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欧李茎尖脱毒快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正德  庞发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97-17798
[目的]研究欧李脱毒快繁技术。[方法]以欧李嫩梢芽为外植体进行了微茎尖组培脱毒研究,探讨了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激素成分及不同浓度对不定芽诱导、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欧李茎尖脱毒快繁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0.4mg/L+IAA0.5mg/L;增殖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3mg/L+IAA0.4mg/L;最佳生根培养基是:2/3MS十IAA0.5mg/L。应用指示植物鉴定法进行病毒检测显示,0.3~0.4mm茎尖培养对苹果褪绿斑病毒(ACLSV)和李矮缩病毒(PDV)的脱毒率分别为71.6%和73.0%。[结论]试验表明,利用欧李嫩梢为外植体进行茎尖组培脱毒快繁是一种可靠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细叶连翘组织培养与无性快繁技术。[方法]以细叶连翘的茎及茎尖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IBA,配制不同的培养基,对细叶连翘试管苗进行分化与诱导、增殖与生根培养试验,并对试管苗进行炼苗与移栽。[结果]经分化与诱导培养后的无毒茎尖分化苗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10d后分化出丛生芽,20d后苗高3~4cm,将3~4cm的丛生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中,7d后有不定根形成,20d后丛生苗生根率达100%,根长2~3cm的幼苗经炼苗和移栽后,成活率可达98%。[结论]获得了细叶连翘茎尖培养的启动培养基(MS+6-BA0.5mg/L+IBA0.2mg/L)、增殖培养基(MS+6-BA1.5mg/L+IBA0.2mg/L)和生根培养基(1/2MS+IBA0.5ms/L),建立了细叶连翘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体系。  相似文献   

3.
生姜芽的组培快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寻找生姜芽组培快繁的最佳方案。[方法]以MS为基础培养基,设计生姜芽组培快繁的两条途径,选择生姜芽组培快繁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结果表明,茎尖→芽最适培养基为:改良MS+6-BA 3.0 mg/L+NAA 0.1 mg/L;茎尖→愈伤组织→芽,茎尖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改良MS+2,4-D 2.0 mg/L+KT 1.0 mg/L,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改良MS+6-BA 2.0 mg/L+NAA 0.5 mg/L。采用超净工作台上用75.0%酒精30 s+10.0%NaClO 15 min+0.1%HgCl210 min+50 ug/L青霉素与台外消毒相结合对外植体进行表面消毒,去污效果最佳。[结论]对愈伤组织进行切割并继代培养后再诱导芽分化,可获得较大的增殖倍数。  相似文献   

4.
三叶半夏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三叶半夏组培扩繁寻求最佳培养基配比。[方法]研究正交试验下不同激素浓度和配比对三叶半夏不同外植体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MS4-1.5mg/L6-BA+0.1mg/LIAA+0.3mg/LNAA为叶片诱导丛生芽的最佳激素浓度配比,MS+1.0mg/L6-BA+0.2mg/LIAA+0.3mg/LNAA为叶柄诱导丛生芽的最佳激素浓度配比。生根培养基以1/2MS+0.3mg/LIBA效果较好。[结论]建立了三叶半夏的组培快繁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矮生一品红的幼叶、幼茎、茎芽为外植体,研究了影响丛芽诱导、增殖、生根壮苗的组培快繁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茎段、茎芽是诱导丛芽的较好试材.适合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和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mg/L;适合丛芽增殖成苗的培养基为MS+6-BA1.0mg/L+IAA0.1mg/L,继代增殖培养40d的平均增殖倍数为11;适合生根壮苗的培养基为1/2MS+IBA0.9mg/L,开始生根天数为8d。生根率可达85%.采用河砂和营养土两步炼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许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864-4865
[目的]探索麝香石竹的组培脱毒技术。[方法]以麝香石竹0.3~0.4 mm长的茎尖为外植体,在分化培养基中诱导丛生芽,丛生芽进行继代培养后,将幼苗进行病毒检测,将无毒幼苗保留继续繁殖,然后将无毒的幼苗移植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结果]不同大小的香石竹茎尖对丛生芽的诱导有较大影响,以0.3 mm茎尖为最佳。丛生芽的诱导以MS+6-BA 2.0 mg/L+IAA 2.0 mg/L、根的诱导以1/2MS+IAA 0.5 mg/L(或IBA 0.5 mg/L)为最佳培养基。田间比较试验表明,与未脱毒麝香石竹相比,脱毒麝香石竹花的颜色鲜艳,切花品质好,产花量高,花裂萼少。[结论]该研究为扩大麝香石竹的繁殖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亳菊茎尖组织培养技术,为亳菊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的MS培养基中,考察不同浓度的6-BA、NAA对亳菊茎尖愈伤组织、丛生芽、再生植株诱导的影响。[结果]茎尖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0 mg/L6-BA+0.30mg/L NAA,以MS+0.50 mg/L6-BA+0.10 mg/L NAA为芽的诱导培养基,芽诱导率达100%;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0.30 mg/L IBA。[结论]通过亳菊茎尖愈伤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缩短枇杷繁育周期及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枇杷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冠玉”枇杷的种子、茎尖、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无菌苗研究。[结果]种子萌发率高,可达100%。茎尖在培养基MS+6-BA1.2mg/L+NAA0.6mg/L+GA30.5mg/L上展叶最好。茎段在培养基MS+6.BA1.5mg/L+NAA0.3mg/L+GA30.5mg/L上萌芽最好,萌芽率达68.9%,其次为MS+6-BA1.2mg/L+NAA0.4mg/L+GA、0.5mg/L。茎段在培养基MS+6-BA1.5mg/L+NAA0.3mg/L+GA30.5mg/L上诱导不定芽最好,其次为MS+6.BA1.0mg/L+NAA0.2mg/L+GA30.2mg/L。初代无菌苗在培养基MS+6-BA1.5mg/L+NAA0.3mg/L上增殖最好。[结论]培养基成分的调配对外植体的萌发、增殖有很大影响,尤其是激素浓度。  相似文献   

