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日本珠母贝生产业,由于成熟的亲贝不宜于手术插核养殖珍珠,所以在施行插核之前需推迟亲贝生殖腺的成熟或促进生殖腺发育诱导排放精卵。已有报道珠母贝与其它食用双壳类一样在性成熟和产卵季节死亡率较高。因此,利用不育的珠母贝养殖珍珠有很大的前途,三倍体珠母贝是不育的,如三倍体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Tabarini,1984)和三倍体软壳蛤(Mya arenria)(Allen et al.,1986;Allen,1987a)性腺不成熟。用细胞松弛素B(也称CB)或物理因素(压力刺激或温度刺激)方法处理,已在软体动物中诱变出一些种类的三倍体(Longo,1972,1983;Stanley et al.,1981,1984;Allen et al.,1982;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科技研究人员首次应用染色体工程进行三倍体珠母贝育种,培育出个体大、质好、珠圆的三倍体珠母贝珍珠,在第四届国际水产遗传学讨论会上宣读论文,受到与会科学家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扇贝异源三倍体诱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荧光显微观察表明,20℃水温下,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的卵与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的精子可以正常受精和发育,具备人工诱导三倍体的可行性.亲贝充分促熟后,分开催产,以20:1的精卵比授精;在50%的受精卵排出第1极体时,以60mg/L 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处理受精卵10~25 min,可诱导75.23%~92.14%的三倍体;6-DMAP处理15 min综合诱导效果最好,三倍体诱导率可达88.56%,孵化率可达53.52%.得到的三倍体幼虫经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验证,为含有2套栉孔扇贝染色体组和1套海湾扇贝染色体组的异源三倍体.孵化后诱导组与杂交对照组(未经6-DMAP处理)幼虫生长越来越缓慢,受精后14 d其幼虫存活率分别下降到0.000 67%和0.002 24%,没有幼虫度过附着变态期.GISH分析显示,栉孔扇贝与海湾扇贝不同倍性的杂种后代早在担轮幼虫阶段就出现母本偏向性染色体转变.  相似文献   

