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麝属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麝属。麝有重要经济和科研价值,但近年来,由于人为影响,麝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急剧减少,2003年被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一、麝的经济价值 麝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国际市场麝香价格大约为每千克5-7万美元。麝香又名寸香、当门子,是成熟雄麝体香囊分泌物的干燥品,其主要成分是麝香酮。麝香具有芳香开窍、通精活血、消炎止痛三大功效,对中风、跌打损伤、惊厥、瘫痪有很高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麝和麝香     
中国是麝和麝香的主产国,在国际市场上又是麝香主要出口国,我国麝香的质量和出口量都居于世界第一位。麝是鹿科动物的一种,别名香獐子、獐鹿、山驴子等。它体形比鹿小,一般体重三十斤左右,体长七十至八十厘米,体高不到一米。毛深棕色,腹部毛色较淡。雌、雄麝都没有角。雄麝脐部有香腺,呈囊状,能分泌麝香。麝香有浓厚的香味,是名贵中药材。俗话说:“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  相似文献   

3.
怎样养麝     
麝,俗名獐子、山驴子,属于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食草反刍动物。公麝的脐与生殖孔之间有麝香囊,能分泌麝香,在发情季节特别发达。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是300多种中成药配方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芳香工业不可缺少的香料。过去,靠狩猎野生公麝获取麝香,但因野生麝资源日趋枯竭,麝香在国内外就显得非常紧缺。为满足市场需要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有不少地方开始了人工养麝并取得了不少经验。现综述如下供饲养者参考。一、麝的生活习性:麝主要分布于高寒地带,因生活栖居环境不同,分为林麝和坪麝两种。林麝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麝和麝香的主产国,在国际市场上又是麝香原料主要输出国,麝香的品质和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麝别名香麝子、山驴子、獐鹿、香獐。麝体形比鹿小,一般体重二三十斤,身长七八十厘米。毛深棕色,腹部毛淡色,雌雄两性都没有角。雄性鼠蹊部有麝香腺,腺的大小随个体大小而异,呈囊状,香囊外毛短而细,呈花白色,稀疏,囊的外部中央有二小口,前边的为香囊口,后边的为尿道口,口外都有细毛一撮,囊内分泌麝香,有浓厚的香味。  相似文献   

