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江苏靖江县一个农村青年,结识《新农村》的时间不长,但是收益却不少,特别是贵刊1994年上半年的一则技术信息,使我致富的梦想成真。我在本乡的一家乡镇企业工作,收入不多,为了贴补生活,工作之余便和父母一起加工蜡烛出售,尽管一年到头忙个不停,但是年利润也仅维持在3000元左右.近几年,由于当地电力情况好转,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1998,(4)
我叫潘飞兴,家住宁海县城关镇上洋村。我学习了1992年第6期《新农村》刊登的“高产雷笋的培育技术”,懂得了种雷竹也有不少技术。我在1996年发展了0.8亩雷竹园,由于采取先进的种植技术,特别是雷竹覆盖地膜技术,1997年产雷竹笋888公斤,产值12092元,比1995年产值提高10多倍,除去成本净收入8000多元。我尝到了掌握先进技术而获得雷竹笋高产  相似文献   

3.
临安市清凉峰镇党委十分重视《新农村》的征订工作,要求镇农技站把做好《新农村》的征订工作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工作来抓,要求征订工作落实到村、落实到户。清凉峰镇党委如此重视《新农村》的征订工作,是因为他们认为《新农村》刊登的新科技、新品种以及经  相似文献   

4.
我是临安县堰口乡逸村的一名种粮大户,1993年弃工务农时,村里给我订了一份《新农村》杂志。看了几期后,觉得《新农村》是我们“种田郎”的良师益友,从此爱不释手,期期孜孜阅读。我特别喜看《种植技术》、《致富门路》栏目。这两个栏目里介绍的“致富经”和种植技术,值得我们“种田郎”学习和借鉴。一年后,村里没有再给我订,我就自费年年订阅一  相似文献   

5.
嘉兴市南湖乡南湖村农民宋康德利用《新农村》等报刊提供的信息和科学技术,从1993年开始养殖七彩龟和地鳖虫等药用动物获得成功。4年来,他已获利18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致富典型。宋康德从1989年开始搞养殖业,先后养过蜗牛、麝鼠、香猪、海狸鼠等。一开始,他所养动物不是卖不出去就是生病死亡,赔了3万余元。俗话说:失败是成功  相似文献   

6.
我是湖南省永顺县柏杨乡东路村谢家组青年农民,家里人多田少,较为贫穷。去年,我从《新农村》杂志上得知“近年来鼠害回升,生产灭鼠产品有利可图”的消息后,便使我萌发了加工鼠夹的念头。我特意到捕鼠器械厂学习了鼠夹和兔夹的制做加工技术,将生产的鼠夹和兔夹批发给附近城乡卖鼠药的商店或个体户。由于这种鼠夹新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01,(3)
象山县昌国镇成教干部把《新农村》刊登的有关养殖獭免的信息和技术,告诉当地村民林祥松与朱昌成,激起了他俩试养獭兔的积极性。成教干部还帮助联系,让他们考察宁波、镇海等地规模较大的獭兔养殖场,拜访了甬港联谊会副会长、渥太华(宁波)皮毛有限公司的经理,听取了他对国内外獭兔养殖行情的介绍,并参观了该公司加工生产皮毛、皮衣的车间。  相似文献   

8.
我今年52岁了,种了大半辈子田,主要种粮食作物,经济上并不宽裕,但我却不甘心就这样贫困下去。2000年11月,我和妻子到县科协寻求致富项目,县科协的同志送给我一本《农村百事通》,建议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从上面筛选一些致富项目。并说这是一本全国发行量最大的科普刊物,对刊发的技术和市场信息把关较严,可以进行考察采用。我就半信半疑地订上了。  相似文献   

