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牛、羊、猪等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家畜传染病的首位,我国将它列为Ⅰ类动物传染病[1]。自古以来,口蹄疫在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不断发生[2],目前我国的形势也很严峻,尤其是2005年以后亚洲Ⅰ型口蹄疫疫情的出现,对广大养殖户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口蹄疫病毒有  相似文献   

2.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传染病.口蹄疫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甚广,欧、亚、非和南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曾经成为口蹄疫的重灾区.该病传染性极强,危害严重.2005年起,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亚洲Ⅰ型口蹄疫疫  相似文献   

3.
牛亚洲Ⅰ型口蹄疫免疫程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各种偶蹄动物均易感的高度传染性动物疫病,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口蹄疫有7个血清型:A型、O型、C型、亚洲Ⅰ型、南非Ⅰ、Ⅱ、Ⅲ型,2005年,国内江苏首次发生牛亚洲Ⅰ型口蹄疫。为了防止牛亚洲Ⅰ型口蹄疫疫情扩散,对易感动物紧急实施疫苗接种是必要的。但是,国内目前没有亚洲Ⅰ型口蹄疫的免疫程序,为了及时通过科学试验研究出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的亚洲Ⅰ型口蹄疫疫苗免疫程序,我们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主要侵害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播快,传播途径广,病原复杂多变。口蹄疫病毒共分为7个血清型(0型、A型、C型、亚洲I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一旦发生会给养殖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我国已经把口蹄疫列为重大动物疫病,可见我国非常重视口蹄疫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A类烈性动物传染病,我国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口蹄疫共有7种血清型,亚洲Ⅰ型是其中一种。目前国内还没有猪亚洲Ⅰ型口蹄疫免疫程序,通过对105头猪进行亚洲Ⅰ型口蹄疫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的检测,观察其抗体消长规律,以制定比较符合实际的、科学的猪亚洲Ⅰ型口蹄疫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6.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所致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动物,以发热、口腔黏膜及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传染性强,流行迅速,国际兽医局(OIE)将其规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规定其为一类传染病。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有7个主型,分别是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亚洲Ⅰ型。在亚洲地区,以前主要流行O型和亚洲Ⅰ型,近年又发生了A型口蹄疫疫情,而且  相似文献   

7.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牛、羊、猪等偶蹄动物发生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我国主要流行O型、A型和亚洲Ⅰ型口蹄疫疫情。为分析评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辖区猪场A型口蹄疫疫情风险,对辖区猪场进行了A型口蹄疫抗体检测,共检测13个单位37个猪场571份猪血清,结果 A型口蹄疫抗体个体阳性率为7.36%,场群阳性率为27.03%,综合猪场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此病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本实验对肉牛O-AsiaI口蹄疫双价苗免疫抗体消长情况进行观察,以期为制定免疫程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陈健雄 《养猪》2010,(3):60-62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共忠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热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传播途径复杂,病原多型易变,破坏力极大,能形成大范围流行,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A类动物疫病之首,我国也将其列为第一类传染病之首,对养猪业、国际贸易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0.
猪口蹄疫的临床特点与综合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惠序 《养猪》2010,(3):63-64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以患病动物的口、蹄、乳头等部位出现水疱为特征,主要危害猪、牛、羊等。具有高度传染性,对畜牧业生产、肉食品供应及国际贸易造成重大影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口蹄疫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7种)的第一位。《2010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将口蹄疫列为猪的3大强制免疫计划(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之首,要求对所有猪进行0型口蹄疫强制免疫。  相似文献   

11.
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多种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性的特点。根据其血清学特征,现已知有7个血清型即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及亚洲I型其病理特征是患病动物口腔黏膜以及蹄部和乳房皮肤等处发生水泡和溃烂。本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类动物疫病之首,被我国农业部列为一类疫病。是我国重点防御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猪、牛、羊等主要家畜均可感染此病,并能形成全球大规模流行,所以国际兽疫局(OIE)将该病列为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  相似文献   

13.
口蹄疫是哺乳动物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OIE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2005年口蹄疫亚洲Ⅰ型在中国的少数地区暴发,那么研究FMD Asia—Ⅰ免疫程序,就成为了兽医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类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必须报告的A类动物疫病,我国农业部第1125号公告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5.
<正>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主要侵害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播快,传播途径广,病原复杂多变。口蹄疫病毒共分为7个血清型(O型、A型、C型、亚洲I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一旦发生会给养殖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我国已经把口蹄疫列为重大动物疫病,可见我国非常重视口蹄疫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口蹄疫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A类烈性动物传染病,我国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1]。该病给全球的养殖业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口蹄疫控制效果[2]。为了观察现用口蹄疫O型-亚洲Ⅰ二价疫苗对本市湖羊的免疫效果,结合苏州湖羊饲养规模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都有发生和流行,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在我国实行以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主要是通过疫苗免疫使动物产生抵抗口蹄疫病毒的有效抗体,以达到预防的目的。以前在国内猪的口蹄疫防疫主要使用传统的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进行免疫,近5年一种新型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在国内也得到  相似文献   

18.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口腔、蹄部和乳房发生水疱和烂斑为特征。该病被OIE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传染性强、传播快、流行范围广,  相似文献   

19.
<正>猪O型口蹄疫(FMD)是由O型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除感染猪外,还可感染牛、羊等偶蹄动物。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口蹄疫列为A类疾病[1],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并定为强制免疫病种。该病的发生与流行严重影响养猪生产及其产品的正常贸  相似文献   

20.
张建国 《动物保健》2013,(10):28-29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因其病毒易变异、抵抗力强、传播快、发病率高、易感动物广泛,被国际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动物疫病名单之首,被认为是最恐怖的疾病之一,我国将FMD排在14个一类动物传染病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