5.
麝香鹿也叫麝鹿,在许多地方俗名叫獐子,是鹿科动物中最小、最原始的一种,同时也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我省高黎贡山以及保山、丽江、云龙等许多地方的林区均有麝香鹿分布,而以迪庆高原分布最为集中。麝香鹿具有原始的形态特征:雌雄都有胆囊,又皆不生角;雄麝有长达7至9厘米的獠牙,有脐下腺也就是俗称的麝香囊。麝香是极贵重的约材。它可以制成专治癫痫、痉挛和心脏麻痹等症的贵重约物,又是制造高级香水的原科。近几年来,麝香价格猛涨,它好似金银一样成为随时可以脱手兑换现金的商品。50克重的麝香至少可以卖到1400元,黑市价更高。由于麝香价格猛增,被捕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我国林麝养殖业行业标准未定、人工养麝效益问题计量不清的现状,以成本收益法分析林麝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经济效益水平。【方法】通过对我国最大林麝养殖县——陕西凤县各类典型麝场的实地调查,从规模、雌雄性比、经营目的、发展阶段的麝场养殖成本构成及收益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麝场有仅生产麝香、仅出售幼麝、麝香+幼麝兼营3种经营目的;根据生产成本构成特点可划分为大(100只以上)、中(40~100只)、小(40只以下)型3种规模;根据经营年限不同有起步、加速发展、成熟3种阶段。2)麝场有多种养殖模式:药企投资建设的养麝公司为龙头企业,规模最大,以生产麝香为唯一目的;私人投资建设的养麝公司为专业大户,基于投入资金的多少既有中型、也有大型,以兼营麝香和幼麝为目的;家庭农场经营的中型麝场,兼营麝香和幼麝;家庭散户经营的小型麝场,起步阶段时通常以出售幼麝为主要目的。3)大、中、小型麝场平均每麝饲养成本分别为每年3 963. 58、2 798. 55、3 296. 29元,大型麝场的单位饲养成本普遍高于中小型麝场,规模优势体现不足。4)收益水平依麝场规模、经营目的、雌雄性比和发展阶段的差异而有所区别,中小规模、雌多雄少、兼营出售麝香+幼麝、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时的单位成本收益相对更高。5)龙头企业由于单位生产成本高、养殖种群偏雄、专营麝香生产的特点,是经济效益相对最低的一种模式,但其生产的麝香在下游制药环节将创造更高的附加值。6)专业大户的生产经营特点在养麝环节中最具优势:相对于仅生产麝香的龙头企业,兼营麝香+幼麝收益更高;相对于小型麝场,抵御风险能力更强;能灵活调整养殖种群结构,以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结论】基于对典型麝场麝资源结构和经营策略的分析,我国林麝养殖产业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宏观上看,虽近年来麝香产量的增长仍落后于林麝养殖种群规模的增长,但经营者由"繁殖炒种"向"驯养取香"转变的趋势已有显现,表明林麝养殖业正在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微观上看,麝场的经营是可持续的,长期经营的麝场并没有因林麝老龄化而进入衰退期。针对一些案例暴露出的问题,建议:发展濒危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与利用须坚持保护优先原则,科学的人工繁育应同时实现保护野外种群资源和满足市场需求2个目标;龙头企业在起步阶段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以平稳度过效益水平低的困难时期;政府及行业协会应引导养殖大户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减少扰乱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7.
麝的生态习性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麝是我国经济价值极高的珍稀动物,麝香是300多种中药材的重要成份之一。目前我国麝资源面临濒危状态。本文从麝的生态习性等方面入手,介绍当前麝的分布、生态习性、利用状况,并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麝香鼠俗名青根貂。是一种产香、肉、皮毛药用、保健化妆品高效经济动物。与麝鹿齐名,过去生产的中药保健品、化妆品所需的动物香料都是靠麝鹿分泌的麝香和灵猫分泌的灵猫香。现在麝鹿已成频于灭绝的动物,其麝香原料及产品已被禁用。灵猫不仅繁殖难、饲养难,灵猫香极少,且杂质较多,在应用范围上受到很多限制。而麝鼠香则自然而然地成频于枯竭的动物香料的重要补充。麝香鼠原产于北美洲,后引进原苏联和我国。  相似文献   

9.
麝香是我国贵重药材之一,又是高级香料,有计划地发展养麝事业,可以保护野生资源,增加麝香产量。对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支援外贸出口,有着重要的意义。 过去长期以来,麝香都是靠野外猎捕,杀死雄麝获得。这样长期下去,严重地破坏了野生资源,使麝香产量日益下降。为了更好地贯彻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央“积极地,有步骤地变野生动植物药材为家养,家种”的指示,于一九五八年在川西林区开始了养麝工作的试验。  相似文献   

10.
麝类动物由于其雄性个体具有“麝香腺”而分泌麝香,在传统中药、蒙药和藏药中具有重要地位。笔者采用文献法和访问调查法,初步整理分析了麝香在蒙药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麝香在蒙药中的功能与主治,以期为今后更好地保护利用麝类动物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林麝,又名香獐、香子,属哺乳纲、偶蹄目、鹿科.动物学专家根据其体型大小及毛色分为三种:麝、马麝及林麝.麝香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和高级香料.养一只成年雄麝,年产麝香收入2000到3000元.  相似文献   

12.
野麝(俗称獐子)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千百年来通过捕杀野麝获取麝香的老办法.雄麝所产的麝香是治疗多种急难病症的名贵药材和香料工业的重要原料.地处关中西部的宝鸡市秦岭、陇山山区,山大林密,适宜野麝繁衍生息.但是,前些年由于山区农民杀麝取香,乱捕滥猎,致使野麝资源遭到破坏.市场麝香奇缺,价格昂贵.因此,  相似文献   

