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鲵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贵州省黔南州就是主产地之一。黔南州现有大鲵养殖面积1万米2,大鲵存池数52万尾,全州共有10个县(市、区)、46个乡(镇)、103个村发展大鲵养殖。我州从2004年发掘贵定县岩下乡大鲵资源,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大胆探索大鲵散户养殖模式,至2013年全州散养户达1732户,获取了较好的效益。以都匀市杨柳华坤特种养殖场仿生态繁殖模式为例,受精率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全人工和仿生态两种繁育模式对大鲵( Andrias davidiaus )繁殖效果的影响,对比了两种繁殖模式下大鲵的产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结果表明,仿生态繁育模式中大鲵的产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5.00%、74.99%和86.08%,而全人工繁育模式分别为50.00%、63.94%和72.36%,前者均分别高于后者。因此,大鲵繁殖时可采取适当人工干预的仿生态繁殖模式,有助于提高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3.
大鲵仿生态自然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大鲵资源,探索研究仿生态繁殖模式,开展了大鲵仿生态自然繁殖试验。依据生态学原理和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在适合大鲵生长发育的地区模拟自然生态环境,人为地建造水沟溪流、洞穴、植被等,并附加科学管理,促使大鲵自然繁殖。运用仿生态自然繁殖模式可以很好地保护亲鲵,减少对它的损害,并繁育体质健壮、质量优良的苗种。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来,洛阳市大力发展大鲵养殖,截止2016年底该市共有大鲵养殖企业公司及养殖场30余个,养殖大鲵30余万尾,年繁殖幼苗6万~8万尾,20kg以上的亲鱼1万~2万余尾。2016年的经济效益4亿~4.5亿元。大鲵仿生态繁育技术关键是通过生态模拟建造大鲵繁育池,辅以相应的管理技术,为大鲵自然繁殖提供所需温度、水、营养等生态因子,使性成熟大鲵顺利实现性周期的变化,并成功地自然繁殖,具有建设成本低、  相似文献   

5.
从大鲵仿生态繁养殖的场地选择、基础建设,亲本的投放、培育和管理,产卵和孵化等方面总结了大鲵仿生态繁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6.
《内陆水产》2007,32(4):23-23
由汉中市南郑县秦岭大鲵养殖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师范大学、汉中市水产工作站、汉中植物研究所和留坝县狮子岩大鲵驯养繁殖场合作开展的“大鲵仿生态人工驯养繁殖试验研究”项目,日前通过专家鉴定,技术处于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近年发现在大鲵仿生态繁苗过程中,正值绿藻水绵生长最迅速的时期,一旦水质富营养化,极易暴发水绵。大鲵卵在发育过程中对水质要求较高,水绵快速生长遮蔽水体,由于水绵死亡使溶氧大量消耗,鲵卵因缺氧发育受阻甚至死亡。针对此现象,大鲵仿生态繁苗过程需加以注意和防范。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武隆县地处渝东南山区,具有发展特色渔业的资源优势。今年以来,该县借助重庆市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良种场建设项目资金加大了大鲵仿生态驯养繁殖开发力度。位于该县接龙乡接龙村的一把伞大鲵仿生态驯养繁殖场于2011年3月开工建设,有望提前1个月完工,9月份即可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9.
<正> 由长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大鲵集约化养殖技术及其人工繁殖研究”课题已取得突破性进展。1987年从自然产区引进的大鲵在人工生态条件下,经过几年的养殖,摸索到大鲵的亲本培养技术和性腺成熟指标,并选择适当药物和剂量进行人工催产,催产率从1989年的♀28.6%和♂36.8%提高到1992年的♀65%和♂65.7%。人工授精技术进一步完善,1992年平均受精率30%,最高可达98%,平均孵化率达45%,获人工大鲵幼苗140余尾,并解决了幼鲵的开口饵料,幼鲵成活率达  相似文献   

