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蹄疫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是病原学诊断和抗体检测两个方面,口蹄疫常规鉴定内容是抗原鉴定和核酸鉴定,核酸鉴定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较新的鉴定技术,其中最常用的是RT—PCR技术。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敏感、快速和可检样品广泛,经序列测定后,还可明确被检病毒的血清型和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从生物学试验、血清学诊断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方面概述了目前口蹄疫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其中生物学试验包括动物试验和细胞培养;血清学诊断技术包括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包括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探针、核酸序列分析和等电聚焦等。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5,(9):84-87
采用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ELISA试验对1 786份奶牛血清样本进行口蹄疫病毒隐性感染状况调查,并对疑似阳性牛只进一步采集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样本,通过已建立的RT-PCR进行口蹄疫病毒核酸检测,核酸阳性样本进一步进行O型、亚洲Ⅰ型和A型口蹄疫病毒血清型鉴别。结果:被检样本中26份奶牛血清显示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9份奶牛OP液样本显示口蹄疫病毒核酸阳性,经血清型鉴别均为O型口蹄疫病毒。试验结果表明:通过3ABC-ELISA初筛和RT-PCR检测方法确诊是控制口蹄疫疫情发生和流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掌握肉牛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检测结果、口蹄疫O-P液RT-PCR核酸检测结果三者的相关性,[方法]张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甘州区28头肉牛开展相关检测。[结果]检测结果表明: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28份,合格率100%,3ABC抗体阳性27份,阳性率96.4%;对3ABC抗体阳性的27头牛分2次进行实时荧光RT-PCR核酸检测,被检的27头牛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5.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A类传染病。由于该病传播迅速、难以防治,所以,准确而快速的诊断技术成为防治该病的必要措施。目前,口蹄疫的检测技术主要有病毒培养与鉴定、血清学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1病毒培养与鉴定首先,从患病家畜无菌采集病料,做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将提取物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然后,根据培养物的特性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 ,禽病诊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禽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已从常规的病毒分离鉴定以及抗原、抗体的免疫学检测 ,进入到可对病原微生物的基因序列和结构直接进行测定的分子生物学水平。核酸技术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一部分 ,它包括聚合酶链反应 ,核酸探针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分析和核酸序列测定。核酸技术的核心是根据病原体的遗传物质RNA或DNA进行鉴别定性 ,其目的是检测病原体 ,同时鉴定血清型、亚型或基因型 ,核酸序列分析定性的水平是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核酸技术具有高灵敏性、高特异性等优点 ,目前该技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口蹄疫诊断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改进和发展,本文从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开发使用情况等方面对新型病原学和血清学口蹄疫诊断技术进行综述,为今后该病诊断检测技术的应用选择提供参考.病原学核酸检测技术包括直接扩增反转录聚合酶链技术(Directly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性疫病,及早诊断意义重大。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在口蹄疫病诊断和病毒分型过程中具有许多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作者对实时荧光PCR法、多重PCR法、核酸杂交法、基因芯片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及核酸序列依赖扩增法等进行分析和比较,对各种方法的检测效率、灵敏度、优缺点及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口蹄疫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应用与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核酸限制内切酶指印和酶谱分析是用特异限制性酶分解核酸,然后用电泳分离核酸片段的技术。该技术可鉴别出血败血性巴氏杆菌野毒和疫苗株;把肠炎沙门氏菌分为3组;把衣原体分为7组和清楚地鉴别出牛痘、鹌鹑痘和禽痘。核酸探针是一些用来检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犬瘟热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在细胞生物学方面,对犬瘟热的诊断主要依靠病毒分离鉴定、电镜检查、包涵体检查、中和试验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犬瘟热的诊断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国内外相继建立起CDV核酸杂交和RT-PCR诊断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犬瘟热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在细胞生物学方面,对犬瘟热的诊断主要依靠病毒分离鉴定、电镜检查、包涵体检查、中和试验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犬瘟热的诊断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国内外相继建立起CDV核酸杂交和RT-PCR诊断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口蹄疫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使世界范围内的畜牧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及时准确的诊断是防制口蹄疫的重要环节.诊断口蹄疫的方法可分为临床诊断、生物学实验、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及环介导等五类技术,每类技术中又包括数个具体技术.论文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并对口蹄疫诊断技术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分子遗传学的进步,大大提高了动物病原的诊断水平。动物病原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已从常规的病原分离鉴定以及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学检测,进入到可对病原基因序列和结构直接进行测定的分子生物学水平,同时也促进了疫病快速诊断技术发展。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市县级动物疫病防控设备投资逐年加大,疫病防控诊断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兽医技术人员希望普及动物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本刊特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杨峻研究员对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在兽医学科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为大家在实际应用时提供参考。主要内容包括核酸探针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核酸扩增、核酸电泳、免疫印迹技术、图谱分析、核酸序列分析、DNA芯片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江苏省猪口蹄疫感染和免疫情况,采用荧光RT-PCR和ELISA方法,对收集的8000份猪组织样品和2718份猪血清样品分别进行口蹄疫病毒核酸和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数据显示,口蹄疫病毒核酸阳性率为0;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为68.95%.结果表明,江苏省规模场和屠宰场猪口蹄疫防控情况较好;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略低于70%,说明仍有个别场户的口蹄疫免疫工作存在瑕疵.  相似文献   

15.
