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生产中常用麦粒制平菇、香菇、金针菇、木耳等原种和栽培种。麦粒菌种具有菌丝粗壮、洁白、接种后萌发快的优点。但如果麦粒煮得过熟或是灭菌时瓶内进了水,麦粒间板结成团,菌丝就难长满瓶,会造成杂菌感染;此外,在接菌龄40~50天的香菇、木耳等麦粒种,即使在接种前消毒严格,培养时间一长感染率也很高。自从贵刊1988年刊载了用稻谷制作食用菌菌种后,我们的实践表明:稻谷菌种具有水分好掌握、不易板结、菌丝生长快、成活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菌丝稀疏、色淡、接种后萌发慢的缺点。为此,我们探索了稻谷加麦粒制菌种的方法,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麦粒菌种具有接种方便,用种量小,菌丝萌发快,长势旺,能在很短时间内在料面形成生物群体优势,减少杂菌污染等优点,较适合于规模生产。1991年10月我所与县食品罐头厂联营,利用冷库改造成出菇房,进行了工厂化生产。采用浸泡→预蒸→摊晾→拌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的麦粒菌种生产新工艺,在4个月时间内成功地生产了13000瓶麦粒原种,成品率95%左右。现将该生产工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1992年我区灵芝干品出口量大,价格看好.为使灵芝原种迅速生长,我们借鉴了麦粒制平菇原种的摇瓶快速培养法.现将结果简介如下:(一)操作方法培养料为麦粒.浸泡12小时后煮沸,拌石膏粉、装瓶、灭菌、接种(泰山赤灵芝).7月30日扩原种70瓶,8月4日菌丝满料,菌丝浓白、粗壮,8月9日当菌丝长到瓶的1/3时摇瓶把菌丝团摇散,使菌丝与麦粒混匀.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优质的鲜香菇如果加工不当,只能成次品菇出售,因此香菇烘干工艺和烘干设备是决定香菇经济价值高低的关键环节之一。鉴于目前我国香菇干燥仍以土法烘烤为主,耗燃料多,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致使我国出口的干香菇长期处于质差、价贱的被动局面,菇价仅为日本香菇的1/2~1/3。如何尽快摆脱这种困境呢?我们认为:必须从香菇生理特点出发探讨能烘出色、香、味较好的优质香菇的烘菇工艺方案,并根据国情研制优质、低耗的烘菇机具。 (一)确定较优烘菇工艺方案的依据 1.从尽快终止采后香菇的生理活动出发,确定烘菇的起温:鲜香菇从培养基质上采收后,其生命活动仍在继续,它不断地趋向成熟和衰老。在烘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的发展,麦粒原种以其营养丰富,菌丝生长快,转接串高等优点而深受菇农欢迎。尤其是在平菇、金针菇、灵芝等常见菌类生产中,麦粒原种应用更为广泛。但根据笔者近年来实践及广大菇农反映,麦粒原种制作中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常出现的问题 (一)细菌污染严重 麦粒经灭菌接种后,种菌块菌丝不吃料,或局部不吃料,麦粒成水浸状。开始发生于麦粒与麦粒、麦粒与瓶壁的接触点,经培养一段时间后就出水并形成湿斑,很快使麦粒变软,呈暗黑色或黑色、灰色、橙黄色,产生粘液。打开瓶口,散发出类似有机物腐烂的臭味。 (二)木霉菌污染 接种后5~天,可见到瓶子中麦粒零星变绿,继而面积扩大,也有部分是在菌种菌丝已封住麦粒表面,甚至将要满瓶时,待长菌丝的麦粒出  相似文献   

6.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L9319和香菇9608的双核菌丝,分别与香菇L808的单核菌丝进行双单杂交,再将杂交子放于高温环境进行逆境胁迫试验。逆境处理后的香菇杂交子大部分出现菌丝失活,部分能够继续生长的杂交子扩大培养后,其中大部分出现菌丝生长缓慢或不延伸的现象,最后获得11株杂交子进入出菇试验。栽培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处理的部分香菇杂交子表现出高产、高温出菇等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适宜贵州省草菇菌种的最适培养料,以传统棉籽壳为对照,稻草、甘蔗渣、麦粒、玉米芯为供试培养料培养草菇菌种,并比较其对草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培养草菇菌种的菌丝生长差异较大,以棉籽壳(对照)培养的菌丝平均长速最快,其次为稻草、甘蔗渣、麦粒,玉米芯最慢.以稻草为培养料培养的菌种接种栽培料获得的产...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实验中发现,用黄豆制作的原种培养基,培养的香菇菌丝粗壮、洁白,生长茂盛,生长速度也比麦粒培养基快。香菇原种培养基制作方法如下:取黄豆(大豆)用自来水浸泡至滚圆、无皱纹,然后加热水煮20分钟左右,装入菌种瓶中,每瓶重约300克左右(视瓶子大小而定),注意不要装的过紧,塞上棉塞,用高压锅杀菌,压力为1公斤/厘米~2,时间约30分钟。杀菌完毕,  相似文献   