10.
江波  王震  卜林刚 《齐鲁渔业》2014,(11):40-42
2014年8月5~10口,笔者在陕西汉中、安康两市调研大鲵创新项目仿生态繁育,先后走访了留坝县、略阳县、勉县多地的大鲵仿生态繁育点,掌握了大鲵繁育第一手资料,现将有关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黄鳝(Monopterus albus),俗称鳝鱼、长鱼、田鳗、无鳞公主等,属于鱼纲、辐鳍亚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为温热带淡水底栖生活鱼类。黄鳝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肉味鲜美,具特殊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使得自然资源濒临枯竭,通过人工繁殖苗种进行增养殖势在必行。下面就介绍一种高效的黄鳝繁殖技术,即黄鳝的仿生态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黄鳝(Monopterus albus肉味鲜美,具特殊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近由于过度捕捞使其自然资源濒临枯竭,通过人工繁殖进行增养殖势在必行,而仿生态繁殖是一种高效的黄鳝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4.
石建宁 《水产养殖》2020,41(7):58-59
<正>大鲵又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学名(Megalobatrachusjaponicusdavidianus(Slanchard)),是我国的名贵特产,在食用、医药、美容、益肤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自然界中,大鲵生活于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石缝和岩洞多的山间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时也在岸上树根系间或倒伏的树干上活动,并选择有回流的滩口处的洞穴内栖息,每个洞穴一般有1-2尾。洞的深浅不一,  相似文献   

15.
分别对大鲵(Andrias davidanus)自然产苗点和鱼类和两栖类仿生态培育产苗点进行生境水温研究。自然产苗点水域中的鱼类和两栖类饵料丰富,常随季节、天气、河水流量的变化而波动。各出苗点水体有浊度和微量溶解固体,溶解氧含量高,水质可满足大鲵的生长繁育条件。选择连续多年批量出苗的仿生态培养池为监测对象,经过连续1年不间断的水温测定,查明了适于大鲵繁殖的水温条件。水温变幅为6.023~24.195℃,平均水温13.718℃,全年最高水温出现在秋季,最低水温出现在冬季;白昼温差较大,黑夜温差较小;全年的昼夜温差相当,适合大鲵生长,表明人工仿生态养殖环境也可实现大鲵的繁殖。  相似文献   

16.
大鲵人工养殖生态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是我国珍稀的二类保护动物.原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流域的中上游支流中。由于近年来其资源量急剧减少,对大鲵的研究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在厦门进行的人工养殖试验开始于1989年,我们已在《大鲵人工养殖研究初报》一文中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总结,本文将讨论大鲵的生长、疾病和生活习性等情况。  相似文献   

17.
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模拟生态繁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鲵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主要介绍大鲵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还有人工模拟生态繁殖方面的内容,如繁殖基地的选择、基地的建设、亲鲵的选择、亲鲵的培育、亲鲵的配对、产卵、胚胎发育及变态等.  相似文献   

18.
正为寻求更多、更适宜陕西的大鲵养殖模式,2017年~2019年作者在秦岭北麓眉县做了大鲵与猕猴桃仿生态套养间作试验。通过试验示范,实现种植养殖双收益,不仅节省了种养成本,还为本地区大鲵养殖增加了新模式。大鲵,俗称娃娃鱼,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  相似文献   

19.
大鲵南移珠海人工养殖及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锦涛 《淡水渔业》1995,25(1):33-35
中国大鲵南移珠海花岗岩地区繁养4年多,结果为:大鲵改变了冬眠的习性;大鲵群体生长,发育优于野生大鲵的生长,发育;雌雄体精卵人工培育业已成熟,并经人工催产产卵排精;为保护、增殖、利用其资源提供科学依近。  相似文献   

20.
<正>沙塘鳢(学名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隶属于鲈形目,沙塘鳢科,沙塘鳢属,俗名蒲鱼、土布鱼、虎头鲨、虎头呆子,是淡水底栖小型肉食性鱼类,这种成鱼重量仅1~2两的小型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无肌间剌,深受人们喜爱,特别适宜老人小孩吃。是目前极具开发养殖前途的地方特色品种之一,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商品鱼仅靠天然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势在必行,而进行人工养殖首先必须解决苗种问题,目前沙塘鳢的苗种培育技术还很不完善,在稚幼鱼苗阶段开口饵料的选择和投喂及病害控制等方面有不少问题尚未解决,影响沙塘鳢规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