16.
直接PCR法检测口蹄疫病毒西班牙建立一改良PCR技术用于检测口蹄疫病毒(FMDV),该法只需将病毒样品吸附到微量滴定板上。就可直接进行反转录PCR(RT一PCR),扩增出特异性病毒核酸,省去核酸提取步骤,大大简化了反应过程。该方法是:将病毒样品加到E...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安徽省猪口蹄疫感染状况和免疫情况,使用荧光RT-PCR和ELISA检测方法,对安徽省12个生猪固定监测点采集的578份扁桃体样品和578份血清样品分别开展口蹄疫(通用型)病毒核酸、猪A型口蹄疫抗体和猪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口蹄疫(通用型)病毒核酸阳性率为0,A型抗体阳性率为25.95%,O型抗体合格率为32.87%。结果表明,安徽省中小型生猪养殖场口蹄疫防控情况较好;部分猪场使用了A型口蹄疫疫苗免疫,但效果并不理想;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不高,除免疫时间短的因素外,说明仍有部分猪场不重视口蹄疫免疫。  相似文献   

18.
鹦鹉幼雏病是由禽类多瘤病毒(APV)引起的多种鹦鹉雏鸟死亡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严重危害鹦鹉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提高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AP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APV基因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VP1基因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731 bp的核苷酸DNA,并用DIG标记,制备用于检测APV的特异性核酸探针;对制备的探针进行灵敏度检测,同时与普通PCR进行敏感性比较;使用制备的探针,对经分离鉴定和制备保存的其他7种禽病毒核酸进行特异性检测;用该核酸探针,对疑似感染APV的鹦鹉病料进行斑点杂交检测,并对鉴定为阳性的APV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探针可检测到2 pg量的APV特异性核酸片段;仅APV-VP1阳性核酸显色,呈现阳性反应,而阴性核酸和其他7种禽病毒核酸均不显色,呈阴性反应。结果表明:建立的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临床初步诊断。本方法的建立为我国开展AP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A型塞尼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也称为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属于小RNA病毒科塞尼卡病毒属成员。SVA主要引起猪的水泡性疾病,与口蹄疫、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病等临床症状相似,可导致新生仔猪急性死亡,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自2015年广东省发生SVA感染以来,中国多省份陆续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当前,中国因猪群缺乏针对SVA的免疫屏障,加之该病传染性较强,存在大范围暴发的潜在风险。如何有效防控SVA感染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已开发出多种SVA诊断方法用于进行实验室及现场条件下早期的鉴别诊断。SVA的分离鉴定、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可用于检测病原体的存在及其与组织内形态学变化关系;血清学诊断方法包括基于不同结构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竞争ELISA方法、均相光激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和病毒中和试验,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抗体有助于了解SVA感染进程,是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主要有PCR技术、等温扩增技术、基因组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快速检测及检测新发病毒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仍无商品化疫苗预防SVA感染,但科研人员已研发出了灭活疫苗、弱毒疫苗、核酸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等多种具有潜力的候选疫苗。笔者系统总结了SVA检测方法及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以期为SVA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9,(6):1070-1074
为建立塞内卡谷病毒(SVV)和口蹄疫病毒(FMDV)的快速鉴别检测方法,本试验根据SVV 3D基因序列和FMDV 3D基因序列,分别设计探针和引物,建立了可同时检测SVV和FMDV的双重荧光RT-PCR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能准确检测出SVV核酸和FMDV核酸,与水泡性口炎病毒(VSV-IND和VSV-NJ)、猪水泡病病毒(SVD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以及猪瘟病毒(CSFV)等病原核酸无交叉反应;灵敏度高,本试验中最低可检测到SVV和FMDV核酸质量浓度分别为1.35×10~(-5),1.68×10~(-5) mg/L。重复性好,Ct值变异系数小于4%。利用所建立方法对116份已知的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参比方法一致。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可用于SVV和FMDV的鉴别检测,为塞内卡病毒病和口蹄疫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