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正> 近年来,我国有些地区,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现代农业转变,在认真总结完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实施农业产业化。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把农民引向市场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解决农业比  相似文献   

2.
实践证明 ,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是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把农民引向市场经济 ,促进农业现代化 ,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 ,增加农民收入 ,确保农村经济总量增长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实现“九五”发展计划和 2 0 10年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杜永生 《甘肃农业》2001,(8):41-41,47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是继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体制和经营方式的又一次创新。近年来,华池县委、县政府结合当地农业资源特点和农业生产现状,根据农业的产业特性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要求,确立了大力发展农村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农业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社会化、专业化和商品化进程加快,为全县农业生产上水平和农村经济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进一步总结华池县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快全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的进程,推进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更好地解决全县农业产业经营规模小、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和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我们对县内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广大农民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有效形式,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农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是开辟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1 新蔡县农业产业化取得的有益经验 1.1 确立主导产业,发展规模经营,培育龙头企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只有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和产品,并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进行规模经营,催生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档次,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并为主导产业进行大力扶持,实施系列开发,才能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相似文献   

5.
改革的跨越 宜春地区是全省农业经济大区,也是全国著名的综合农产品商品基地。自1991年以来,在引导农村、农业和农民奔市场中,走农业工业化之路,选择了农业产业化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又一突破口。按照“调布局、建支柱、重科技、一体化”的要求,通过全区上下的努力,建立了一批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依托、以服务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化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这些种养加工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济组织,把农业的产加销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了农业、农民与市场接轨的步伐。全区已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和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顺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等新的农业经营形式。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些地区进一步提出了按产业化方式发展农业的思路。到90年代中后期,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农民的自主选择,逐步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导向。1996年这一提法和思路开始进入中央决策。江泽民同志在几个主要场合的讲话中都使用了这一提法,中央有关文件及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  相似文献   

7.
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伴随着市场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应运而生,是农村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广大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体制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新阶段党和政府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8.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村经济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秦安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产加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但是,要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必须要充分认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遇到的新问题,努力探求适合县情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9.
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伴随着市场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应运而生,是农村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广大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体制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新阶段党和政府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为此,要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但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能一哄而上,也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争取发展一个,成功一个,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为农民群众谋利益的组织。坚持政府推动与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及加入WTO使我国农业面临的新形势,要求我们尽快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相似文献   

11.
陈静 《现代农业》2012,(5):124-125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中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可以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是农民通向市场的纽带和桥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就是在农业生产经济活动中,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中心,发挥资源产业优势,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市场连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实现种养加一条龙,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必然趋势和新阶段。近年来,新郑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所引发的整体创新,是农业由传统小生产转变为现代大产业的跨跃式历史演进。培育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家一体化的龙型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金桥”。  相似文献   

15.
要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富裕农民,关键在于,一要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不断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二要选择适宜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三要转变领导方式,用市场观点和市场法则指导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林军  时启磊 《山东农业》2002,(12):28-29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途径,是通过产加销结合,使广大农民普遍受益的经营形式,要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指导和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发展的关键时期,还面临许多现实困难和政策障碍,必须按照“适度优先、重点扶持”的原则,尽快建立起一整套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德惠市的棚膜经济工作在省市农委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总目标,按照"区域开发、产业配套、集群发展、提质增效"的思路,朝着绿色、有机、内外市场相结合的方向加快特色产区建设,使全市的棚模经济走上了建基地、拓市场、打名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成为了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不断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广大农民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有效形式,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农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是开辟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农业专业经济协会作为市场、农民、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数量和质量,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广大农民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有效形式,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农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是开辟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