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因其不耐高温,近年来广西各地池塘养殖泥鳅的成功率不高,制约了泥鳅养殖业的发展.为探索池塘养殖泥鳅的新模式,提高其养殖成功率,2015年4月到11月笔者进行了池塘鳅-藕种养技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鳝养殖的生态模式,2002年,我们在牡丹区王浩屯镇窑场进行了利用泥鳅作活饵,在藕池养鳝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藕、泥鳅、鳝混合种养不但技术可行,而且效益显著。试验面积1.5亩,共产藕7200公斤,产鳝105.7公斤,产泥鳅85.5公斤,综合收益5105.6元。现将该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7.
8.
硬化藕池植藕养鱼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高产高效的一项新技术。阳谷县于2001年开始推广硬化藕池植藕养鱼技术,现已推广面积100 hm~2(1500亩)。2004年,平均每667m~2产藕4650 kg,套养鱼280 kg,每667 m~2平均效益8000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其技术报告如下:1硬化藕池的建造硬化藕池,是指池底、池壁用水泥沙浆或水泥板铺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为探索水稻和泥鳅生态种养配套生产技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高稻米的品质、泥鳅的成活率以及稻田的种养产量和经济效益,采用架设"天网"和铺设"地膜"的模式,在面积为85亩(15亩=1 hm2,下同)的种养基地进行水稻和泥鳅的生态种养试验。试验结果,经5~6个月的种养,平均亩产泥鳅408 kg,亩均产值3.67万元;平均亩产稻谷375 kg,加上出售秸秆的收入,亩均产值2906元。扣除种养成本,亩均利润近2万元。结果表明,稻鳅生态种养模式可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提高稻米品质、泥鳅的饲养成活率以及稻田的种养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14.
藕鳅混养无公害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延津县小店工业区的进一步开发,我县李胡寨村原有鱼池水位急剧下降.大部分鱼池被占用或干涸.已无法进行渔业生产,剩下的池塘因水位过浅、池塘老化而处于闲置荒芜状态。老化鱼塘淤泥肥厚,特别适合莲藕生长,充分利用其水体、肥力、光照等优质资源.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互惠互利,可大大减少施肥和投饵量.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16.
<正>近年来,单纯种藕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低,为提高种养效益,我市开展了小龙虾藕田养殖技术摸索。2018年在兴化市周奋乡开展了小龙虾藕田生态种养模式的对比试验,承包两块100亩的莲藕田进行改造,分别在藕田中放养两种密度小龙虾进行对比养殖试验。现将养殖试验总结如下。一、藕田工程1.藕田选择本次试验选择相邻的两块约有20厘米深淤泥的老塘藕田,面积均为100亩,标号 相似文献
17.
18.
泥鳅(Misgumusanguillicaudatusontor)属鲤形目,鳅科。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泥鳅钻豆腐”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名菜。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价值,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为进一步挖掘这一传统优质品种的增值潜力,探讨其综合养殖技术,我们于2003年开始,连续4年进行了池塘养殖泥鳅生产试验,亩产量稳定在60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现就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要点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