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晋陕蒙接壤地区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晋陕蒙接壤地区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认为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干旱少雨、风沙危害严重 ;地形破碎、沟壑纵横 ;水土流失面积大、侵蚀强度大。继而分析了引起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和人为的因素 ,同时要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振兴地方经济、土地资源开发、土地再利用四者之间的关系。最后针对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引起的原因 ,提出主要措施有加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重点搞好以治沙为中心的综合治理 ,加强土地管理搞好国土开发 ,并搞好小流域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选取1995-2007年统计资料,建立该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指标体系和耦合模型,分析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1995~2007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几乎呈指数形式增长;而生态环境效益总休上升,但起伏波动比较大;2)1998年以前,耦合度呈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吉林省镇赉县为例,探讨了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方法。依据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一般性指标体系,结合镇赉县土地利用结构及特点,从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三方面入手,建立了由19项指标组成的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原理和综合评分法,计算该地区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综合指数。研究表明,该地区在1985年和2001年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均处于“很不安全”状态,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滥垦、滥伐、过度放牧以及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是导致该地区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新疆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新疆土地利用所引起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分析,利用生态足迹理论揭示了土地不合理利用导致新疆生态环境劣变的内在成因,提出了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根据新疆土地详查资料 ,简要的介绍了新疆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土地利用结构 ,分析了目前新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 :水土不平衡 ;粗放经营 ,土地生产力水平低 ;低产田面积大 ,限制因素多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生态环境劣变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战略方向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对策。  相似文献   

6.
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客观地掌握庆阳市生态环境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对政府制定合理的区域规划和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运用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指数等五个指标,对庆阳市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总体生态环境状况良好,植被覆盖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陕西省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依据陕西省土地生态环境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生态环境敏感性理论,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影响因素,选取了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等5个生态敏感性因子,并确定了其叠加值.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研、遥感影像解译与分析、定量计算、专家评议总结等方法,得出陕西省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图、陕西省沙漠化类型与强度图、陕西省地质灾害图、陕西省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评价图、陕西省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分布图等5个评价因子单要素专题图.利用ArcGIS软件对5幅单要素专题图按照其生态敏感优先度等级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陕西省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发现极度敏感区占陕西省总面积的9.38%,主要分布在陕西北部的长城沿线地区,该区生态敏感性很高,抗干扰能力差,属重点生态保护区;重度敏感区占18.61%,分布在陕西长城沿线以南的榆林地区和秦岭的局部区域,该区生态敏感性较强,可以适度发展畜牧业;中度敏感区23.3%,分布在秦岭大部分区域及榆林和延安的交界地带,开发强度不宜过高;敏感区占33.03%,分布在渭北旱塬及延安南部、巴山的大部分区域和秦岭的部分区域,可以进行适度的土地开发;低敏感区占15.67%,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汉水谷地等区域,这部分的土地是陕西土地利用的重要区域,适合高强度开发.  相似文献   

8.
大同土地生态环境现状、问题及可持续性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同市土地生态环境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该市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737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2.2%,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通过对土地生态系统存在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发展生态农业等改善大同市土地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榆林市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又是能源富集区。建国以来一直是国家土地整理工作的重点地区。本文利用多年统计资料分析了土地整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和随着经济发展出现的新问题。结果表明榆林市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农业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但是仍然属于落后地区,"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土地整理中新出现的突出问题包括人口的迁移、环境污染、利益矛盾等。  相似文献   

10.
新疆绿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绿洲土地生态问题的成果分析,结合绿洲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从经济 学、社会学和生态学的视角,阐述了绿洲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理论的新构想以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WANG Shanshan 《干旱区科学》2021,13(12):1274-1286
The Tarim River is the longest inland river in China and is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river to protect the oasis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Tarim Basin. However, excessive exploitation and over-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particularly water resources, have triggered a serie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the reduction in the volume of water in the main river,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drying up of downstream rivers, degradation of vegetation, and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this study, the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 (LUCC) responses to ecological water conveyance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ENVI (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 and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data analysis software for the period of 1990-2018.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ecological water conveyance data from 1990 to 2018 were us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UCC covered an area of 2644.34 km2 during this period, accounting for 15.79% of the total study area. From 1990 to 2018, wetland, farmland, forestland, and artificial surfaces increased by 533.42 km2 (216.77%), 446.68 km2 (123.66%), 284.55 km2 (5.67%), and 57.51 km2 (217.96%), respectively, whereas areas covered by grassland and other land use/land cover types, such as Gobi, bare soil, and deserts, decreased by 103.34 km2 (14.31%) and 1218.83 km2 (11.75%), respectively. Vegetation area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with the order of 2010<2000<1990<2018. LUCC in the overflow and stagnant area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wa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fragmentation, irregularity, and complexity. By analyzing the LUCC responses to 19 rounds of ecological water conveyance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from 2000 to the end of 2018, we proposed guidelines for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and formulation of strategi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This study provides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optimal scheduling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评价了陕北黄土高原延川县刘马家圪塔村现行生态建设模式,并利用对比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及趋势线分析法,分析该模式带来的经济效应,特别运用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及垦殖指数等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过程,对建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加剧了黄土丘陵区生态建设的严峻性,通过农地、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0-20cm、20-100cm和20-180cm土壤贮水量的分析,研究得出:(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贮水量变化趋势相似,与降雨具有极大的相关性,都是在土壤解冻后下降,然后随着雨季的到来逐步升高,或者升高后在降低的趋势,主要以"V"型为主进行波...  相似文献   