4.
使用流式细胞计和染色体制片法,对栉孔扇贝同一诱导群体的胚胎、D型初期幼虫和6~7mm稚贝的三倍体率进行了检测,结合制片法对非整倍体现象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胚胎阶段检测出的三倍体率较高,D型初期幼虫和稚贝阶段的三倍体率先无明显差异。胚胎阶段存在的非整倍体,在稚贝阶段未查出,尚不能确定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CB诱导熊本牡蛎三倍体及其存活率与倍化率的变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诱导熊本牡蛎三倍体,研究了细胞松弛素B (CB)浓度、诱导起始时间、诱导持续时间等因素对卵裂率、D幼率、三倍体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幼虫、稚贝及成贝的存活率和三倍体率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CB浓度为0.5~0.6 mg/L,诱导起始时间为40%受精卵释放第一极体,诱导持续时间为20 min时可获得87%的三倍体率。卵裂率、D幼率、三倍体率的最大影响因素分别为CB浓度、诱导持续时间、诱导起始时间与诱导持续时间。三倍体率与卵裂率无显著负相关性,而与D幼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减小CB浓度或诱导持续时间,可同时获得较高的三倍体率与幼虫产量。3~15日龄三倍体组与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由71.27%与96.09%降低至34.14%与58.80%,成贝期450日龄(9月)三倍体组与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53.62%与44.67%。3~9日龄三倍体率从87%降低至77%,而90~450日龄三倍体率平均值为59.21%±4.99%,表明幼贝与成贝期三倍体率变化较小,三倍体率的维持与存活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低盐海水浸泡海湾扇贝受精卵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释放的方法诱导海湾扇贝产生三倍体。当海湾扇贝的受精卵40%出现第一极体时,立即用不同盐度梯度即22.5、20、17.5、15、12.5、10、7.5、对照组(盐度30)的海水对受精卵进行处理10、15min后,马上将处理的受精卵移入正常海水中孵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梯度低盐海水可以诱导海湾扇贝产生三倍体,盐度为20以上时,三倍体诱导率小于2.91%,但随着盐度的下降,三倍体诱导率迅速提高,当盐度为12.5时,三倍体诱导率高达85.91%。当盐度低于7.5时,由于D形幼虫极少,三倍体诱导率无法测出。在处理时间上,15min的处理效果比10min处理效果好。因此,本研究在低盐度条件下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产生海湾扇贝三倍体的最佳处理方法是低盐范围在12.5~15之间,处理时间为15min,三倍体诱导率高,孵化率也较高,适合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熊本牡蛎(Crassostreasikamea)中国群体与美国群体的杂交效应与杂交三倍体优势,构建了杂交群体和自交群体,并使用细胞松弛素B诱导了杂交三倍体,比较分析了幼虫、稚贝与成贝的生长与存活优势。自交群体和杂交群体的幼虫、稚贝与成贝的培养条件均相同,室内培育幼虫,培育密度为4~5个/mL,自然海区养殖稚贝与成贝,养殖密度为40~45个/吊。结果表明,与自交组相比,杂交二倍体具有较高的卵裂率(13.61%)与D幼率(5.67%)(P0.05),但杂交二倍体幼虫的壳高生长表现杂种劣势(–0.43%),而稚贝、成贝的壳长与壳高的生长表现杂种优势,平均优势率分别为3.96%与6.65%。杂交三倍体诱导组幼虫的壳高生长优势率为3.69%,稚贝及成贝的壳长与壳高平均生长优势率分别为12.69%与13.64%,并且日龄越大生长优势越显著。总体上,杂交三倍体诱导组在3~180日龄具有存活劣势,并且15日龄存活劣势率最大(–48.72%),而在360日龄存活优势率为6.70%。杂交二倍体幼虫与成贝均具有存活优势,平均优势率分别为10.44%与4.59%。本研究表明熊本牡蛎中美地理群体杂交二倍体的生长和存活优于自交二倍体,而杂交三倍体诱导组的生长优势较显著,并且在成贝期具有显著的成活率优势,表明杂交三倍体诱导组的优势来源于三倍体优势和部分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8.
马氏珠母贝肉的天然抽提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又名合浦珠母贝,是我国海水珍珠养殖面积最广,数量最大的贝类。随着珍珠养殖业的发展,广东省采珠后珠母贝肉有2000多吨,加上海南、广西两省的珠母贝肉约有4000吨,数量相当可观。目前,真正从食品化学的角度来探讨珠母贝肉的营养价值及其加工利用的研究还不多。珠母贝肉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74.9%,氨基酸价为82,是优质蛋白质;呈味氨基酸在氨基酸组成中比例较高,味道鲜美;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因此,如何开发这些资源、提高经济价值是一项亟须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海洋贝类三倍体的研究进展迅速,用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的方法理论上能产生100%的三倍体,从而方便、高效、稳定地生产三倍体,克服直接诱导的不足,开辟了三倍体诱导研究中的一个崭新的方向。四倍体也因此逐步成为海洋贝类染色体操作技术中的热点。一、贝类四倍体的研究现状贝类四倍体研究历史较短,自从Stephens和Downing(1988)报道了对长牡蛎四倍体的研究,至今仅有十几年,与人工诱导贝类三倍体相比,人工诱导四倍体的技术难度更大。因为诱导贝类三倍体是通过阻止第一或第二极体的释放来增加一个染色体组,而诱导贝…  相似文献   

10.
异源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后代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线遗传灭活的长牡蛎精子激活栉孔扇贝卵子,6-DMAP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获得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早期胚胎。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在11对栉孔扇贝和10对长牡蛎微卫星引物中共筛选出3对引物,可以同时在长牡蛎和栉孔扇贝基因组中获得稳定性,多态性较好的特异性扩增条带,其中2对引物为栉孔扇贝引物。利用筛选出的3对通用微卫星引物对雌核发育后代进行检验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雌核发育个体基因完全来自于母本,后代中没有父本基因的表达;部分雌核发育后代在3个座位上发生了纯合,部分个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基因重组,3个座位上的重组率分别为40%、55%和35%。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上证实,利用遗传失活的长牡蛎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是可行的,只进行一次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只能获得部分后代个体的基因纯合,但后代与母本具有较高的遗传同质性。  相似文献   