9.
毛韧革菌属革菌科,是常见的段木杂菌。在多数情况下能与香菇菌丝共生于段木内。为比较两菌活性,以木屑(不加米糠)和枹树枝条为培养基,并各设80℃和20℃2个温度处理,进行了与段木生境相似的抗性培养试验。 1.木屑培养基:两种菌丝接触后,香菇菌丝能侵入毛韧革菌菌丝,穿过两菌界面,长满整个培养基。香菇菌丝在30℃高温区的入侵速度比在20℃的低温区快,即使在毛韧革菌已生长得十分旺盛的培养基内,香菇菌丝仍能长入毛韧革菌菌丝。在香  相似文献   

10.
香菇L808单孢杂交技术路线:亲本选择→单孢分离→单核体菌丝确认→配对杂交组合→移植扩大繁殖→初筛→复筛→区别性鉴定→中间试验→示范栽培。选育出的香菇L16菌株主要栽培特性及产量与亲本相当;菌丝耐高温能力优于亲本。新菌株与亲本间有拮抗反应。新菌株与亲本在生理特性、遗传特性上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完善香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香菇"申香1513"为试验对象,探索香菇工厂化栽培养菌过程菌丝后熟阶段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与出菇的关系。结果以菌丝后熟阶段以培养温度20~22℃、时间60~70天表现产量较高,子实体朵形圆整、大小适中,商品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12.
几种食用菌麦粒种超低温保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发表了不少利用培养在琼脂斜面上的菌丝块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报道,这种方法虽然是成功的,但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比如保护剂的浓度、处理时间以及毒性等。我们试用草菇、香菇、蘑菇、凤尾菇、金针菇、黑木耳、毛木耳七个菌种的麦粒种,不用保护剂进行液氮保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材料与方法(一)制麦粒菌种选新鲜、饱满的麦粒,在流水中浸一夜,洗净。锅中蒸20分钟左右,麦粒熟透。但不开裂即可。在麦粒中加入1~1.5%碳酸钙,调节pH值到7.2,搅拌均匀。装入试管,在1.4kg/cm~2下灭菌2小时,冷却后接种,在24~26℃下培养。(二)冷冻处理将菌龄为14天的麦粒种,装在经高压灭菌的特制聚丙烯液氮管中,系上绳子,迅速投入液氮罐中保存1~4天。  相似文献   

13.
我国香菇干制加工,长期沿用炭火烘干或晒烘结合方法,产品质量差,在国际市场上商品价低。自76年冬季以来,我县采用机械脱水烘干流水线加工,产品90%左右符合出口标准,与外商成交价比传统炭火烘干的产品增值两倍以上。打开了国际市场,赢得了声謇。香菇脱水机的种类目前生产香菇脱水机的厂家较多,型号不同,生产率高低不一,能源消耗亦有差别。但其脱水机理不外乎三种:①以煤、柴为燃料,管道传热,交换散风干燥;③以锅炉热水蒸汽传热干燥;③以电源紫外线烘干。其结构有:合金成套烘房和砖砌烘房两种。  相似文献   

14.
鸡腿蘑的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腿蘑,学名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在我国北方各省均有分布,是食、药两用真菌。人们素有喜食的习惯。为了开发这一野生资源,我们于1989年10月开始进行驯化栽培技术研究。经过多次试验,成功地分离出母种,筛选出适于该菇生长的各种培养基,选育出菌丝生长快、抗逆性强、生产性能好、单株重的优良菌株。总结出一套栽培技术。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一、菌种分离培养 (一)材料来源 1989年10月25日采于郑州北郊黄家庵村头田野。经鉴定确认它是伞菌科的毛头鬼伞,俗名鸡腿蘑。 (二)菌种分离 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种。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营养丰富的综合培养基上或煮麦粒水培养基上生长得更好。菌丝最初白色,最后变成灰白色,培养基的颜色也随之加深。菌丝在25±1℃条件下恒温培养13天长满试管斜面。 (三)母种培养 选用的培养基是在PDA培养基中添加0.1%磷酸二氢钾和维生素B_1片少许,或用煮麦粒水代替PDA培养基中的马铃薯。菌丝在这两种培养基上,于25±1℃下培养7~8天菌丝可长满试管斜面。 (四)原种培养 采用以棉子壳、杂木屑、稻草三种原料为主做成培养基和用纯麦粒做成培养基。试验证明,鸡腿蘑的菌丝在这几种培养基上均可正常生长,但以在麦粒培养基和棉子壳为主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各  相似文献   

