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杂交犊牛(主要是母犊牛)在出生2~5d内,突然发生一种以出汗不止,高热、呼吸粗喘为特征的疾病。笔者从1998年至今,一共收治了12头该病例牛,全部治愈,报告如下。1病例12头新生犊牛都是黑白花杂交母犊牛,全部都是在出生后3d内自己吸食母乳后发病。2临床症状犊牛出生时一切正常  相似文献   

2.
新生犊牛杂交热是犊牛(主要是母犊牛)在出生2~5天内,突然发生一种以出汗不止、高热、呼吸喘粗为特征的疾病.他医暂取名为新生犊牛杂交热病.笔者自1998年至今,共收治该病12例,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3.
新生犊牛杂交热病(暂取名),是指杂交犊牛出生不久,突然发生以高热、呼吸粗喘为特征的疾病。笔者近几年来,收治了14头新生犊牛杂交热病,治愈6例,死亡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013年6月12日下午3h,接到泸水县栗养牛场饲养员的电话报告:有1头4月龄的小牛从早上8h开始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之后一直没有好转,并且采食停止,爱睡觉,请求去诊治.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以来,在泸水县引进的新品种——安格斯肉牛、西门塔尔牛的杂交后代的犊牛中出现了7例相似病例,均表现为出生3 d后出汗不止、高热、呼吸粗喘。诊断为新生犊牛杂交热。该病是犊牛的一种免疫性疾病。在治疗的7个病例中,第1例死亡,其他6例治愈。1临床症状犊牛出生时精神、体温、吸乳一切正常,食母乳后  相似文献   

6.
<正> 蒙城县位于安徽的北部,内有涡河横穿,气侯温和,土地肥沃,人均耕地2.5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芋为主,具有丰富的饲料来源,对发展以养牛为主的草食家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该地牛属华北型,耐粗饲,抗寒抗病力强,适役用,但体型小,力弱,生长发育缓慢,对养牛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1980年起,先后引进秦川牛、南阳牛、西门塔尔等牛杂交改良本地牛,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到1988年底,全县黄牛存栏293097头,户均1.61头,位于全省首位,出栏商品牛70000头,出栏率为26.4%。为了对改良的效果有所了解,确定以后的改良方向,对西本F_1、秦本F_1及本地牛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8.
西门塔尔牛和新疆褐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的效果刘竹初眉丽莎汗麦尼沙汗张瑞刀力坤(新疆策勒县畜牧局848300)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策勒、洛浦、于田等县的本地土种黄牛,由于受当地干旱生态环境与种质的影响,体型表现比较小,产肉和产乳以及役用能力也较低,几个...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用安格斯牛和西门塔尔牛与永登本地牛进行杂交,通过分析比较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情况,探索适宜永登本地饲养的肉牛杂交生产组合.推广利用优势杂交组合,开展舍饲集约化育肥养殖,提高广大肉牛养殖户的养殖效益,促进本地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贵州黎平黄牛杂交改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农户饲养的黎平黄牛及其与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利木赞牛的杂交F_1代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的体重、体尺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黎平黄牛经杂交改良后,各年龄阶段各主要体尺都有极显著提高(P<0.01),初生重和各月龄体重均有显著提高(P<0.05);(2)初生至24月龄平均日增重,西×黎F_1、安×黎F_1、利×黎F_1公(母)牛分别为395g(366g)、364g(332g)、391g(360g),比黎平黄牛公(母)牛的192g(175g)分别提高了105。7%(109.1%)、89.6%(89.7%)、103.6%和105.7%)。  相似文献   

