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蟹味菇(Hypsizygus marmoreus)又名真姬菇、玉蕈、斑玉蕈.目前栽培的蟹味菇有浅灰色和纯白色两个品系,白色品系又称“白玉菇”、“玉龙菇”.蟹味菇形状美观,质地脆嫩,味道鲜美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蟹味菇的生产周期为110~120 d,其中菌丝生长和后熟期为85~95 d,出菇期为20~25 d,现将其袋料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宜在桂东南地区栽培的秀珍菇品种,对引进7个秀珍菇菌株进行比较试验。分析各菌株菌丝生长情况、原基形成时间、子实体形态、出菇温度、生物学效率等。试验结果表明罗秀1号菌株在供试菌株中表现最佳,适合在桂东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蟹味菇又叫真姬菇,子实体丛生,灰褐色至本白色,菌盖上有网状纹,菌肉污白色,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质地脆嫩,味道鲜美,是日本市场第五大宗食用菌。蟹味菇可以鲜销,也可以盐渍,是一个具有出口创汇前途品种。目前上海地区栽培不多,为摸索蟹味菇我地的栽培季节及高产栽培措施,笔者进行了蟹味菇引种栽培试验,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将该试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滑菇32个不同菌株的菌丝长势、出菇特性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Ph0016菌株菌盖厚、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84.3%,抗性强,属于晚熟型菌株,适合于南方地区大规模熟料栽培。  相似文献   

5.
以蟹味菇为试材,在同一菇房内,选用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有差异的第1、3、6层菇架进行出菇比较。结果表明:第6层菇架上的蟹味菇生长状况最好,单瓶产量达168.85g,生物转化率为65.96%;控制精确的环境因子,即温度为15.3℃、相对湿度为89.5%、光照强度为870lx、CO2浓度为2 029mg/kg时,可显著提高蟹味菇的生物学转化率。  相似文献   

6.
郁维荣 《食用菌》1996,18(6):28-29
蟹味菇又名真姬菇、玉(学名Hypsizygus mar-moreus,日本名),菇形优美,质地脆嫩,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蟹鲜味故名蟹味菇。据测,蛋白质含量高于金针菇,氨基酸含量也较高,尤其以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达到所测17种氨基酸总量的60%以上。因其味道更为鲜美,近年来风靡日本市场,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食用菌珍品,已成为日本第五大食用菌。我国近几年来陆续进行蟹味菇的栽培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未见有大棚栽培蟹味菇的报道。笔者就自己两年来的栽培心得及其栽培中所存在的问题作如下探讨。共促其的栽培工艺进一步完善,早日推广应用,使其成为又一个能出口创汇的食用菌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白色蟹味菇发育过程的基础上,从栽培模式、季节、场地以及菌种制作、培养料配制等方面,详细介绍白色蟹味菇代料高产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对7个榆黄菇菌株在形态特征、生物学效率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经调查、统计分析,综合评价,最佳栽培菌株为榆黄菇泰山-2,生物学效率达到107.08%,且抗逆性强,其次为榆黄菇1号、榆黄菇泰山-1。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值和光照对蟹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对蟹味菇工厂化栽培培养料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5℃,最适pH为9.0,避光条件下培养的菌丝体色泽、长势较好。以麦芽糖为碳源,以蛋白胨为氮源,菌丝生长最快,长势旺盛。最适培养料配方:棉籽壳35%、木屑35%、麦麸25%、玉米粉5%、生石灰1%,生物学效率达到55.8%。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分析18个香菇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出菇温度、产量和菇形等方面的性状,筛选出高产、耐热、抗霉力强的广温型菌株Le2,中低温型优良菌株Le6,高温型优良菌株Le7、Le8和Le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