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美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魔幻文学。《哈利·波特》是英国作家J·K·罗琳的代表作品,《哈利·波特》成功在多个方面,在人物形象、文字情节、文学价值等方面对英美魔幻文学都有着一定的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中 ,蒲松龄通过纷至沓来、五光十色的梦境,使我们看到了在特定环境下那种隐伏于人物潜意识中的瞬息万变的极其复杂的流动状态,特别是隐藏于人物灵魂深处的 最为丰富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3.
黄色这种色彩意象的使用,是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一大写作特色,它不仅增强了小说艺术表达的效果,也让文本具有了鲜明的民族性和世界性。黄颜色在拉丁美洲民族的审美文化心理中代表了死亡、衰败和不幸,文本中色彩文化的内蕴与孤独的主题之间形成了一种更为深刻的表达方式,淋漓尽致地凸显了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黄色花朵、小金鱼、黄蝴蝶、香蕉等典型的黄色意象在作品中均有各自的文化属性,他们频繁出现的原因与作者的个人生命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水意象的分析,通过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通过探究水意象在《诗经》爱情诗中出现的原由,了解其形成的必然原因和文化背景。其次,通过列举《诗经》中出现水意象的作品,具体分析其所代表的意味和蕴含。最后,通过列举后世爱情诗歌作品中的水意象,并对其进行解读,研究其对《诗经》婚恋诗的继承和发展。从而更加深入的认识文学范畴内婚恋诗和水相融合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5.
美国当代戏剧家威廉斯.田纳西于1944年创作的《玻璃动物园》获得了很大成功。剧作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家庭成员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了故事最终以悲剧而结束。  相似文献   

6.
《呼啸山庄》中运用了大量象征化的描写手法,艾米莉把自己在生活中所体悟到的深刻而又难以言传的人生哲理,通过意象的塑造,曲折地表现出来,为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要求读者去积极地思考、探寻小说背后那丰富的象外之象、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7.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英国著名作家福斯特所写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作家灵活运用象征艺术技巧贯穿小说的始终,不仅着力刻画了主人公露西的内心世界,也充分展现了她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使得小说变得更加深刻而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8.
聂华苓在《桑青与桃红》中对小说的形式和技巧进行了有意义的开拓,而象征手法的使用使得小说深度阐释主体的多重指涉成为可能,增强了作品的寓言效果。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描写了大量的基于意象创构的审美活动。这些意象创构活动既具有典型性,也具有特殊性。《红楼梦》人物活动中复杂意象创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单次意象创构的复合、连续意象创构的叠加和基于阐释的二次意象创构这三类。人物的这些复杂意象创构活动虽然是小说的情节,却是作者曹雪芹从生活的实际中概括、提炼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象征作为一种写作技巧从古至今都受到大多数作家的推崇。麦卡勒斯也是运用这一技巧的行家,在她的成名作《心是孤独的猎手》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象征,这些象征在传达给读者一种深深的孤独感的同时深化了故事的主题,可以说对作品的成功功不可没。对该作品中的一些主要象征进行分析,希望有助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11.
王维七言绝句《渭城曲》的杨柳意象具有三个抒情层面。通过基于视觉感知的色彩层面、感物起情的形象层面和阳关为界的地域层面三个抒情层面,完成了这一传统离别意象的深层阐发,深化了诗作的惜别之情。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文化意象丰富, 要求译者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文章从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着手, 对比分析了杨宪益和大卫?霍克思的两个英译本对文化意象的不同处理。杨宪益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 尽量保留原语中的文化意象, 霍克斯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 可读性强, 但影响了文化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13.
李萍 《农业考古》2019,(2):216-221
在中国,"喫茶"的说法自唐朝以后就很少使用,仅还留存于佛教文献和地方茶文化的口述中。荣西的《喫茶养生记》写于他从南宋留学回国后,他在书中将"喫茶"理解为治疗行为,这既不同于当时中国宋代士大夫阶层的茶文化意象,也有别于日本贵族自中国唐代接受的茶道理念。荣西从养生入手借治身以治心,推广喫茶中的心身一体,由此构建日本新兴武士阶层的"士文化"。  相似文献   

14.
《名优之死》在简单的情节下,选用了大量传统剧目将整个话剧串联起来,这些剧目都不是随便选取的,除了单纯的文本意义,仔细分析会发现其中隐含了极为广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欧茨的长篇小说《中年》表现了作品的"精神救赎"主题:现代社会中的中年人如何摆脱精神危机和信仰危机。亚当之死是小说中主要意象之一,也是表现主题的主要方式和手段。通过深入分析这一意象可以揭示作品所蕴涵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16.
张衡 《河南农业》2006,(3):44-44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人。相传老子在周室内乱之时,丢下官职,准备退隐山林,经过函谷关时,关令尹喜诚恳地请他著书,他便一挥而就,写下洋洋五千言《老子》,骑青牛扬长而去,谁也不知其所终。翻开《老子》,类似于“道法自然”“有无相生“”知雄守雌”的哲理之花,随处可见,俯拾皆是,令读者为其犀利的哲学思维感慨不已;而“上善若水“”自胜者强“”功成弗居”等美言佳句,又时时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境界。老子称赞美德,宣扬善行(《老子》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厌恶战争,向往和平(《老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认知隐喻学角度来解读《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水的隐喻。文中水的变体纷繁复杂,它们除了富有指称意义之外,还富含丰富的隐喻意义。水贯穿全文,它的流动性、破坏性、聚散无常性、纯洁性以及多样性等都在文中有所体现。本文主要通过将源域水的这些特性投射到目标域人物心理活动中,产生力量是水问题是水等概念隐喻,从而用以分析爱尔兰的宗教与政治之间的矛盾,通过主人公斯蒂芬对水的不同感受来体现爱尔兰的瘫痪状态,即宗教影响下人们思想上处于迷茫的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18.
对新闻语篇中言语隐喻与非言语隐喻的应用及使用隐喻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以Lakoff的隐喻理论及Forceville的多模式隐喻理论为框架,结合后续学者对隐喻的系统性发展成果,并以《纽约时报》上发表的题为The Pajama Game Closes in Shanghai为具体语料。通过结合具体的实例,得出隐喻可以直接、间接地为其代表利益集团服务,新闻语篇所欲表达的隐含意识形态都可以通过隐喻概念来实现。新闻语篇在使用言语隐喻的同时也并含非言语隐喻,非言语隐喻更为直观、生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谭恩美的《喜福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天鹅之歌进行了适当的分析,通过研究四位移居异国他乡的华人母亲及其女儿的生活情况,表现了异国他乡华人在身份建构方面的努力和抉择,并基于政治视角,深入分析了华人母亲在移民过程中身份逃逸和共同体重新辖域化的问题,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从背景、人物性格、性这三方面入手,分析了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沃顿(Edith Wharton)的中篇小说《伊坦·弗洛姆》,展示了作品中富含的隐喻和象征描写手法及其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