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业高校是我国农业振兴的主力军,是我国科教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创新、推动动物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因此,改革动物科学专业的培养模式是当前农业类院校  相似文献   

2.
农业高专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建立与完善对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尤为重要。经济动物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技术专业,自1998年招生以来我们一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但这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为此,我们针对农业高专经济动物专业特点,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认真总结多年的实践教学成果,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经济动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一系列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畜牧产业作为衡量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与关注。畜牧产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主要由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来完成。笔者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通过文献研究,结合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际,分析了当前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建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个性化专业化培养、发挥学校整体优势和构建多元协同的"三导师"育人模式等举措,培养符合当前畜牧产业需求的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对动物生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及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吉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专业的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整合开放实验项目、完善实验考核方式等措施,对实验教学体系加以改革研究。旨在探索符合农业本科院校的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新体系,为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素质教育的提升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1引言“新农科”建设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积极培养创新型农业人才,是当前我国涉农本科专业改革的重要指南。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则为新农科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动物医学是我国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在新农科背景下,动物医学专业在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培养体系和社会需求上不断丰富拓展,这要求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阔的视野和创新能力。然而,传统的动物医学试验受制于教学资源不足、  相似文献   

6.
动物生理学是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和高等农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而动物生理实验教学又是动物生理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等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动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等方面,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新形势下卓越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不断探索创新培养模式。笔者以吉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为例,从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及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四个方面阐述吉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8.
基于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培养大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创新创业人才是高校应有之责。我国农业领域工作条件相对艰苦,赢利小、风险大、周期长、见效慢,具有相对独立的创新创业体系和特殊的人才素质要求,大学生不愿、不敢、不会在此领域创新创业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因此,更新高校人才培养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改善创新创业生态,教育引导学生立足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坚定信心,重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素质,持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是我国实现生态农业的当务之急,也是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9.
现今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越来越重要。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又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基本保证。针对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技推广的支持,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杨利红 《中国饲料》2022,1(4):147-150
近年来,我国饲料行业迅猛发展,将创新创业与饲料行业紧密结合,对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建设现代化农业有重要推动作用。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向饲料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为动物健康高效生产与饲料资源合理利用做出了杰出贡献。本文分析了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人才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所处的环境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人才创新创业的对策,旨在为我国从饲料大国迈向饲料强国助力。 [关键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1.
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是动物医学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分析了我国地方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适合创新创业时代背景下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动物生理学是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和高等农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而动物生理实验教学又是动物生理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等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动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等方面,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构建动物科学专业动物营养学本科实践教学创新体系,适应当今动物科学专业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动物营养学实践教学为背景,探讨构建动物营养学实践教学创新体系,旨在为动物营养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态学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史短,不够成熟,为我国培养的农业生态人才未能满足现时社会、经济、生态发展建设的迫切需求,因此,对农业生态学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农业生态学在社会发展需求、人才知识创新、高校发展竞争三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新形势分析,从构建新课程教学体系、科研成果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成效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实验和实践实习教学改革上,讨论了培养理论研究创新型人才、操作应用型与创新型技能人才的方法举措及必要性和急迫性。  相似文献   

15.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完善、强化实践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实践创新,为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动物生产作为动物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实际生产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文章以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生产专业为例,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途径进行探讨与实践,从而更好地培养农业生产类人才,帮助提高生产效率,指导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7.
《动物普通病防治学》是高等农业本科院校畜牧学相关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在当前动物疾病不断更新和我国畜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采用传统课程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培养的人才,已无法适应畜牧兽医行业的需要。笔者针对《动物普通病防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更新教学大纲、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改革措施,以期为提高我国应用型本科高等农业院校畜牧兽医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明确提出组建整合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这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村法制工作的重视和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改革的决心,本文以某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执法为例阐述农业综合执法改革以来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美高等动物科学教育课程建设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高等动物科学教育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农业经济的国际化必然要求我国高等动物科学教育与国际接轨。为了了解发达国家高等动物科学教育的现状、动态、改革和发展趋势,同时,为完善我国培养动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培养模式,对我国与美国高等动物科学教育的课程建设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能为新世纪我国高等动物科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提供一些参考。1美国高校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美国高校动物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20.
动物检疫是我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一项重要行政许可,是防范动物疫病传播、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各地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职能划入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本文通过分析机构改革后渭南市动物检疫工作现状,发现了基层存在的动物检疫职能不清、工作衔接不畅,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压力大、经费不足等问题,由此提出明确职责归属,理顺工作关系,加强官方兽医队伍建设,提升动物检疫规范化等应对措施,以期对基层动物检疫工作规范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