15.
陈容庄 《食用菌》1994,16(5):34-35
木霉(Trichoderma)是香菇代料栽培中的主要危害菌,它能分泌抗菌素毒害香菇菌丝。在香菇菌丝扩展前污染菌筒,占领培养料使菌筒报废;香菇菌丝生长后污染菌筒,在两者的交汇处出现一条深褐色线圈,抑制香菇菌丝生长,白绿相间,这条线圈称抑制圈或拮抗圈,成熟的菌筒脱袋后很快出现烂筒,如果香菇菌丝抗性弱,木霉很快突破拮抗圈寄生于香菇菌丝上,并布满整个菌筒,造成栽培失败。本文主要探讨不同浓度药剂拌料后的菌筒对木霉拮抗圈形成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①药品: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镇江农药厂产;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江西贵溪农药厂产。②菌株:木霉菌株从古田香菇污染菌筒中分离所得;香菇93011由本校提供。 (二)试验方法 ①培养料配方为木屑77%,麸皮20%,糖1%,石膏1.5%,过磷酸钙0.5%,料水比1∶  相似文献   

16.
平菇麦粒种在培养过程中受到细菌侵染后,菌丝生长缓慢而纤细、松散,生活力下降。用此菌种来栽培时,极易遭到真菌的侵染和危害。严重影响栽培产量和经济效益。一、发生症状平菇麦粒种培养基受到细菌侵染后,发生局部或全部腐烂。侵染较轻时,平菇菌丝可绕过被侵染部分而继续生长,如气温较低时,会有少部分菌丝长入侵染部分;侵染较重时,平菇菌丝生长受阻,导致整瓶菌种报废。一般在菌种培养的中后期发生侵染,在未长菌丝的中下部扩展蔓延。侵染初期,先在培养料与塑料袋(或玻璃瓶)的交界处产生大量水珠,然后麦粒变软而破裂,出现黄白色粘液,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被侵染的培养料全部腐烂变成暗褐色粘液,将袋打开会散发出酱臭气味。未受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2015,(3)
对采自青海省高寒草甸的野生双孢蘑菇(经鉴定)菌株经组织分离培养提纯后,进行培养基筛选试验,筛选出适宜野生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结果表明:野生双孢蘑菇母种在黄豆芽培养基上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最好,不同培养基间的菌丝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原种及栽培种在麦粒培养基、粪草培养基、发酵棉子壳复合培养基上菌丝体均能生长,以麦粒培养基上长速最快。  相似文献   

18.
双孢菇麦粒菌种制作改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常规的双孢菇麦粒菌种制作方法是将麦粒经浸泡煮沸后经灭菌用于制种.这一制作流程存在着难以掌握麦粒含水量的缺陷:当浸泡和煮沸时间过长(达较高含水量时)煮沸或高压灭菌过程会使麦粒破裂,浆液渗出导致培养基成糊状.接种后菌丝生长缓慢并易结菌块.含水量过小时又会出现菌丝生长不良或不发菌.改良技术减少了煮沸环节又可使麦粒在保持较高含水量的前提下避免原常规流程的不足.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常规制备麦粒原种:大麦(本站采用舟山二棱大麦)洗净→浸麦(15小时左右)→煮沸半小时(熟而不生、熟而不烂)→沥干→加石膏→专装瓶→高压灭菌(1.5公斤/厘米~2一小时)→冷却25℃→接种。上法制备麦粒原种手续复杂,工效低,大麦经水煮后往往含水量高,蘑菇瓶下部的1/3麦粒发菌慢、易黄、积水腐烂。经过对浸泡时间与温度、吸水率关系的试验表明,可  相似文献   

20.
以香菇808为材料,人工模拟镉(1 mg/L)污染,研究不同外源水杨酸(SA)添加量对香菇液体培养过程中3种胞外酶活性及蛋白含量变化,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浓度为50、100 mg/L能显著提高镉胁迫下香菇胞外蛋白含量;20 mg/L水杨酸处理能显著提高胞外羟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低浓度(1、10 mg/L)的水杨酸处理可显著提高镉胁迫下香菇胞外漆酶的活性;同时,低于100 mg/L的水杨酸处理不仅能促进镉胁迫下的香菇胞外淀粉酶的合成,也能促进香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