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乳房炎可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其中临床性约占30%,隐性乳房炎约占70%:奶牛乳房炎不仅降低了牛奶的产量(下降10%~15%)和质量,而且会延长母牛产后发情和妊娠时间,甚至使病牛失去生产性能,同时也是造成牛奶抗生素残留的重要原因:本文就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分类、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减少奶牛乳房炎的关键是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范围内子宫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估计临床发病率为3%~36.4%,而产后10天内子宫炎的发病率估计为20%~40%,胎衣不下牛的发病率可达80%以上。但也会因营养条件、胎次、疾病、产犊季节等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各异,每年因子宫炎造成的损失较大,严重制约奶牛业的发展。据临床症状可分为  相似文献   

3.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至今,先后14家存栏在200头以上的猪场相继发病,情况是:发病率,哺乳仔猪30%~70%、断奶仔猪100%、中猪50%~80%、大猪30%~70%,母猪15%~20%。猪场先对症治疗抗细菌、病毒感染,表现高热不退或退热后不食、贫血、黄疸,1~2天死亡,基层兽医治疗都无效,死淘率20%。后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1临床症状 病猪食欲废绝、精神不振,体温稽留在41~42℃。高热时,常出现两耳发绀,臀部、阴户皮肤红紫斑,指压不退色。对症治疗,一部分猪体温稽留在41~42℃…  相似文献   

4.
奶牛前胃、真胃疾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根据对多例治疗奶牛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情况调查,奶牛真胃、前胃疾病发生较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瘤胃鼓气发生率的占5%;瘤胃积食约占3%;瓣胃阻塞的占2%;创伤性网胃炎(含创伤性网位心包炎),只占1%左右;而真胃变位却高达80%~85%左右。从上述临床病例统计,当前的奶牛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5.
通过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对家畜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的综合防制研究,从病料中发现家畜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巴氏杆菌所引起的疾病。筛选出了中药组方结合西医疗法,对该病进行了治疗,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对 26例犊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病进行治疗,治愈 23例,治愈率 88.5%;显效 1例,占 3.9%;无效 2例,占 7.8%;总有效率占 92.4%。对 138例仔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采用此法治疗,治愈 127例,治愈率为 92%;显效 5例,占 3.6%;无效 6例,占 4.4%;总有效率为 95.6%。为家畜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制提供了确实可靠的治疗方案,值得在基层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九生 《中国猪业》2008,3(8):43-45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Swime infeetious atrophic rhinitis,简写AR)是世界性分布的一种广泛流行的严重接触性上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打喷嚏、鼻骨变形、鼻甲骨萎缩或消失以及鼻中隔弯曲等为特征。AR作为隐性疾病,临床上不表现明显的全身症状或死亡,但给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商品猪耗料增加7%~9%,日增重下降3%~17%,出栏延迟30天左右。  相似文献   

7.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临床病例的统计,养宠物的人中,饲养狗的占70%~80%。于是相应的犬的疾病便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其中犬传染病占30%左右,犬皮肤病占30%左右,其他占40%(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临床统计结果)。在高达30%的传染病中,犬细小病毒病占40%~50%,而未经免疫的犬,感染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对山东、辽宁和安徽等地奶牛场进行乳房炎CMT检测,无菌收集乳房炎患牛的奶样,分离致病菌,选择致病力和理化性质最为典型的菌株作为抗原免疫蛋鸡,运用分子筛过滤卵黄液,获得浓度、纯度均较高的IgY抗体用于乳房炎的临床治疗,商品名为爱乳宝。临床试验表明,爱乳宝对临床型乳房炎治愈率为76.5%,有效率为89.5%;对隐性乳房炎,头转阴率为87.9%,乳区转阴率为90.7%。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其中1/3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据统计,临床型乳房炎占奶牛总发病数的21%~23%,其淘汰数占奶牛总淘汰数的9%~10%。因其造成产奶量明显下降,甚至乳区化脓、坏疽、失去泌乳能力,经济损失相当严重。而隐性乳房炎流行更广,为临床型乳房炎的15~40倍,不但引起奶产量降低4%~10%,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在冬季对新疆奎屯郊区某奶牛场的不同生理周期的奶牛采用乳头保护膜替代常规乳头消毒液。在干奶期、围产前期、泌乳期这三个时期进行对比试验。各期的操作规程、流程保持一致。经过60天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乳头保护膜在干奶前期,临床乳房炎发病率由14.0%降低到1.72%;围产前期临床乳房炎由18.5%降低到4.5%,产后几天临床乳房炎由33.3%降低到7.8%:泌乳期临床乳房炎由10.6%降低到4.6%。乳头冻伤在围产前期有3.3%变为0.85%。降低了2.5个百分点。泌乳期由3.6%变为0.5%。降低了3.1个百分点。从使用乳头保护膜开始,导电率呈下降趋势.乳区细菌感染减少。本试验结论:使用乳头保护膜。能够有效控制环境因子对乳头的影响,同时对乳头也起润滑作用。临床乳房炎发病率明显下降,生产损失减少,经济效益显著。特别在冬季。气温寒冷、空气干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鸡抗猪大肠杆菌高免卵黄抗体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应用仔猪大肠杆菌标准菌株和地方分离菌株免疫商品蛋鸡,收获高免蛋制备多价卵黄抗体。经预防、攻毒试验及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对仔猪免疫保护率可达90%以上,攻毒保护率98%以上,临床治愈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喘咳停”系辽宁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研制的用于防治鸡各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中草药复方制剂。临床治疗剂量按饲料1.5% 的比例添加给药,连续用药3~4 d 即可达到治愈目的。本药在鸡的毒性试验中, 设饲料中含药物 2% , 4% ,10% ,20% 4 个剂量组,给药量最高达临床治疗剂量的10 余倍(即饲料中占20% 的药物),连续给药7 d,停药观察3 d,然后全 部剖杀。结果,在给药及停药观察期间,各组试验鸡全部存活,临床未见到异常变化,鸡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差异,剖检及组织学均未见病理性改变,说明该药无毒,临床应用安全,且通过剖检和胸腺、法氏囊的称重发现该药对机体的免疫器官有促进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致病性蓝耳病猪流感混合感染的诊治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7年5月底开始,江苏苏北某地区的许多猪场,育成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暴发以高热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大部分发病猪场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猪场因此而关闭。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其中1/3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的乳腺炎。据资料记载,临床型乳腺炎占奶牛总发病的21%-23%,其淘汰牛占奶牛总淘汰率的9%-10%。因其造成奶量明显下降,甚至乳区化脓、坏疽,失去泌乳能力,经济损失相当严重。隐性乳腺炎流行面广,为临床型乳腺炎的  相似文献   

