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试论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春 《吉林农业》2010,(8):146-146
农业技术推广目的在于促进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创造更高效、更高质、更低耗、更低污染的生产环境,同时也为农民群众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本文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文章浅析了新时期下农业技术推广的创新思想,以期能促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更加稳定、顺利。  相似文献   

2.
正农业创新难,农业创新的普及更难,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农业领域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相对多,创新意味着高风险,创新与推广的对接更难;农业的面广、量大、要让人人都了解新制度,掌握新技术,创新与普及的对接更难;当前从事农业的主体人群老龄化问题突出,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任务更重,创新与农户的对接更难。当前,以创新驱动农业转型  相似文献   

3.
作为农业大国,中、美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都有各自的模式和特点.将新泽西州和北京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对比,得出启示:农业院校专家教授在农业技术推广中要制定更切合生产一线实际的科研课题,更有利于推广和应用;要探索新的推广模式和方法,更有利于农民接受和认可;要拓展教育范围,让更多人得到培训;要做好对青少年的农业教育工作,扩展农业技术范畴.  相似文献   

4.
农业物联网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物联网技术是世界信息产业继计算机与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飞跃,为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简述了农业物联网的概念及体系架构,从信息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处理应用层3个层次分析了农业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总结了国内外农业物联网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战略和重点措施;并指出农业物联网将朝着更透彻全面的感知、更安全可靠的互联互通、更优化的系统集成和更深入的智能化服务趋势发展。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必将为加快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美农业技术推广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和美国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都有各自的模式和特点,笔者将两国不同的推广模式进行了对比阐述,并对农业类院校的专家教授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给予了几点建议,制定更切合生产一线的科研课题,更有利于推广和应用;探索新的推广模式和方法,更有利于农民接受和认可;拓展教育范围,让更多人得到培训;作好对青年人的农业教育工作,扩展农业技术范畴.  相似文献   

6.
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集成的结果,是当前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制高点,其连接着比互联网更多的物品,具有更全面的感知、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广泛的信息共享及更真实的互联互通。本文综述了农业物联网的内涵及技术组成,分析了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物联网建设的对策,以推动我国农业物联网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性别、年龄段的从事农业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农业气象服务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农业有关人员能够及时关注农业气象预报,根据农时做出相应调整。特别是关注短期农业天气预报,更有利于对设施农业进行相应补救措施。农业气象部门更应加强气象信息服务工作,提升自己服务空间。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战略主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紧密结合,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互联网+"时代农业能够以互联网为手段,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但是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培训问题都使得农业现代化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的“弱质产业“和农民的“弱势群体“地位,农业科技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如何更迅速、更有效的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创造出更高水平和质量的农业商品经济,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1 原生态农业的提出 如何改造农业生产方式?如何在农业生产的同时保护自然?如何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回应,笔者提出了原生态农业的设想. 1.1 原生态农业的概念 原生态农业是指秉承传统农业的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利用未被破坏的原生态自然农业环境,在非转基因生物可行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管理手段,因地制宜地开展农、牧、渔、林等多种循环互补式生产,并最终为人类提供更自然、更安全、更健康农产品的农业.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集成的结果,是当前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制高点,其连接着比互联网更多的物品,具有更全面的感知、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广泛的信息共享及更真实的互联互通。农业物联网是物联网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中的具体应用,应用涵盖多个农业领域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环境资源的监测、农业生产活动的精确管理、水利灌溉的监控、农产品溯源及农产品物流等。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在核心技术的开发、技术标准的制定、网络安全及高效率应用等方面还存诸多的不足。文章提出从加强农业物联网软硬件技术的研究、强化农业物联网人才队伍建设、加速推进农业物联网标准的制定、加强农业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与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及引导多类型资本的投入、培育全产业链共赢的商业模式等方面加强中国农业物联系网建设的建议,以推动中国农业物联网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农业发展的进程和所处的环境进行评价与分析,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认识农业发展的现状,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确立正确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对不同发展阶段农业部门所具备的特征的了解,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农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互动关系,从而为确立适当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农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中国的数字农业发展成效显著,但是,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需要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找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大方向,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让广大农民更安全、更幸福,更有荣誉感、归属感、自豪感。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战略主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紧密结合,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形态。"互联网+"时代农业能够以互联网为手段,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但是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培训问题都使得农业现代化面临巨大挑战。本文以空巢农户为例,试图寻找出一种新的途径来改变当前农业现代化实行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在农户对农业保险认知的情况下,分析农户对于农业保险的参与意愿,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农户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的参与意愿与农户对农业灾害的认知情况呈负相关;年龄与农业保险参与意愿呈正相关;近5年遭受灾害的农户更愿意参与农业保险;国家给予一定的补助,农户会更愿意购买农业保险。最后提出了结论和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发展任重道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如果智慧农业是一棵树,那么传感器和智能感知就是树的根,是智慧农业的源头。作为农业信息获取的"感觉器官",农业信息感知层的关键组成部分,农业传感器承担着数据采集和传输的重任。通过传感器,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更能极大摆脱天气因素限制。同时,将农业生产中的个人经验转化成更科学、更精确的信息手段和以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让农业生产真正走上智能化、自动化和远程控制化的智慧农业发展之路。近年来我国农业传感器从论文、专利、产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植保,农业的持续发展更离不开植保,而绿色农业的持续发展就更要求有一个绿色的持续植保.这就说明了植保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所谓低碳农业就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实现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它是继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之后的又一大变革,它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碳的排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袁涓文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3):169-170,174
通过对3种不同类型的农业田间试验进行分析,指出农民参与田间试验对农业实用技术适应性以及农民的接受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农业实用技术推广试验时应该考虑农民的需求,把他们纳入到田间试验过程中来,这样才能使农业技术的推广更具有针对性和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9):173-176
近年来,苍南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高质量、高水平农业强县和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初步总结了近年来苍南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就,深入分析了苍南县现代农业发展低小散、生态环境恶化、组织化程度低、品牌意识淡薄、科技支撑不足等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解决对策,以期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具有苍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实现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