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鸭胚接种,从山东和安徽两地疑似鸭瘟临床病例中分离鸭瘟病毒,分别命名为SD株和AH株。根据鸭瘟病毒疫苗株UL26-UL30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UL27(gB)的全基因,并对扩增的片段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包括完整的gB基因,长度均为3 003 bp,2株鸭瘟病毒分离株与鸭瘟病毒疫苗株的gB基因同源性均为99.8%,并且分别发生4个和2个氨基酸的变异。2分离株无血凝特性,鸭胚半数致死量DELD50分别为10-4.5/0.2 mL和10-4.35/0.2 mL,动物回归试验可致15日龄雏鸭死亡,鉴定为鸭瘟病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2.
对安徽省六安地区疑似小鹅瘟病死雏鹅进行剖检,对具有典型症状和病变的病死雏鹅脏器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用接种鹅胚的病毒增殖法,从病死雏鹩的脏器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鹩胚致病性试验、鹅胚中和试验、雏鹅感染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初步鉴定所分离的毒株为小鹅瘟病毒,且该病毒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鸭瘟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9~10日龄鸭胚和血清交叉中和试验从四川省七个疑似鸭瘟发病片区分离鉴定了七株鸭瘟病毒。经测定,这七个毒株与鸭瘟标准强毒AV1221F16代的血清型、抗原性一致,没有血凝特性,对氯仿敏感,属于DNA病毒;鸭胚半数致死量DELD50为10^-4.59~10^-5.92/0.2mL;本动物回归使四川麻鸭在3~7天死亡;电镜下观察成熟病毒粒子呈球形成近似球形,带有囊膜,直径150~160nm,具有疱疹病毒的典型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4.
鸭瘟病毒基因组核酸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鸭瘟病毒国内标准株DPV34F2接种10—l2日龄的非免疫鸭胚,37℃培养5d后,收获清亮尿囊液,采用高速离心结合切向超滤的方法浓缩纯化含毒尿囊液。然后通过改进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其中的病毒基因组核酸,用4对特异引物对抽提物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应用上述方法可以获得较完整的鸭瘟病毒基因组核酸。  相似文献   

5.
小鹅瘟病毒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取死于具有小鹅瘟典型症状的 7日龄吉林白鹅脾脏 ,制成乳剂 ,接种于未免疫小鹅瘟疫苗的健康母鹅所产种蛋的 12日龄鹅胚尿囊腔。结果当盲传至第 3代 ,鹅胚死亡 ,电镜负染尿囊液观察到细小病毒样粒子。雏鹅接种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组雏鹅表现出小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由此证明 ,该雏鹅死于小鹅瘟  相似文献   

6.
鹅的鸭瘟病原分离鉴定及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 Enteritis,DVE),是鸭和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鸭、鹅和病鸭密切接触也能感染发病(鹅的鸭瘟),在有些地区可引起流行,并在雏鹅表现较高的死亡率。鹅的鸭瘟与小鹅瘟在流行病学特征和症状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临床上容易发生误诊误治,给养鹅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取急性死亡的某动物园野生水禽进行病毒分离,通过鸡(鸭)胚接种、动物回归试验、病毒主要理化特性测定、免疫预防试验等证实分离株为鸭瘟病毒,揭示野生水禽完全有自然感染鸭瘟的可能性,家鸭与野生水禽在相互间传播鸭瘟病毒上具有双向性.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通过鸭胚尿囊腔接种,对从山东采集的疑似鸭瘟的病鸭肝组织进行了病毒分离,获得了病毒分离株。此病毒用常规疫苗无法预防。对病毒进行负染、电镜观察。经形态学、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抗原性和分子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该病毒为不耐酸、不耐碱、不耐热、对氯仿处理敏感、核酸类型为双股DNA的有囊膜病毒,直径为120~200nm。此分离株对10日龄鸭胚的死亡率为100%,人工感染15日龄雏鸭的致死率为100%。通过人工感染雏鸭可成功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病例相同或相近的肉眼病变及组织学病变。  相似文献   

9.
1999年 8月广西玉林的养鸭大户送来一批一周龄左右的死亡雏鸭 ,称其养的 2 0 0 0多只雏鸭死亡过半 ,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情。经临床剖检病变很象小鸭肝炎 ,我们采集了几份死鸭肝病料进行分离鉴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试验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鸭瘟病毒阳性血清、Ⅰ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由中国农业大学苏敬良博士惠赠。鸭胚与2日龄雏鸭购自本市健康鸭场孵化场。1 .2 病料处理对病鸭的肝脏先进行细菌分离 ,镜检。然后按常规方法作成 1 :5乳剂 ,离心取上清液 ,检验无菌后 ,-2 0℃保存备用。1 .3 病毒分离将处理好的病料经尿囊腔接种 1 1日…  相似文献   

