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套膜法栽培茯苓(Poria cocos),以结苓时间和单窖茯苓重量为考核指标,探讨套膜厚度、覆土厚度和段木摆放角度等因素对茯苓结苓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薄膜厚度、覆土厚度及段木摆放角度分别为0.05mm、10cm和20°;该条件下,结苓时间为(28.72±0.26)d,单窖平均苓重为(2.46±0.35)kg。  相似文献   

2.
分离茯苓母种,一般是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两种。但在生产茯苓的山区,琼脂、蛋白胨往往难以买到。为此,我们就地取材,用松木屑作茯苓母种培养基。通过两年的实践表明,效果良好,现简介如下。 (一)种苓来源:用作分离材料的茯苓,是于1985年3月从苓场采挖的,重约5斤。此苓系1984年用鲜茯苓作肉引下窖栽培的。  相似文献   

3.
1991年3月苍溪县真菌研究所从云南引进了一批茯苓菌种,生产茯苓三级种二万五千袋,于5月20日至27日下种,每窖用木材15公斤左右,用种500克,接种后60天开始形成部份幼苓、8月份大量发生,于12月份采收。据全面性统计和收购结果,1991年共收鲜苓8.75万公斤,平均每窖当年产苓3.5公斤,其中有部份单产10—12.5公斤,最大单个体有17.5公斤。质量也比其它地区的引种的好。1992年我所要发放10万左右的栽培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目的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通过对收集来自国内的14个茯苓当家栽培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然后选择其中亲缘关系较远的8个茯苓菌株进行了结苓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松蔸标准化栽培的茯苓优良菌株。栽培结果表明,与其它菌株相比"川杰1号-A5"茯苓品种结苓早,产量高,平均单蔸产量可达16.47 kg(一蔸直径25cm~30 cm),且结苓范围均在1 m内,极大地降低了松蔸种苓的劳动强度,适宜茯苓的松蔸栽培,是一个茯苓松蔸标准化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84年本人共栽培1450平方尺蘑菇,其中棉籽壳粒型菌种占200平方尺,生料菌种150平方尺,熟料菌种1100平方尺。秋季共收鲜菇2750斤,平均单产1.9斤多,其中棉壳粒型种2.8斤,生料种2斤左右,熟料种1.8斤。产量差距为什么这样大?除了棉壳菌种的优点外,另一个原因是菇房一开始就遭到了严重杂菌危害。  相似文献   

6.
为了多产茯苓,少用段木,我们近年进行了利用松木屑栽培茯苓的试验,每100斤干松木屑可产鲜苓40-60斤。现把试验方法介绍于下: 一、母种母种从北京微生物研究所、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引进。用马铃薯培养基扩大一次。二、原种制备于松屑100斤,麸皮35斤,糖1.2斤,石膏1.2斤,把松木屑与麸皮、石膏混和拌匀,把糖溶于水中,然后与木屑混合料拌湿至手握料有水滴现为准。装瓶灭菌,接种后于27-30℃温度下培养。制栽培种材料及方法同原种。  相似文献   

7.
我县部分药农用湿松木下种茯苓,经过多年实践,湿松木与干松木接种的茯苓,产量、质量无甚相差。现将其方法和要点介绍如下: 1.松木可于接种前10~15天砍伐,砍伐后留下树枝树梢,以利水分蒸发,然后按一、三、五单方削皮留筋,以排除松脂。 2.接种可在剃枝、截断的同时进行,筒长约80cm。 3.苓场土层要求深挖,筒木排放不可过深,应做到深挖浅种。接种后覆土厚度以7~10cm为好。 4.如采用窖栽法,每窖应选用湿筒木40~45kg,相当于干筒木20~30kg,以确保每窖内有足够的养分。 5.湿筒木接种量也应比干筒木接种量相应地增加些,以500g、罐头瓶装量计(木片种),1瓶菌种可下种两个干筒木窖,而湿筒木是2瓶菌种下三个苓窖。  相似文献   

