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华秋沙鸭(Mergus Sguamatus)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鸭类。它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湖北、湖南、福建、以及越南等印度支那的一些国家。繁殖期迁往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和苏联西伯利亚东部一带的森林中繁殖。有关它的繁殖生态除Buturein在1934年得到过幼鸟并进行了描述外,其他有关它的整个繁殖情况,至今一直不很清楚。我们从1962年以来,在长白山从事鸟类研究期间,曾对中华秋沙鸭的生态作过一些零星的观察与记载,1976——1978年我们又对它的繁殖生态作过连续三年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蟒河保护区普通翠鸟繁殖生态观察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普通翠鸟为有名的食鱼鸟类,当地俗称"钩鱼郎"、"小鱼狗",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消费者.我们于1999年~2001年,在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该鸟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以期为环境监测和鸟类资源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护和招引食虫益鸟,搞好森林生物防治,自从1976年以来,通过对黑头(币鸟)繁殖习性的观察和实践,招引取得了成功。初报如下: 黑头(币鸟)的繁殖习性黑头(币鸟)(Sitta villosa Verreaux)属于雀形目、(币鸟)科。该鸟每年只繁殖一巢。在4月末至5月初开始发情交配,进入繁殖期,成对  相似文献   

4.
去年有人在长白山西坡 岳桦林地发现一只4个翅膀 的鸟,令人惊奇。 这只鸟的4只翅膀,前边两个翅膀大,后边两个翅膀小。还有一个呈倒梯形的尾巴,头略小,尖嘴突出,正往密林深处飞去。 实际上,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就有人在长白山发现“四翼鸟”。据《长白风物》中条目“四翼鸟”的记载:“……清光绪34年奉吉勘界委员刘建封踏查长白山时收录到:头圆、足细、前两翼长、后两翼短,淡黄色、声似黄鹂。人有见其雄雌双飞者……”。 由此看来,“四翼怪鸟”在长白山生活至今,没有灭绝,这给本来绮丽的长白山又增几分神秘。长白山一鸟长四个…  相似文献   

5.
大山雀(华北亚种)Parus major ara-rtatus Thayer et Bongs又名白脸山雀,是重要的森林益鸟,其数量较多,分布较广。为了给引鸟治虫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1981—83年,在清原县甘井子林场庙沟,进行了不同巢箱和种类招引试验,并对大山雀的繁殖与食性进行了定位观察。  相似文献   

6.
2000~2004年,在山西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对粟苇(升鸟)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历山保护区内粟苇长(升鸟)主要分布于浼西河、谭家河、后大河3个区域,在区内为夏候鸟,5年共遇见该鸟21只,同时对粟苇(升鸟)的迁徙时间、栖息地、种群密度、繁殖、食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2000~2004年,在山西历山围家自然保护区对粟苇[升鸟]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历山保护区内粟苇[升鸟]主要分布于沇西河、谭家河、后大河3个区域。在区内为夏候鸟,5年共遇见该鸟21只,同时对粟苇[升鸟]的迁徙时间、栖息地、种群密度、繁殖、食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金眶行鸟在长江中、下游繁殖的首次报道。目前为止有关文献与报道仅将金眶行鸟(普通亚种)记录为长江中、下游的旅鸟。它的繁殖地分布在内蒙古中部、山东、山西、陕西、青海等黄河以北地区。通过作者观察发现,每年4~6月间在大量金眶行鸟在鄱阳湖保护区范围内的梅西湖、朱市湖和大湖池等地繁殖,本文从繁殖生境、配对、营巢、产卵、孵化出雏等方面对金眶行鸟的繁殖生态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9.
短翅树莺(Cettia diphone boreadlis)是低山带灌木林中小型鸟。其分布较狭窄,在亚洲大陆东缘;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长白山、丹东等地繁殖;在台湾越冬。笔者于1981年4—11月;1983年4—7月,分别在长白山北坡和本院实验林场(张广才岭),做了较为系统的观察,现整理如下。一、迁徒短翅树莺在长白山区是夏候鸟。每年4月末迁来,10月末迁走,其间停留180天左右。迁来时多见个体,没有见到过群体。所见皆是雄鸟站立高枝呜叫,雌鸟在灌丛中活动,可能在迁徙途中已经配好对。雄鸟鸣声急促,很少连续。最常听见的叫声为:gulufenjiu—hude;惊叫声为:jijiang;受惊藏匿到灌丛中,发出连续的低沉声hu。雌鸟常在灌丛下穿行,不  相似文献   

10.
赤颈鸫(Turdus ruficollis ruficollisPallas),郑作新在《中国鸟类分布名录》第一版(1955)、第二版(1976)以及《中国鸟类系统检索》(1964)中均记载在长白山地亚区有分布,为非繁殖鸟,但未具体到省区。吉林省鸟类学者在几十年的鸟类考察和研究中均未在长白山地区和吉林省内发现赤  相似文献   