10.
从山东省某疑似鸭瘟发病区分离到1株病毒,经血清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鉴定为鸭瘟病毒.该毒株与鸭瘟标准强毒的血清型一致,对氯仿敏感,无血凝特性,鸭胚半数致死量DELD50为10^-4.02/0.2 ml.根据GenBank中鸭瘟病毒的UL6和UL7基因序列,合成1对引物,对该分离株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所扩增片段与参考序列AF043730的同源性为99.7%.  相似文献   

11.
鸭瘟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对养鸭业危害极大。为了对吉林省德惠市一例疑似鸭瘟的送检病例进行确诊,将病料进行了病毒分离培养、电镜观察、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PCR检测。结果分离出1株病毒(JLSY),经动物回归试验,接种JLSY毒株能使14日龄雏鸭于接种一周后全部发病,再经一周全部死亡,出现与自然感染病例相同的症状、病变。经PCR扩增肝脏病料,分离毒株尿囊液、标准毒株尿囊液均出现1条约376 bp的特异性条带,与引物设计时预期的目的片段大小相吻合。结果表明所分离毒株为鸭瘟病毒。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某养鸭场送检的7~17日龄疑似鸭瘟的病、死雏鸭进行了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动物回归实验。结果显示:送检鸭和试验鸭皆表现出典型的鸭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经组织病原分离及病毒中和试验、PCR试验、免疫保护试验,鉴定得出所分离的病原为鸭瘟病毒。临床采用鸭瘟弱毒疫苗紧急接种,获得了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对发病鸭场找到致病原,并对病原分离鉴定,丰富病原分子流行病学以及为新型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对发病鸭场病鸭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鸭胚传代分离培养及一步RT-PCR检测和扩增序列比对分析,最终确定该鸭场发生鸭病毒性肝炎,病原为鸭星状病毒。鸭星状病毒感染导致鸭肝炎的报道不多,但确是导致鸭肝炎的病原之一,应该引起对该病毒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将1株新分离的鸭瘟病毒(DPV)CY07株分别接种鸭胚和7日龄雏鸭,结果40%的胚24h内死亡,剩余胚24~48h内死亡;7日龄雏鸭48h发病3只(3/7),至120h共发病6只(6/7),死亡5只(5/7)。同时用标准株血清进行病毒中和试验,血清中和价为1∶19。对鸭瘟弱毒疫苗免疫鸭进行攻毒试验,证明能够抵抗鸭瘟病毒CY07株的攻击。表明DPVCY07株是1株毒力较强的病毒株,但抗原性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鸭瘟病毒属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病毒粒子呈球形,有囊膜的线状双股DNA,与蛋白缠绕形成病毒核心,大小约为150 kb,两端为末端重复序列,中间有内部重复序列.衣壳为对称的二十面体,外观呈六角形,它由162个相互连接呈放射状排列且有中空轴孔的壳粒组成.核衣壳外为外膜,其绕以囊膜形成成熟的病毒粒子.囊膜蛋白为病毒的主要保护性抗原,介导病毒进入细胞,促进病毒的成熟与释放.文中对病毒形态结构、蛋白特性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更清楚地认识该病毒的特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从黑龙江省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DVH)的发病雏鸭肝等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HD—Ⅰ株。经病理学检查、电镜观察、鸭胚中和试验、雏鸭保护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鉴定为血清Ⅰ型鸭肝炎病毒(DHV)。证实引起该鸭场雏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DVH所致。用DHV标准R85952毒株多次强化免疫健康鸡,获得高效价的鸡抗鸭肝炎超免疫抗体。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脑炎(暂定)病原分离与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以腹泻和腿麻痹为主要症状的康贝尔鸭肝、脾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能适应于鸡胚、鸭胚,胚接种后不死亡,但有出血点。小鸭人工感染病毒后出现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并能回收到病毒。电镜观察病毒主要呈球形,有囊膜,大小约为30nm;病毒有3种结构蛋白,VP1(17KD)、VP2(41KD)和VP3(50KD),其中VP3为主要结构蛋白,病毒核酸为单链RNA。  相似文献   

18.
取急性死亡的黑天鹅等水禽进行病毒分离 ,通过鸭胚接种、动物回归试验、病毒生理生化特性测定、血清学诊断、免疫预防试验等 ,证实分离株为鸭瘟病毒 ,揭示野生水禽完全有自然感染鸭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鸭瘟病毒的PCR鉴定及相关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合成了2对鸭瘟病毒引物,对云南省发现的1例鸭瘟可疑病例(YN-DPV01)进行PCR鉴定,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显示,引物对被检测病料的扩增正确;所扩增的片段经序列测定与参考毒株p481的同源性为99.5%。  相似文献   

20.
PCR用于鸭瘟病毒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鸭瘟病毒UL6和UL7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以2株疫苗株、1株强毒株和1株山东分离株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预期690bp的目的片段.将扩增的目的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经Amp平板筛选,HindⅢ、BamHⅠ双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与参考序列比较,山东分离株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为99.7%,其余3株DPV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应用PCR可检测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鸭瘟的组织中的鸭瘟病毒,表明PCR检测鸭瘟病毒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敏感性,该法能够用于鸭瘟急性及亚临床感染的检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