8.
茯苓棚室代料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松木屑、松枝碎块、棉籽壳为主要培养料,采用“鲜菌核”作为“诱引”,进行菇棚层架菌袋覆土和大田坑穴菌袋覆土两种栽培方式的茯苓栽培实验。其中,以松木屑和松枝碎块为主要原料的栽培料配方栽培效果优于以棉籽壳和松枝碎块为主要原料的配方;菇棚层架栽培和自然露地栽培的产量均低于大田低矮简易棚栽培,在大田搭置低矮简易棚栽培方式获得最好成活率达92.85%,平均生物学效率达18.25%,这一栽培结果与对照的段木茯苓栽培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9.
种高产茯苓选购良种有“四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新雨  温宝秀 《食用菌》2009,31(3):39-40
常言道:“好种结大苓,种好一半收”。优良纯化的菌种,是茯苓栽培成功的根本保证,其直接影响茯苓的产品质量及栽培产量,继而影响栽培者的经济效益。要使茯苓获得高产稳产,收到好的经济效益,首先要有好的菌种。笔者根据多年实践,认为必须掌握如下四点,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0.
国人对茯苓的认识和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进行人工栽培试验,但一直采用“肉引根种法”,即使用新鲜的茯苓菌核作种进行栽培,因种苓用量大,成活率不高,产量不稳定,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11.
鸡腿菇覆土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覆土是栽培鸡腿菇的一个重要环节。覆土时菌种棒既有竖式也有横式,到底以哪一种方式好,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培养料为棉子壳87%,玉米粉10%,石膏、过磷酸钙、石灰各1%,含水量65%左右。料拌匀后装入17×33cm的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400g。灭菌、接种后置培养室培养,温度控制在24℃左右,约30天菌丝长至袋底。然后脱袋埋土,塑料大棚内套小拱棚栽培,4月底大棚上覆盖遮阳网。试验设二个处理,以不同的覆土方式为处理,每(?)理3次重复,每小区30袋。二个处理为:Ⅰ菌种棒竖式覆土;Ⅱ菌种棒横式埋土。 2 试验经过 1996年2月10日接种,3月12日发菌至袋底,3月15日脱袋覆土进行出菇管理。竖式栽培4月1日开始有原基形成,4月8日开始采收。横式栽培4月6日开始产生原基,4月13日开始采收。由于后期气温较高,至5月29日采收结束。 3 试验结果 ①竖式覆土比横式覆土出菇提前5天。②平均每袋产菇470g,生物效率117.5%;横式覆土处理平均袋产360g,生物效率90%。竖式覆土处理比横式覆土处理增产30.6%(表1)。  相似文献   

12.
经江西奉新县食用菌研究所培训并派往宜丰县潭山镇坪上食用菌推广站的青年技术人员丁林中,最近精心培育出了从奉新引进的江西907型竹荪野外生料高产菌株的特大菌群,一平方米的栽培面积出荪691朵,其中有一丛菌围138厘米共714个竹荪子实体,是迄今为止全国罕见的特大竹荪群体。如此一平方米面积所培育的竹荪,收获干品一斤多,甚为同仁赞尝。  相似文献   

13.
赵国庆  王峰  宋远爱  刘纪 《蔬菜》2003,(7):26-26
苍山大蒜是山东省名优蔬菜,常年种植面积13 400 hm2,我县磨山、层山等乡镇推广“三种四收”模式种植大蒜、黄瓜、芸豆,每667m2收获蒜薹750 kg、蒜头650 kg、黄瓜4500 kg、芸豆1500 kg,以2002年市场价计算,每667 m2纯收益在6 000元以上。该模式已经推广到周边乡镇及相邻县市,年推广面积达26 800 hm2,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笔者经过多年的栽培实践,总结出以下栽培要点。一、茬口安排苍山大蒜于10月1-10日播种,5月上中旬收获蒜薹,抽薹后18 d即可收获蒜头。黄瓜套种在大蒜畦间,在大蒜提薹后(次年5月上中旬)施入有机肥,将处理后的黄瓜种点播于畦…  相似文献   