11.
CB与6-DMAP诱导香港牡蛎三倍体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三倍体率、卵裂率、D幼率、生产成本等为指标,比较了CB、6-DMAP两种化学试剂诱导香港牡蛎三倍体的效果,研究了试剂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持续时间及受精卵密度等4种因素对香港牡蛎三倍体的诱导效应。结果显示,在温度28~30°C、盐度15~25,受精卵密度为2.0×10~8个/L条件下,采用0.5 mg/L的CB在受精后15~18 min处理,诱导持续时间为20 min,可产生100%三倍体;合子的卵裂率为53.16%~63.00%,D形幼虫孵化率为47.32%~53.09%,诱导效率指数为0.47~0.53,生产成本为260元/L。相同条件下,采用浓度为75~100 mg/L的6-DMAP处理,诱导持续时间为20~25 min,受精卵处理密度4.5×10~7个/L,可产生62.52%~72.36%的三倍体;合子的卵裂率为60.00%~66.25%,D形幼虫孵化率为74.43%~90.00%,诱导效率指数为0.47~0.65,生产成本为139~185元/L。综合比较两种方法,6-DMAP诱导方法更加适合用于大规模的香港牡蛎三倍体苗种生产。本研究为香港牡蛎多倍体育种提供了研究数据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四倍体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雄贝与二倍体雌贝杂交,形成三倍体牡蛎受精卵。幼虫在22~23℃的水温条件下经过常规方法培育,眼点幼虫达到40%以上时.投放贝壳串、聚乙烯波纹板、塑料薄膜、废旧筛绢网作为附着基,附着变态,至壳高2~3 mm后,即可脱固着基,以单体牡蛎方式培养,这是利用了幼虫先固着后脱离固着基成为单体牡蛎的培育方法。也可中间育成至壳高10~20 mm脱离贝壳固着基进行养殖。此法生产单体牡蛎简便易行,成本低,脱基致残率低,适合应用于工厂化生产中。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方法制备的三倍体长牡蛎养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国范 《水产学报》2000,24(4):324-328
比较了细胞松弛素B(CB)和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通过抑制受精卵极体释放的方法批量诱导三倍体长牡蛎的养殖效果.长牡蛎卵子在25℃的海水中受精,20~30min后,开始用浓度为0.5mg@L-1的CB处理,持续18~22min,受精卵处理密度为4.0~4.5×107个@L-1,三倍体产率为65.2%~70.1%,面盘幼虫孵化率为12.3%~14.5%,诱导效率指数为0.09.6-DMAP的使用浓度为400~420μmol@L-1,受精卵处理密度为3.0~3.5×107个@L-1,授精水温、处理起始和持续时间等与CB方法相同,三倍体产率为58.7%~65.4%,面盘幼虫孵化率为52.1%~55.4%,诱导效率指数为0.32.两种方法的采苗率基本相同,采苗器为基质较硬的栉孔扇贝贝壳.海区养殖采用浮筏夹苗吊养技术,两种方法诱导的三倍体牡蛎养殖性状没有明显差别.通过比较CB和6-DMAP两种诱导方法及三倍体的养殖效果表明,后者具有更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珠母贝属的分类地位和系统演化情况,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扩增并直接测序出雷州半岛珠母贝属中的马氏珠母贝、大珠母贝、珠母贝、斑珠母贝和黑珠母贝的3种线粒体基因(12S r RNA、16S r RNA和COⅠ)部分序列,分析其碱基组成和种间遗传距离。同时结合Gen Bank上发表的白珠母贝序列,构建珠母贝属的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5种珍珠贝的3种基因部分序列碱基AT含量大于GC含量,与其他无脊椎动物线粒体DNA序列基本一致,序列都处于高度饱和的状态。系统分析显示,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基本一致。在黑珠母贝和白珠母贝亲缘关系上,3种线粒体DNA片段在碱基组成、种间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上都显示黑珠母贝和白珠母贝非常相近,可以认为是同一种中的2个亚种。在斑珠母贝的亲缘关系上,系统分析显示斑珠母贝与黑珠母贝和白珠母贝更为接近。研究表明,大珠母贝和珠母贝在系统进化中较早的分离出来,是一个比较原始的种类。3种分子标记对马氏珠母贝亲缘关系分析上存在一定差异,根据现有的数据尚不足以得出结论,需进一步做分子系统研究并结合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及邻近海域贝类麻痹性毒素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0-1999年对珠江口、大鹏湾和大亚湾3个海域14种主要经济贝类进行麻痹性毒素(PSP)的毒性水平检测并比较其季节性变化和种间差异,采用麻痹性毒素小白鼠生物测定法测定PSP毒性水平,并以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贝类安全食用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域的僧牡蛎轻微染毒(PSP),大鹏湾海域的华贵栉孔扇贝和翡翠贻贝不同程度染毒,大亚湾海域的华贵栉孔扇贝,翡翠贻贝,马氏珠母贝棕带仙女蛤具潜在染毒危险。  相似文献   