14.
张伟  李晶 《干旱区研究》2013,30(6):1136-1143
水土保持价值的计算,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数据、DEM数据和统计数据,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1980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水土保持价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水土保持价值是逐年上升的,且涨幅不断增大,从1980-2000年增加了2.54×1010元,2000-2005年增加了1.56×1010元,2005-2010年增加了3.59×1010元,其中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水土保持价值较大,水域、城乡居民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水土保持价值较小。此外,水土保持价值的分布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若要提高全区的水土保持价值,需要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和林地、草地建设,提高林地、草地覆盖度。  相似文献   

15.
新疆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土地利用结构决定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服务价值也反映了土地利用结构的生态优劣.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方法,利用1990年、1999年、2002年和2005年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4期土地利用数据,对和田河流域199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估算出研究区15年间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量.结果表明:①耕地、林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研究区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时期,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日益提高;优势度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未利用地一直最高.②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有所增加,土地利用总体生态效应趋良.但环境也存在着局部恶化,主要表现在上游山地生态系统冰川退缩、天然植被退化;中游绿洲生态系统耕地扩张迅速,土壤盐渍化,人工渠、水库增加显著;下游荒漠生态系统植被退化,水资源严重不足,土地沙漠化.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鲁木齐河流域是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其中包括上游水利工程的实施、地表水利用率的提高,改变了乌河的来水过程,并使下游地表水明显减少,河流的断流导致土地沙化,水库的修筑造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地下水利用的急剧增长使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井灌井排改良了盐碱化土壤,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17.
历史时期,人类通过土地利用的方式对黄土高原施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地貌演变与土壤侵蚀的方式与过程,以致带来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同时,水土流失又限制了人类对土地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加了环境的压力,造成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清代米脂县东沟河"水冲"现象是在当地居民长期从事土地利用所引发的一种自然现象,伴随着当地居民对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强,"水冲"现象出现的频率加强,同时,当地居民出于保护农田、维护城池的目的,对东沟河进行不断的整饬。在此过程中,其修建时间、维修动机以及施工力度都处于逐渐加强的趋势,甚至咸丰年间的连续两次修渠行为被视为重大转折时期。这一明显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过程中"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土地不合理利用-水土流失加剧-生态恶化加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结合GIS与RS技术对研究区进行区划,并针对各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或主要生态问题制定相应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可被划分为7个生态功能区:① 防旱抗旱区;② 农业种植区;③ 牧业发展区;④ 水源涵养区;⑤ 防风固沙区;⑥ 植被保护区;⑦ 土壤侵蚀控制区。本研究为区域有效开发利用资源,合理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宁夏土壤侵蚀动态变化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永红 《干旱区研究》2004,21(3):259-262
通过对 1990年和 1999年两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数据的对比 ,从类型、面积、强度、分布等方面对宁夏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 :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类型区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减小 ,土壤侵蚀的剧烈程度普遍减弱。初步分析认为 ,土壤侵蚀变化的原因 ,除两次普查存在方法上的系统误差外 ,水土保持的作用功不可没。针对不同类型区土壤侵蚀的特点 ,提出了今后应采取的相应防治方略。  相似文献   

20.
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结合GIS与RS技术对研究区进行区划,并针对各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或主要生态问题制定相应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可被划分为7个生态功能区:①防旱抗旱区;②农业种植区;③牧业发展区;④水源涵养区;⑤防风固沙区;⑥植被保护区;⑦土壤侵蚀控制区。本研究为区域有效开发利用资源,合理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