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正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因其不耐高温,近年来广西各地池塘养殖泥鳅的成功率不高,制约了泥鳅养殖业的发展。为探索池塘养殖泥鳅的新模式,提高其养殖成功率,2015年4月到11月笔者进行了池塘鳅-藕种养技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现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塘试验池塘1口,位于北流市新圩镇  相似文献   

2.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因其不耐高温,近年来广西各地池塘养殖泥鳅的成功率不高,制约了泥鳅养殖业的发展.为探索池塘养殖泥鳅的新模式,提高其养殖成功率,2015年4月到11月笔者进行了池塘鳅-藕种养技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德胜 《齐鲁渔业》2003,20(8):21-21
为探讨鳝养殖的生态模式,2002年,我们在牡丹区王浩屯镇窑场进行了利用泥鳅作活饵,在藕池养鳝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藕、泥鳅、鳝混合种养不但技术可行,而且效益显著。试验面积1.5亩,共产藕7200公斤,产鳝105.7公斤,产泥鳅85.5公斤,综合收益5105.6元。现将该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山区池塘鳅菜共生种养技术就是利用同一水体资源空间条件,在池塘水体中养殖泥鳅,在水体表面种植时令蔬菜,种植养殖互助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自然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现将技术介绍如下:一、场地的选择与条件1.场地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大旱不干、大雨不涝、进排水方便、无有毒有害工农业污水流入,土质中性或弱酸性,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之地,土质以黏土带腐质土最为理想,沙土最差。还应考虑交通、照明用电、通讯一应俱全。  相似文献   

5.
<正>稻鳅综合种养是各地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生产的常见模式之一。在稻田中养殖泥鳅能够充分利用稻田空间,两者相互促进,达到一水多用、稻鳅双收的效果。目前稻田养殖泥鳅在全国各地均有开展,但养殖效益差距较大。2018年笔者在怀远县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进行了稻田养殖泥鳅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稻田改藕田比较普遍。为提高藕田经济效益,2002年,我们根据农村养殖特点,进行了藕田鳝鳅合养试验,取得了成功。现总结如下,供广大农民参考。一、田块的选择与准备试验田是一普通农户的藕田,该田面积1.1亩,土质疏松,水源充足,排灌方便。2月初开始藕田建设,在田四周开挖围沟,宽1.5米、深0.5米,围沟四周均匀建有6个坑池,每个坑池面积10米2,深0.5米;田中开挖纵横沟,宽0.8米、深0.4米,呈“井”字形并与围沟、坑相通。在沟、坑内设置有管子、竹筒、砖隙等作鱼巢。进出水口在池…  相似文献   

7.
2017年,在面积为1200m~2的单季稻田中进行了稻鳅共作种养试验,经实地测产,共计收获台湾泥鳅649.2kg,平均规格20.3g/尾,成活率78%,单产360.7kg/667m~2;水稻收获984.6kg,单产为547.3kg/667m~2;按水稻和泥鳅产量及销售价格计算,每667m~2产值、效益分别为10184元、6281元,稻鳅共作种养效益是种植单季水稻的6.9倍。试验结果表明稻鳅共作种养可以发挥水稻、泥鳅共生互利的生态效应,减少化肥及农药用量,生产出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并可显著的提高种养效益。  相似文献   

8.
硬化藕池植藕养鱼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高产高效的一项新技术。阳谷县于2001年开始推广硬化藕池植藕养鱼技术,现已推广面积100 hm~2(1500亩)。2004年,平均每667m~2产藕4650 kg,套养鱼280 kg,每667 m~2平均效益8000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其技术报告如下:1硬化藕池的建造硬化藕池,是指池底、池壁用水泥沙浆或水泥板铺  相似文献   

9.
正精养池塘一般以鱼类养殖为主,少数渔民为追求高收益,超容量养殖,超标准施药、投饵,导致养殖病害频发、水质环境恶化、养殖效益降低甚至出现亏损。近年来,泰州兴化市沙沟镇部分养殖户将传统的精养池塘改造为藕—小龙虾综合种养,改造面积大约5000亩,亩产小龙虾150千克左右、藕1500千克,利润4000元/亩左  相似文献   