11.
2013—2014年采用野外人工样线调查结合红外相机图片资料记录的方法,确定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知鸟类171种(亚种),隶属于13目43科95属,其中东洋界繁殖鸟占38.36%、古北界繁殖鸟占43.84%、广布型繁殖鸟17.81%;国家级保护鸟类共有17种;不同海拔区域分布的鸟种类和数量,表现为垂直分布生境带谱,且种类和数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生态直通车     
陕西省科研人员经过努力,终于破解了朱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亲鸟拒绝育雏的世界性难题,今年人工种群亲鸟自然育雏成活四只,朱“父母”终于可以自己抚育孩子了。这也为朱人工种群野化放飞和再引入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据陕西洋县保护站提供的资料,今年朱整体繁殖情况喜人,共成功繁殖幼鸟一百零二只,其中野生朱繁殖成功五十五只,人工种群繁殖成功四十七只,朱年增长量首次突破百只大关。目前,陕西省朱种群数量达到三百三十一只,濒危状况有所缓解。同时野生朱的巢区范围不断扩大,在当地三岔河和秦岭深处的华阳镇,都首次发现了新的巢区…  相似文献   

13.
2018年至2020年在山西芦芽山保护区对黑枕绿啄木鸟的生态习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本地区为留鸟,种群密度在繁殖前的3月为0.34只/km,繁殖后的8月为0.55只/km,繁殖后比繁殖前的种群数量增加了 62%.繁殖期4月至6月,最早4月中旬求偶,筑巢于杨树、柳树、榆树、杏树及油松树上,营巢期14 d~16 d;...  相似文献   

14.
北红尾鸲繁殖习性及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伟  王军 《辽宁林业科技》1998,(6):10-12,23
北红尾鸲在辽宁省为夏候鸟,居留期长达半年。以多种昆虫为食,这些昆虫多为农林业的重要害虫,在抑制森林虫害的发生,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方面有较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宽甸县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的观察,报道了该鸟的求偶与交尾、营巢与产卵,孵卵与育雏等繁殖习性,并对雏鸟的生长变化及食性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有助于对该鸟的生态进行深入研究和人工招引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历山保护区长尾灰伯劳繁殖习性的研究石进恩樊龙锁长尾灰伯劳(Laniussphenocercus)为山西省的重点保护鸟类之一。我们于1993年~1995年的4月~9月,在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该鸟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以期为保护、利用鸟类资源和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16.
湖南江口鸟洲池鹭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4月至1998年6月对湖南江口鸟洲分布的池鹭繁殖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池鹭繁殖巢近800个,密度为350~400对/hm  相似文献   

17.
三道眉草鵐(Emberiga Cioides Weigoldi)是低山灌丛、次生林鸟类,在我国北部、东部及苏联、印度、日本等处繁殖。在吉林省每年繁殖一窝。留鸟。关于三道眉草鵐、日本人由井正敏(1975)在富士山研究了它的卵及孵化率,山岸哲学(1973)在佐贺野研究了它越冬生态。对于它的繁殖习性,比较有系统的研究未见报导,笔者于1980年12月—1981年3月;1981年4月—7月;1983年5月分别在长白山北坡对它的繁殖习性做了初步观察,现报导为下。  相似文献   

18.
红脚隼(Falco Vespertinus amurensisRadde)是向海自然保护区常见的猛禽,也是本区的主要食虫鸟之一。红脚隼分布很广。夏季在东北、华北、吉林西部和内蒙东部繁殖,冬季则南迁到华中和福建、广东等地越冬。关于它的繁殖生态的研究,国内尚属鲜见。笔者于1984年4—7月、1986年4—10月及1987年4—10月在向海自然保护区对红脚隼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灰鹡鸰繁殖生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2007年5月对牡丹江地区灰鹡鸰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每年5月中旬到5月末迁来。居留期为140d左右,繁殖期间雌雄鸟共同筑巢,筑巢后6-9d产卵,每窝4-6枚,平均5枚。共同孵卵,孵化期约为12d。共同育雏,亲鸟喂食12d左右羽毛长满,16-17d飞行,24d基本成鸟。  相似文献   

20.
灰喜鹊是食性广、食量大、分布广的食虫鸟。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盘石县林业局森防站从山东日照县引进20只。一九八三年夏季又从当地收集雏鸟150只。经两年饲养观察,基本掌握了灰喜鹊人工驯养技术,现介绍如下。一、鸟房应择向阳、通风、干燥处。鸟笼一般以20米×10米×5米为宜。如用尼龙网,比较经济,但大多数仍采用铁丝编成。网内要设栖架,常以枝杈、灌木安在鸟房一角。网壁可稍倾斜以防鸟粪沾染网眼。笼内应放置水盆,最好挂在鸟房一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