16.
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贝类,也是我国传统的养殖品种;它繁殖季节时间长,一年有几次繁殖高峰期;幼虫浮游时间长,随潮流可影响到较大范围的海区;变态后常固着在扇贝贝壳及养殖器材上,造成很大危害。(1)牡蛎与扇贝的食性基本相同,都以硅藻及有机碎屑为主,牡蛎变态附着后,在养殖海区内与扇贝争食饵料,造成海区饵料相对不足,影响扇贝的摄食及生长发育。(2)牡顿附着在扇贝贝壳上,增加了扇贝开闭壳的活动强度,消耗了扇贝在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致使扇贝生长缓慢,且易造成扇贝畸形。①牡顺附着在扇贝养殖器材上,不但增加了器…  相似文献   

17.
张继红  吴桃  高亚平  唐望 《水产学报》2013,37(5):727-734
采用室内静水法,研究了虾夷扇贝、栉孔扇贝、长牡蛎、紫贻贝及菲律宾蛤仔对不同浓度、质量的牙鲆粪便、残饵、沉降物的摄食行为,从摄食生理角度,分析了基于滤食性贝类的鱼+贝IMTA养殖模式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显示,这5种贝类对鱼粪、残饵及网箱周围沉降物都可摄食,但是,不同贝类对食物可获得性的反应不同。菲律宾蛤仔、长牡蛎、栉孔扇贝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它2种贝类;5种贝类的吸收率、吸收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饵料对贝类的摄食行为影响显著。吸收效率(AE)都随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对有机物的吸收率(AR)与有机物浓度(POM)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颗粒物TPM浓度达到26.24,21.64,27.00 mg/L时,长牡蛎、栉孔扇贝、虾夷扇贝会产生假粪来调节摄入的能量。在牙鲆+滤食性贝类的IMTA养殖模式中,菲律宾蛤仔、长牡蛎、栉孔扇贝是比较好的候选种。  相似文献   

18.
近江牡蛎等3种贝类的脂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3种贝类的脂类成分,以期为贝类的高值化加工利用提供基础数据。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近江牡蛎、波纹巴菲蛤和马氏珠母贝中的脂质成分,分析脂质中的胆固醇和磷脂含量,采用液液萃取技术分离中性脂和极性脂,并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3种贝类的粗脂肪含量基本在1%左右;脂质成分中胆固醇含量在0.07~0.12 mg/g;脂质中磷脂含量在14%~34%,极性脂含量在27%~45%;脂质中EPA和DHA总含量在12%~22%,近江牡蛎和波纹巴菲蛤脂质中EPA含量高于DHA,而马氏珠母贝脂质中DHA含量高于EPA。  相似文献   

19.
珠母贝属6个种的ITS 2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珠母贝属的大珠母贝、珠母贝、白珠母贝、黑珠母贝、长耳珠母贝、黑珠母贝和合浦珠母贝6个种的内部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及其两侧的5.8S和28S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黑珠母贝的序列来自GenBank。PCR扩增片段大小为600bp左右,测序结果表明,ITS2长211~254bp,两端的5.8S和28S分别长84bp和272bp(均含引物)。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5.8S和28S序列高度保守,不适合于种类鉴定,而ITS2序列高度变异,270个比对位点中有146个位点发生突变,其中72个位点发生插入/缺失突变。除白珠母贝和黑珠母贝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外,其余种类之间的遗传距离远远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基因型分析表明,每个种具有各自特有的基因型。基因型和序列变异分析表明ITS2序列可作为珍珠贝种类鉴定的分子标记。可用于种间、杂交育种、幼体和珍珠贝肉等材料的种类鉴定与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20.
合浦珠母贝[Pinctadafucat“(GOlfM]又称马氏珠母贝,是世界上用于生产海水珍珠的最主要贝类,我国的海水珍珠几乎都为合浦珠母贝所产。自六十年代中期我国合浦珠母贝人工育苗取得成功并大批量生产之后,其养殖种苗则完全为人工苗,养殖规模因此得到很大的发展。但由于长期不注重野生合浦珠母贝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不注重科学育种及珠口的择优、复壮培育,只贪图生产便利,近亲繁殖,导致种质资源严重退化,其主要表现在珠贝个体越来越小,生长迟缓、抗病力差。成活率下降,以致可植珠核小,手术贝死亡率高,商品珠率低,严重影响珍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