14.
我们利用栽培平菇后的室外林地,接着再栽草菇、鲜菇的产量几乎翻了一翻,而且质量上也个大肉嫩。我们用早稻刚收获后的鲜新干稻草300斤,捆成小捆,每捆十多斤,放到塘里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将均匀泡湿后的稻草捞起,扎把堆床栽培草菇。栽培分六层堆草  相似文献   

15.
选择香菇作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架栽、立栽、地栽和林下覆土栽培共4种栽培方式进行比较试验,通过测定并分析出菇后菌棒中的灰分、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香菇菌棒养分利用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4种不同的香菇栽培模式,出菇后的菌棒中营养元素都有所剩余,菌棒越靠近地面,其氮和磷的生物转化率越高。除有机质外,林下覆土栽培模式下的香菇菌棒中残留的营养元素最少,生物转化率最高。从菌棒养分转化方面考虑,推荐使用林下覆土栽培模式栽培香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茶薪菇的袋栽推广应用具一定规模 ,按常规栽培管理 ,生物效率普遍偏低 ,在 30 %~ 6 0 %左右。我们在茶薪菇高效栽培方面 ,经多年的研究 ,中试推广说明 ,茶薪菇高产栽培掌握以下三个关键要点 :选拔适龄的优良菌种 ;合理的培养基碳、氮比 ;栽培模式的确定。根据茶薪菇的生物学特性 ,子实体发育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 ,生长周期长 ,培养基失水严重 ,影响子实体的形成 ,以及出菇期间温度较高时 ,菌蚊、蝇钻入培养基质咬断菌丝、钻蛀子实体。采用覆土栽培 ,覆土层中水份能不断地渗入到菌袋中补充失去的水份。覆土层对培养基有防护作用 ,杜绝…  相似文献   

17.
小口径密植栽培是当前黑木耳生产上的一项改革,我们在开化县青阳供销社旭日门市部,用口径6~10cm的柳树枝桠780斤、枫树枝桠60斤进行试验。菌种是开林78号,共17瓶。行穴距为2×5cm。当年6月11日开始采耳,11月4目结束,收干耳10.5斤;第二年4月7日开始采耳,10月23日结束,收干耳6.1斤。二年合计16.6斤,平均每担耳柴产1.98斤,为普通栽法的邻近旭日大队耳场单产0.53斤的3.73倍。它的优点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华中地区大白菜大株留种的种子产量与其构成性状的函数关系,1983年春,我们用湖北省武汉市等大、中、小城市广泛栽培的小白口品种进行了试验。 一、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本校自留的小白口种子,1982年9月1日播种,同年12月3日在大株培育圃中选株挖起,定植于采种圃,共栽80株,种成一小厢,两行为一畦,畦长1.8米,畦宽1.3米,每行栽4株。每畦施堆肥40斤作底肥,盛花期追施尿素,折每亩30斤。植株任其自然生长,不摘心,也不整枝。1983年5月上旬随机取27株大小不同、发育正常、基本无病的完整植株,统计分校数、开花数和结荚数。5月中旬接种株成熟先后…  相似文献   

19.
云和县地处浙西南,茯苓栽培历史悠久,是浙江省茯苓生产基地县。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云和大苍白茯苓"名声在外,曾一度成为该县山区农民的致富产业。产品除满足国内药用需求外,还大量销往台湾、新加坡、日本等地,后因国内建设规模扩大,生产原料松木采伐受到限制,茯苓生产呈下滑趋势。近年来,云和县玩具产业不断发展,为充分利用玩具产业的副产品——松木边脚料和下脚料,为农增收,  相似文献   

20.
我省栽培苹果历史较长。近年来,新老果区在认真总结密植丰产经验的基础上,普遍重视乔化苹果密植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各地相继建立了面积不等,形式多样,品种各异的乔砧苹果密植园。滕县、太安、单县、聊城等地已有很多苹果密植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单县苗圃五年生金帅密植园,平均亩产4590斤,其中每亩55株的亩产3927斤,每亩11Q株的亩产5571斤,最高株产172.5斤,1977年6年生亩产达10797.8斤。 但目前果树栽培体制正处于一个去旧迎新的过渡时期,栽培者必然要产生许多新问题。用什么品种?什么砧木?多大株行距?用哪一种整形方式?用哪一种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