9.
瑞昌山药组培快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琴  谢星文  李秋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13-15714
[目的]探讨瑞昌山药组培快繁的技术环节。[方法]以瑞昌山药茎段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激素及其浓度对愈伤组织形成、丛生芽诱导和生根的影响。[结果]70%乙醇和0.1%HgCl2结合对外植体的的消毒效果最佳。培养基Ms+6-BA2.0mg/L+NAA0.2mg/L中的腋芽生长最好,培养基MS+6一BA1.0mg/L+NAA0.2mg/L、MS+6一BA1.0mg/L-I-NAA0.5mg/L、MS+6一BA2.0mg/L+NAA0.2mg/L和MS+6一BA2.0mg/L-I-NAA0.5mg/L中腋芽的诱导率分别为52%、43%、84%和48%。在继代培养中,采用原诱导培养基诱导丛生芽的效果较差,降低6一BA的浓度有利于丛生芽的诱导。培养基1/2MS+IBA1.5mg/L+NAA0.3mg/L4-活性炭0.2mg/L中幼苗的生根效果较好。[结论]该研究为组织培养技术在种苗繁育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樱桃砧木吉塞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大樱桃砧木吉塞拉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吉塞拉5号的茎尖分生组织为外植体,从材料丛生芽的诱导、继代、生根以及炼苗与移栽方面研究其组培快繁技术。[结果]结果表明,适宜丛生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 1.00 mg/L+NAA 0.03mg/L+KT 1.50 mg/L+GA30.20 mg/L;试管苗在以1/2 MS+IBA 1.50 mg/L的培养基上生根效果好;以1/2草粪+1/2园土为移栽基质时,小苗成活率高。[结论]为大规模、快速生产吉塞拉组培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大白菜珍贵遗传材料的保存提供参考。[方法]以受细菌污染的大白菜非整倍体组培苗和田间植株为材料,以常规消毒处理为对照,分别采用常规消毒+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抗生素和农用杀菌荆预处理+常规消毒对组培苗和外植体(取自田间植株)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污染的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组培苗培养7、14d时,污染率分别为9.1%和36.4%,培养基申添加100mg/L氨苄青霉素可有效控制污染;常规消毒外植体接种7d后污染率迭58,8%,杀菌剂预处理+常规消毒可有效控制真菌对外植体的污染,但对细菌无明显作用。[结论]培养基中添加氨苄青霉素、采用合适杀菌剂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可有效控制大白菜非整倍体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更新伊犁地区的椒样薄荷品种,对伊犁地区椒样薄荷进行提纯及复壮。[方法]采用组培技术对椒样薄荷品种进行茎尖脱毒、离体快繁及大规模生产。以椒样5号为材料,研究大规模生产下椒样薄荷茎尖分化、增殖、生根的最适激素浓度。[结果]可使用白砂糖和琼脂条代替蔗糖、琼脂,降低经济成本;大规模生产时,最适椒样薄荷增殖培养基为1/2 MS+0.5 mg/L 6-BA+0.01 mg/L NA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0 mg/L NAA。[结论]大规模组培不同阶段所使用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组合也不同,大规模生产时以经济节约为主;利用茎尖快繁技术可快速更新换代椒样薄荷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几种影响草莓茎尖快繁的因素。[方法]以"童子1号"草莓为试材,对草莓茎尖培养快繁中茎尖取材大小、生长调节剂、碳源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以0.5 mm大小的茎尖接种,脱毒率最高,成活率最理想。诱导"童子1号"草莓茎尖成活与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最优增殖培养基均为MS+BA 0.5 mg/L。IBA浓度为800 mg/L时,组培苗瓶外生根不仅有较高的生根率和生根数,而且获得了较壮的生根苗。蔗糖和白砂糖作碳源时,繁殖系数较理想,以白砂糖最为适宜。[结论]草莓茎尖快繁应以0.5 mm大小的茎尖为材料,诱导分化培养基、继代增殖培养基均为MS+BA 0.5 mg/L,组培苗瓶外生根蘸取的最佳生长调节剂为800 mg/L IBA。  相似文献   