15.
1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 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疾病,对奶牛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乳房炎的病原有细菌、霉形体、真菌、病毒等经乳腺管进入乳腺组织,而引发此病。奶牛乳房炎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将其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一般认为临床型占30%,隐性型占70%,我国奶牛养殖水平较高的上海、北京等地调查,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在60%左右。临床型乳房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事奶牛冻精冷配、兽医临床工作多年,据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奶牛不孕症中,发情周期正常却屡配不孕,一般为子宫隐性炎症性疾病,约占该病的65%~70%;而发情周期不正常、不发情或异常发情则多为卵巢疾病,约占35%~55%,卵泡囊肿大约占75%,黄体囊肿占25%,治疗较为困难。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大卵泡囊肿8例,其中7例怀胎顺利产犊,一例因管理不善流产,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呼和浩特地区奶牛肠杆菌性乳房炎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60头具有临床型乳房炎症状的奶牛进行乳样检测,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28头为肠杆菌引起的乳房炎,占临床型乳房炎患病率的46.7%,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其中,22头为大肠杆菌感染,4头为大肠杆菌合并沙门氏菌感染,2头为沙门氏菌感染。经圆纸片扩散药敏试验,病原菌对恩诺沙星、红霉素、氨苄西林钠、诺氟沙星、四环素、庆大霉素高度敏感。经临床治疗试验比较。诺氟沙星全身用药 甲硝唑、庆大霉素乳房用药 中药内服为有效治疗方案。临床治愈率为100%。采取改变饲喂和挤奶时间顺序。以及给乳房擦拭酸牛乳,是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8.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药物治疗试验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了抗菌活性强的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V、六茜素、环丙沙星、青链霉素配合等药对234例临床型乳房炎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总有效率为:氨苄青霉素973%、青链霉素配合组937%、环丙沙星组932%、先锋霉素V872%、六茜素865%,而痊愈率环丙沙星组最高为822%。  相似文献   

19.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乳热症,是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病。临床较为常见,病情急剧,若不及时诊治,则很快昏迷致死。临床诊疗34例奶牛产后瘫痪,其发病月份在1-3月占52.9%,8-10月占32.3%。患牛年龄6-11岁占79.4%,3-6胎占85.29%,产奶量21-25Kg占67.6%,产后24/J‘时内发病占44%,25—48小时内发病的占323%。1临床症状及诊断病初患牛精神沉郁、食刍减少,鼻镜少汗,体温、呼吸正常,泌乳量下降,站立不安,步态瞒珊,肩臂部肌肉震颤。随后,食刍废绝,精神迟钝,耳时下垂,鼻镜干燥、磨牙,乳量大减…  相似文献   

20.
一.仔猪腹泻 仔猪腹泻是一种综合性疾病,主要病因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KoBu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RV)、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病原引起。临床症状为呕吐、腹泻,发病急,死亡快,传播迅速,发病率20%~50%,死亡率50%~80%,10日龄以内的仔猪高达100%,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