9.
10.
我叫周锡元,是浙江省富阳市常安镇安禾村的一名养鸡专业户,更是《新农村》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高中毕业后,听说养蛋鸡能赚钱,于是便踏上了养鸡之路。创业的道路总是漫长而又艰辛。刚起步时,一是资金不足,只能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1997,(11)
《新农村》是成人教育的好教材,是引导村民致富的法宝。《新农村》内容丰富,乡村工作、经济管理、市场与信息、致富门路、种植技术、科学养殖、贮藏与加工、健康之友、生活顾问、农村教育等栏目,既有指导性,又有实用性。几年来,我镇订阅《新农村》年年增加。实践证明,这份刊物在我镇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许多专业户走上了致富之路,都有《新农村》的一份功劳。“要致富,找《新农村》。”这是我镇广大群众的共同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钟祥市中山镇天高村青年农民李永波5年来认真阅读《新农村》,坚持学科技、用科技,发展多种经营,逐步走上了致富路,李永波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生产中悟出:仅仅靠勤劳,不懂技术、信息不灵,很难致富。1997年,他从众多的报纸、期刊中选择了《新农村》,将《新农村》刊登的新品种、新技术、新的生产模式等应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1999,(1)
嵊州市石璜镇朱村农民陈轩军,现年42岁,是石璜镇的开发农业大户。11年前,他带了全家3口承包了邻村的24亩荒山,到离村2.5公里的水家坂荒山顶安营扎寨。最近,陈轩军喜滋滋地对笔者说:“我承包荒山致富,主要依靠科技引路。10年来,我每年都订阅《新农村》,空闲时常翻阅《新农村》,在《新农村》这本杂志中学习种植、养殖新技术,了解信息。《新农村》帮助我构画出改造荒山的蓝图,远抓林,近抓钱,以短养长。”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是一本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很多通俗易懂实用技术的好杂志,是引导我们农民致富的“法宝”。这是永嘉县岩坦镇农民对《新农村》杂志的评价。《新农村》杂志介绍的许多信息及技术,已在岩坦山区开花结果。近两年来,岩坦镇政府,农经办引导农民订刊、学刊和用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谈镇岩坦村戴显平经营的2亩柑桔,因病害开花多、结果少,亩产仅100公  相似文献   

15.
《农家致富》2007,(7):58-58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湖西农场丁坑村谢后锋读者近期给本刊来信说:我是苏北农村的一个普通农民,自幼就喜欢枝花种草、养鱼养兔.梦想着在农村有一番作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磐安县双溪乡是个山区乡,全乡有17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人口只有6800多,居住非常分散。双溪乡山高谷深,村与村鸡叫狗吠听得见,走走要半天,交通十分不便,信息闭塞。《新农村》是传播农业新技术、新知识和传递市场信息的实用型科普期刊,深受双溪乡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欢迎。每月《新农村》一  相似文献   

17.
我是金华县汤溪镇中戴堰头村村民。1989年,我从《新农村》上看到“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介绍”一文,就利用当地的棉子壳为原料,初次试种1000袋,净收入1500元,全家人乐哈哈地说:“是《新农村》给我家指引了致富之路。”从此之后,我家每年都生产金针菇、平菇、香菇。1992年栽培金针菇5000袋,经4个月的管理每袋产菇0.5公斤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1994年栽培了2万袋。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对栽培金针菇有了一定的技术,当地及外地一些农民纷纷来我家学习技术。我便  相似文献   

18.
嵊县石璜镇从机关到农村,从学校到企事业单位普遍订有《新农村》。几年来《新农村》订阅数均名列全县之首。石璜镇人认为《新农村》栏目多,信息量大,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新农村》的栏目涉及到学政策、乡村  相似文献   

19.
我是江苏省盱眙县的一个农民,常年订阅《农家致富》,2005年第11期杂志的“创业策划”栏目刊登了一个进城修车的项目介绍,因为我以前开过拖拉机,会简单的维护,对修理感兴趣,很想做这个项目。在编辑部的帮助下,我与项目的主人公张师傅取得了联系,在他的修车铺里学习了一段时间.通过他的介绍.又到其他的车行实习了一段时期,逐渐掌握了修车的技巧和进货渠道。  相似文献   

20.
淳安县姜家镇中学,自1989年起就将《新农村》杂志定为职业技术课教材,从而使该校毕业的学生都学有一技之长。因而,回家务农的中学生,有不少人成了当地的“致富小伙”和“冒尖姑娘”。前几年,上级规定普通中学要开设职业技术课,可当时苦于没有教材国;后来(?)了教材,又因为适用性差,使职业技术课仅流于形式,大多变成“自习课”、。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