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猪增生性回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一种以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疾病,多引起保育猪和育肥猪发病,在临床上母猪急性发病死亡的较少见。2014年8月本地一猪场新引进的后备母猪突然发病后急性死亡,皮肤发白肠道出血,经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急性出血性回肠炎。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该猪场于7月份新引进后备母猪45头,均为长大二元品种猪。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所有母猪精神和采食量  相似文献   

2.
猪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感染所引起的回肠、盲肠、结肠增生、肥厚并可能伴随肠黏膜出血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肠道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慢性型、亚临床型与急性型。慢性型与亚临床型又称猪增生性回肠炎,主要影响猪只的生长性能,而临床症状不典型。急性型又名增生性出血性回肠炎,可引起生长肥育猪及后备母猪出血性下痢、贫血,甚至突然死亡。2011年4月份以来笔者接诊过几起增生性出血性回肠炎的案例,现将其中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杨潮  腾星 《当代畜牧》1989,(3):30-30
<正> 猪的增生性出血性肠炎(PHE)发生于离乳后的猪,是以回肠粘膜肥厚和出血为特征的急性病。日本在1979年久保等最初报道,1982年中沢等开始分离到Campylobacter sputorum sub SP. mucosalis (CSM)。以后,根据GEBHART提议作为新种,1983年和1985年命名为Campylobacter hyointestinalis (CHI)。日本在  相似文献   

4.
猪增生性回肠炎(PPE)是由一种被称为细胞内劳森菌的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常见综合征。常发生于6~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也发生于母猪,被感染的猪群死亡率虽然不高,仅有5%~10%,但由于患猪对饲料利用率下降(比正常猪下降17%~40%),生长迟缓,被迫淘汰率升高,猪舍占用时间延长,给  相似文献   

5.
猪增生性回肠炎的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伟业 《养猪》2007,(3):53-55
猪增生性回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PPE)是由细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感染引起的一种以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造成感染猪的生长速度减慢,猪群生长均匀度变差,饲料转化率降低,而使猪场损失严重。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慢性型回肠炎、亚临床型回肠炎和急性出血型回肠炎。  相似文献   

6.
猪增生性回肠炎(PPE)是由细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感染引起的一种以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特征是小肠黏膜增厚;上皮细胞增生,杯状细胞缺乏;微小的、弯曲的胞内菌游离在增生细胞的胞浆顶端。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慢性型回肠炎(PIA)  相似文献   

7.
猪增生性出血性回肠炎(PPE)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6~20周龄的育肥猪、青年母猪。自2012年来,笔者曾到18个猪场诊治过,每次诊治于发病后数天前去调查处理,经过剖检、临床症状和结合实验室检查分析,确诊为猪增生性出血性回肠炎,通过采取紧急治疗措施,猪群整体采食量正常,再无类似新增病例发生。现将其中一个病案情况报告分析以期为诊治此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正>猪增生性肠病(pro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ies,PPE)又称增生性回肠炎,是一种在急性和慢性病例中表现出不同临床症状的疾病群,在尸体剖检时均可发现相同的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即回肠、盲肠和结肠黏膜增厚。在病理组织学上,被侵袭的组织表现为明显的肠隐窝未成熟上皮细胞增生,形成一种增  相似文献   

9.
该文报道一例猪增生性回肠炎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防控措施,并对该病的防控谈一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0.
猪增生性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感染引起。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以育肥猪感染后发病最为严重,其他日龄猪多为隐性感染或一过性耐过。病猪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粪便不成形甚至带血等。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预防该病必须加强对猪场的管理,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泰妙菌素、泰乐菌素和林可霉素等对该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猪回肠炎是由厌氧菌细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一种全球流行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慢性增生性回肠炎主要感染1~3月龄断奶仔猪,临床症状表现比较轻微,部分病猪排出水泥样稀粪,饲料转化率下降,其他没有可见临床症状。急性出血性回肠炎主要感染炎4~12月龄的青年猪和繁殖小母猪,一般初期排黑色或黄绿色的粪便,后期便血,皮肤苍白,体温降低,临死前排出血样稀粪,如果不观察仔细,常治疗不及时导致死亡,给广大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现将一例猪回肠炎的诊治情况介绍如  相似文献   

12.
正引起回肠炎的病原是专性胞内寄生菌——劳森氏菌,此菌最容易在肠陷窝上皮细胞的细胞浆内生长。劳森氏胞内菌是一种弯曲或直的弧状杆菌,末端渐细或钝圆,革兰氏阴性菌。该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和碘剂敏感。回肠炎的发生是因为大量的劳氏胞内菌定居在未成熟的回肠上皮细胞中,引起急性过敏反应,或越来越严重的炎症和增生。1症状急性出血性回肠炎的显著症状就  相似文献   

13.
刘国信 《养猪》2020,(1):111-112
猪增生性回肠炎(PPE)也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劳森氏菌是一种在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在肠黏膜柱状上皮细胞胞浆中寄生与繁殖,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从而引起节段性回肠炎、坏死性肠炎以及急性出血性增生性肠道等病变。  相似文献   

14.
猪增生性回肠炎,又称增生性肠炎(PPE)或终端性回肠炎,还叫猪肠腺瘤。是由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劳索尼亚菌(LI)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肠道传染病。各年龄段的猪群都可感染,但主要发生于断奶后的仔猪,尤其是体重在18~45kg的猪只。剖检的特征性病变是小肠及结肠黏膜增厚(肠腺瘤)及坏死性肠炎、局部性肠炎和增生性出血性肠病。1931年首先美国发生该病,现已分布世界各地,成为养猪业中主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3年4月,本地一个养猪场一群架子猪(40kg左右)中发生了一起以腹泻、排黑色油状粪便、皮肤苍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15.
猪增生性回肠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增生性回肠炎(PPE)也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肠道疾病,该疾病有急性、慢性症状,被视为亚临床疾病。作者对其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类症鉴别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猪增生性肠炎(PPE)是由细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常发生于6~20周龄的生长育肥猪。被感染的猪群死亡率虽然不高,仅有5%~10%,但由于患猪对饲料的利用率下降,生长迟缓,被迫淘汰率升高,猪舍占用时间延长,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刘国信 《猪业科学》2019,36(11):70-72
猪增生性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小肠及回肠黏膜增厚、出血或坏死、小肠上皮细胞增生为特征。该病以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多发,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发病后患猪食欲明显减退,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严重影响猪场经济效益,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18.
1病原导致猪急性和慢性回肠炎的病原是胞内劳森菌,1973年在苏格兰爱丁堡首次发现,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在细胞内寄生。2临床表现回肠炎的发病分为四个阶段,包括小肠腺体、淋巴增生;坏死性回肠炎;局部性回肠炎;增生性、  相似文献   

19.
猪增生性回肠炎(PPE)也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该病以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多发,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发病后患猪食欲明显减退,生长速度缓慢等。近年来,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该病呈现高发多发态势,虽然死亡率不高,但由于影响生长,降低饲料转化率,严重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20.
猪回肠炎,又称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PPE)是由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6~20周龄生长育肥猪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病猪生长迟缓、饲料利用率下降,淘汰率较高,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