13.
我国麝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曾是世界上麝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由于偷猎盗猎和对其栖息地的干扰破坏,使我国麝资源急剧减少。本文在论述我国麝资源现状及危机原因的基础上,在种群保护、栖息地管理、限制麝香利用、监测与研究等方面提出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麝香与麝     
麝香与麝上海动物园沈钧麝香闻名于世,它是雄麝腹部的香腺囊分泌的香腺,远古时代,人们就发现其独特的药用功效,《神农本草经肥它列为“上药”。《本草纲目》把它编入兽部,指出它的功效能“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主治伤寒、瘟疫、暑湿、气滞、疮伤等,常用的六神...  相似文献   

15.
    
麝是贵重药材动物之一,属偶蹄日鹿科。又名山驴子、香獐子。它的长相有点特别;前肢短、后肢长、背作拱形。全身毛色灰褐并带黄色的条纹,腹部及四肢上部内侧毛色较浅,略带淡黄色。胸颈下部有白毛两道成“∩”字形。远看颇似剥掉两条皮的死柞木桩。麝雌雄均不长角。但雄的上犬齿发达,长而尖、露出唇外,向下微曲,并在腹部长有麝香囊。麝一般体重10—15公斤。体长在60—70厘米,尾长3—5厘米。麝一般出没于岩石或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中敌兽稀少及人迹罕至的幽静地带。极善攀登和跳跃,动作轻巧灵  相似文献   

16.
秦巴山区林麝规范化养殖关键技术推广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麝(Moschus.berezovikii),俗名獐子,秦巴山区一种极为珍贵的国家一级野生动物,因其雄麝的一种分泌物-麝香,具有"开窍、通经、透骨、镇痛和安神"之功效。因而研究林麝规范化养殖,加快林麝家养步伐,兹以获取更多的天然麝香,对振兴我国传统医药,造福国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麝白力军麝俗称獐子、香獐子,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我区分布于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和阿拉善盟贺兰山林区。贺兰山林区分布面积虽不大,但麝的数量却很可观。麝栖息于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活动范围不大。粪便排泄有固定的地点,形成若干个大小不等的...  相似文献   

18.
贺兰山林区解放初期麝资源较为丰富,据调查,五十年代末有麝1.6万只。由于乱捕滥猎和生态条件变化的结果,麝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到七十年代末只有400隻左右。为了正确贯彻“护、养、猎并举”的方针,使麝资源不断得到恢复和发展,根据我们的经验,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积极开展对麝的全面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可捕捉幼麝进行人工饲养,为发展麝资源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 2.实行禁猎后,麝的天敌——狐狸也相应  相似文献   

19.
麝,俗称原麝、香獐子、山驴子、獐鹿,是鹿科(Cervidae)动物,简称麝(M. mosch iferus Linne)。麝为主要稀有经济动物之一,目前在延边、通化、吉林地区均有分布。它繁殖快,用途广,经济价值高,应积极保护,合理利用。麝体形小,一般体重在15公斤左右,体长通常在85厘米左右。耳长直立,上部圆形,鼻端裸露无毛。雄性上犬齿发达,露出唇外,向后弯曲成为獠牙。雌性上犬齿小,不露出唇外。四肢细长(后肢比前肢长),臂部高于肩部。主蹄狭长,侧蹄能触及地面。尾短,常隐于臂毛内。雄性脐部与阴囊之间有麝腺,呈囊状,即香囊。麝体为棕黄褐色或灰褐色,嘴和面颊为黑褐色,耳背黑褐,耳内白色。颈背与体背有土黄色斑点,排成4—6纵行,腰及臂部两  相似文献   

20.
麝类动物生物学特征与养殖业发展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麝类动物养殖业已有50余年的历史,但受到疾病和成活率的困扰,人工繁育种群长期徘徊不前。许多学者从饲养麝类动物的行为、生理、疾病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但未见结合麝类物种生物学特征与产业发展的研究。鉴于此,从麝类形态特征、行为特征、生理特征、遗传特征与养殖业的关系,分析目前麝养殖业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见解,以期对我国麝类养殖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