,最佳经济施K2O量为129kg/hm2,在实际生产中施K2O45kg/hm2就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玉米杂交种黔单10号密度和施氮量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0-2001年对玉米杂交种黔单10号进行了不同密度,不同施氮量双因子栽培试验及不同密度大区对比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黔单10号是一个耐密植,具有高产潜力的品种,在适宜的栽培和管理条件下其产量可达800kg/667m^2以上,在中上等肥力土壤,施氮量达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影响黔单10号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主要因素是栽培密度,提高栽种密度是高肥水条件下获取高产的关键措施,黔单10号生产上可采用的适宜栽培密度是4400-5050株/667m^2,施氮量为每667m^2施纯氮12.8kg,折合尿素28kg左右。  相似文献   

15.
小麦套种玉米吨粮田施肥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吨粮田(每公顷年产粮15吨以上)生产中,化肥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新疆和田地区,小麦套种玉米吨粮田栽培中,小麦施化肥纯氮225kg/hm2,纯磷105kg/hm2,玉米施化肥纯氮225kg/hm2,纯磷75kg/hm2,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产投比为2.62-2.78:1,且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小麦-玉米轮作下土壤-作物系统对氮肥的缓冲能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兼顾产量时土壤对施用氮肥的承受能力。应用线性-平台模型拟合作物产量和施氮量的关系,用平台-线性模型拟合土壤硝态氮和施氮量的关系,并且引入了土壤-作物缓冲力的概念来表示土壤对施用氮肥的承受力。试验结果表明,在适量施用氮肥(150~180 kg N/ha)的情况下,施氮处理和对照之间土壤剖面无机氮没有明显差异,当施氮量较高时,在作物整个生育期间土壤剖面都存在高量无机氮。不同种植方式和土壤条件下,土壤-作物系统缓冲力存在较大差异。种植小麦时土壤缓冲力大于种植玉米时,壤质土壤对施用氮肥的缓冲力大于砂质土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密度,农家肥,氮肥和磷肥为试验因子,运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所得的田间参数,建立了地膜玉米中单2号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淀粉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出了籽粒产量≥500kg/亩,蛋白质产量≥50kg/亩,淀粉产量≥300kg/亩的栽培措施优化方案为:密度5181-5909株/亩,农家肥施用量3444-4420kg/亩,施氮量7.18-10.65kg/亩,施磷量  相似文献   

18.
1990-1996年,在广西,湖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采集玉米青枯病株共563株,进行病原菌分离,腐霉菌的分离频率为51.87%,镰刀菌为35.35%,经致病性测定及再分离,证明腐霉菌是玉米青枯的主要病原菌。实行轮作,种植抗病品种,增施锌肥可有效地防治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掖单13号玉米种植密度,氮肥用量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氮肥用量与产量的关系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513和r=0.7913。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关中地区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获得高产稳定的适宜密度为67500-69000株/hm^2,全期每化顷施纯氮240-270kg。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氮肥后效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结果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前茬小麦施氮肥对茬夏玉米的残。结果表明,前茬施肥对后茬作物有残效,并且残效随前茬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文中还讨论了氮肥残效的计算方法,残效指标以及包含残效的施肥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