11.
德系西门塔尔牛属乳肉兼用牛,经不断选育,其平均产奶量已达6 768kg.虽然弗莱维赫牛的产奶性能略逊于荷斯坦牛,但却具有诸多优点.本文介绍了浙江金华利用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与荷斯坦牛杂交的情况,结果显示,二者进行杂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门塔尔牛杂交后代在高寒地区适应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省互助县2006年引进中国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利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杂交改良青海黄牛,2006~2008年改良青海黄牛2498头,其中受胎2020头,受胎率达到80.9%,繁活犊牛1898头,繁活率达到76%。据测定,西杂F1牛初生重、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体重分别为29.89kg、59.05kg、126.45kg、232.08kg、294.5kg,与同龄本地牛相比均有所提高,西杂F1牛表现出了较强的杂种优势,杂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嫩北农场于2001年大力发展肉牛产业似来,从吉林等地引进西门塔尔、夏洛来改良繁殖母牛4000余头。随着肉牛饲养数量的增加,越冬饲草、饲料的储备成为一大难题,出现了饲草单一、短缺等现象,新生犊牛孱弱症发病率随之提高。导致该病的原因是,母牛怀孕期间蛋白质饲料、维生素、无机盐供应不足;母牛产前患有某些产科疾病或传染病,都可使胎儿发育不良,先天不足;母牛早产、双胎等情况;新生犊牛由于环境温度过低,未能及时护理而受冻,犊牛的活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我们现将新生犊牛孱弱症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对新生荷斯坦犊牛右心室心横肌 进行了形态学观测,结果心模肌粗大,出现率为100%。心膜肌起于隔前乳头肌基部下缘的中隔壁上,止于右心室前壁壁乳头肌左肌左侧缘中部的心壁上。心横肌分为三种类型,即细索形、肉柱型、扁带型。  相似文献   

16.
马燕芬  陈志伟 《饲料工业》2007,28(13):26-28
新生犊牛通过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但是关于热应激对新生犊牛被动免疫的影响程度尚不清楚。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牛初乳对新生犊牛被动免疫是否有显著影响,并与非热应激生产条件下进行比较。试验动物为对应于采食热应激和非热应激母牛初乳的新生犊牛各4头,在其采食母牛初乳后的不同时间内采血用于免疫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热应激奶牛哺乳犊牛血清中各成分含量在144h内均低于非热应激奶牛哺乳犊牛血清中相对应成分,其中IgG、T3、T(472h内)变化差异显著(P<0.05),INS和IGF-Ⅰ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生犊牛被动免疫,有关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繁育适于牦牛杂交改良的乳肉兼用父本.[方法]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半农半牧区,用娟姗牛与西杂牛杂交,观察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和配种情况.[结果]娟姗牛与西杂牛的杂交后代在甘南州高海拔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能与甘南牦牛自然交配.  相似文献   

18.
肉用杂交牛的难产率,一般比奶用牛,奶用兼用牛和黄牛高。其主要原因在于用大型肉牛品种公牛与较小型品种母牛杂交,犊牛的出生重和体型明显增大,在我们镇虽然采用了以夏洛来为主的大型肉牛品种和本地黄牛杂交,难产现象却极少发生。从开展改良的1975年到现在,凡配海福特、利木赞的本地母牛都全部顺产,配夏洛来和西门塔尔的母牛绝大部分顺产,难产者仅见3例。就这个问题,我们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研究西门塔尔牛、南德温牛对秦川牛的杂交改良效果.[方法]对秦川牛、南德温牛与秦川牛杂交一代(南秦F1)、西门塔尔牛与秦川牛杂交一代(西秦F1)共282头母牛的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等6项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以体尺指标为基础材料,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体重与体尺数据在不同月龄的表现特点;计算分析了它们的各项体尺指数;构建了1~2岁秦川牛各项体尺指标对体重的主成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西秦F1比南秦F1的杂交改良效果好,6~24月龄的秦川牛、南秦F1、西秦F1随着月龄的增加,胸围和体重快速增长,西秦F1的各项体尺指标总体上高于南秦F1与秦川牛,秦川牛与南秦F1差异不显著(P>0.05);从育肥指数上来看,24月龄的西秦F1比秦川牛平均高7.2%,差异显著(P<0.05),西秦F1比南秦F1高6.8%,差异显著(P<0.05),南秦F1与秦川牛差异不显著(P>0.05),西秦F1育肥效果优于南秦F1.[结论]对1~2岁秦川牛通过逐步回归得到了估测体重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新疆褐牛的生产性能,引进美国瑞士褐牛冻精进行了杂交试验.本试验对美×新褐牛F1、F2代生长发育和产奶性能多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F1、F2代在保持了新疆褐牛原有的高乳脂率、耐粗饲、适应性强的基础上,胸围、体长和产奶性能都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产奶牛体型趋向于修长的三角型,F2代表现的产奶量增长十分显著,说明在全舍饲条件下通过引进冻精导入美国褐牛遗传物质,是提高新疆褐牛产奶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