10.
<正>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交通便利,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水质条件,发展莲鳅生态种养能够有效利用水资源优势,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发展集约高效、资源节约、生态和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稻鳅综合种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稻田条件和田间工程建设、水稻栽插、稻田养殖泥鳅模式、消毒与泥鳅苗种投放、饲养管理及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稻田养殖泥鳅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水稻和泥鳅生态种养配套生产技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高稻米的品质、泥鳅的成活率以及稻田的种养产量和经济效益,采用架设"天网"和铺设"地膜"的模式,在面积为85亩(15亩=1 hm2,下同)的种养基地进行水稻和泥鳅的生态种养试验。试验结果,经5~6个月的种养,平均亩产泥鳅408 kg,亩均产值3.67万元;平均亩产稻谷375 kg,加上出售秸秆的收入,亩均产值2906元。扣除种养成本,亩均利润近2万元。结果表明,稻鳅生态种养模式可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提高稻米品质、泥鳅的饲养成活率以及稻田的种养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砀山县张集村东南有30亩苇塘,多年来只植苇不养鱼,经济效益不显著。为了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发挥水体的生产潜力,1989年在该处进行了“苇藕鱼”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的初步试验。 1.试验过程在苇塘西北角深水处(1米左右)植藕5亩,苇塘平均水深50厘米,苇塘四周挖环沟,沟宽4米、深1.5米左右,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有进入苇塘的水都经过藕池净化。 1989年4月28日在藕芽出水面时共投放大规格鱼种1.5万尾,361公斤,其中鲢鳙鱼  相似文献   

14.
藕鳅混养无公害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延津县小店工业区的进一步开发,我县李胡寨村原有鱼池水位急剧下降.大部分鱼池被占用或干涸.已无法进行渔业生产,剩下的池塘因水位过浅、池塘老化而处于闲置荒芜状态。老化鱼塘淤泥肥厚,特别适合莲藕生长,充分利用其水体、肥力、光照等优质资源.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互惠互利,可大大减少施肥和投饵量.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不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对高血压、贫血、慢性肝炎、心血管病等具有药用价值,不仅是食疗上品,而且有保健之功。所以被人们誉为水中之参,深受群众欢迎,故有天上的斑鸠,地上的泥鳅的誉称。泥鳅食性广、易养殖、产量高、疾病少。所以,泥鳅养殖是一种成本低,效益高的投资项目,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首选。现将池塘成鳅养殖技术总结如下,希望能助推渔业的快速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单纯种藕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低,为提高种养效益,我市开展了小龙虾藕田养殖技术摸索。2018年在兴化市周奋乡开展了小龙虾藕田生态种养模式的对比试验,承包两块100亩的莲藕田进行改造,分别在藕田中放养两种密度小龙虾进行对比养殖试验。现将养殖试验总结如下。一、藕田工程1.藕田选择本次试验选择相邻的两块约有20厘米深淤泥的老塘藕田,面积均为100亩,标号  相似文献   

17.
18.
泥鳅(Misgumusanguillicaudatusontor)属鲤形目,鳅科。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泥鳅钻豆腐”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名菜。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价值,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为进一步挖掘这一传统优质品种的增值潜力,探讨其综合养殖技术,我们于2003年开始,连续4年进行了池塘养殖泥鳅生产试验,亩产量稳定在60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现就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要点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泥鳅是一种分布广、数量多的普生型小型特种鱼类,有"水中人参"之美誉,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青睐,市场前景看好。泥鳅不但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而且还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营养性补品。据权威部门分析,泥鳅的肉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2、维生素B5以及钙、磷、铁等12种微量元素,尤其是蛋白质含量每100 g鳅肉高达22.6 g。  相似文献   

20.
在2口面积分别为5336 m2(约8亩)和8004 m2(约12亩)的池塘进行大刺鳅养殖试验,大刺鳅鱼种放养密度分别为4000尾/667 m2和4500尾/667 m2,放养规格为全长6 cm以上,投喂含粗蛋白45%的大刺鳅专用配合饲料,经1年养殖,试验鱼成活率83%以上,商品鱼平均规格达244.3~253.8 g,每667 m2产量846.2~925.6 kg,每667 m2产值135392~148104元,每667 m2利润62154~6372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