14.
沙棘品种深秋红茎尖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沙棘品种深秋红茎尖组织培养基配方。[方法]选用不同培养基,以7月中旬至8月下旬采集的大田茎尖为外植体,对沙棘品种深秋红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最适初代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IBA 0.5 mg/L,最适继代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IBA 0.2 mg/L,最适腋芽诱导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结论]该研究建立了沙棘品种深秋红茎尖组织培养技术,为其产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种子发芽指数随肥料稀释比和培养时间变化规律,研究有机肥料适宜种子生长的配比范围和敏感点。[方法]利用豆秸秆和木屑形成体积比1∶1作为生态厕所反应基质处理人粪便,对得到的有机肥料添加不同量的蒸馏水制成不同配比的肥料浸提液。将黄瓜、白菜、油菜种子放入含有不同肥料浸提液配比的培养皿,然后置于培养箱中培养244、86、0 h,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在培养48 h内,黄瓜、油麦菜种子生长表现出不同的肥料浸提液配比范围,其配比范围分别为1∶(14.17~34.37)和1∶(24.34~41.26)。由于肥料对白菜种子的毒性较大,没有表现出适宜生长范围。黄瓜、白菜、油麦菜3种种子生长对肥料浸提液的敏感点分别为1∶22.301、∶20.90和1∶33.80。[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应用免水资源综合利用型生态厕所最终产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大白菜的硝酸还原酶基因(NR)转化体系。[方法]以大白菜北京小杂印为材料,通过农杆菌LBA4404介导,将硝酸还原酶基因(NR)转入大白菜,对获得的转NR基因苗进行PCR检测、Southern杂交检测以及硝酸盐含量测定。[结果]试验初步建立了一套大白菜的转化体系,即以预培养2d苗龄4d的大白菜不带柄半子叶为外植体,在OD600值nm约为0.6的农杆菌工程菌液中浸染8min,然后在pH值为5.8且不加抗生素的分化培养基中将子叶与菌共培养2d,其后经过诱导、抗生素筛选、生根生长等过程,获得抗性植株,转化频率为6.48%。对抗性植株采用分级筛选,获得8株转NR基因苗。[结论]试验证实,NR基因已整合进大白菜的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植株体内的硝酸盐含量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春秋适应型大白菜新品种豫白菜1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的双单倍体自交不亲和系Q2-1及(W3-1×M65-1-1)-1为亲本材料,选育出早熟大白菜新品种豫白菜11号。该品种生育期60天,抗病、丰产、优质,菜型整齐,适于春、秋两季种植。净菜产量4113.4~5001.3kg/亩,比对照新早89-8增产8.4%~81.7%。  相似文献   

18.
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从引进的多份大白菜材料中分离出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KM7930为母本,分别以太原二青和晋菜3号的4个亲本为回交父本,连续回交6代,并成功地转育到大白菜太原二青和晋菜3号上,获得的不育系不育性稳定,雌蕊功能正常,蜜腺发育良好,植物学性状优良,结子性好。试配组合2对,分别以太原二青和晋菜3号为对照进行田间检测,结果整齐度及产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模拟酸雨对小白菜生长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秀  吴晶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596-13597
[目的]为科学减少和预防酸雨危害,提高小白菜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小白菜生长过程中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几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大,小白菜叶片出现可见性伤害,叶片黄化甚至死亡;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POD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结论]酸雨对小白菜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且随着酸雨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对小白菜的毒害作用加深,伤害加大。  相似文献   

20.
春甘蓝施用钾肥的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甘蓝高产的钾肥施用技术。[方法]以甘蓝品种"春甘8398"为试材,设置了2个氮肥(N)水平(225、300 kg/hm2)和3个钾肥水平(0、225和338 kg/hm2)共5个处理。收获时调查了甘蓝的株高、叶片数、展开度、单球重、叶重、根重、单株生物量和净菜率。[结果]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能明显促进春甘蓝的生长发育。施钾量在338 kg/hm2以下时,株高、单球重、根重、生物量和净菜率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加大逐渐增加。1999年施钾平均增产33.8%,2001年施钾平均增产27.7%。施用钾肥处理平均增收2 190~3 090元/hm2,施用钾肥的产投比达3.85~5.19∶1。[结论]施用钾肥能大幅度提高甘蓝产量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