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兰州百合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明确引起兰州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对兰州百合枯萎病鳞茎及病田土壤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及土壤稀释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回接试验测定致病性,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分生孢子的大小等形态特征鉴定菌种.【结果】从病株鳞茎上分离得F1、F2、F3、F4共4种镰刀菌,分离频率依次为25%、15%、5%、5%,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镰刀菌F5.经过致病性分析,鳞片刺伤后接种,鳞片发病率达100%,病情指数(DI)分别为85.42、80.83、75.83、64.58、82.08;鳞片无刺伤接种,鳞片发病率分别为85.71%、47.62%、42.86%、19.05%、57.14%,病情指数分别为(DI)分别为53.57、22.62、21.43、9.52、25.00.鉴定结果为F1: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F2: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F3:三线镰刀菌(Fusarium.tricinctum)、F4:烟草镰刀菌(Fusarium.tabacinum)、F5: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结论】尖孢镰刀菌、茄类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的致病能力较强,为兰州百合枯萎病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引起北京昌平区食用百合根及鳞茎腐烂的病原菌种类。【方法】采用PDA培养基对采集自田间的食用百合腐烂发病的根及鳞茎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对真菌分离物进行孢子形态观测,结合ITS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发病组织上共分离纯化得到18株真菌分离物,经鉴定,其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12株,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 spp.)真菌分离物6株,室内与田间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为引起百合根及鳞茎腐烂的致病菌。【结论】造成北京昌平地区食用百合根及鳞茎腐烂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3.
西蒙得木枯萎病在我国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害。该病在云南省几个西蒙得木试种区均有发生。经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其致病菌有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腐皮镰刀菌(F.solani(Mart.)Sacc.)、木贼镰刀菌(F.equiseti(Corda)Sacc.)和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sheldon)。以尖孢镰刀菌分离频率最高,致病性最强,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4.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其病原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为了研究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香蕉的枯萎病抗性机理,笔者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分离纯化得到的候选真菌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显微镜观察,采用CTAB法提取了真菌DNA,并对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通过ITS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手段,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候选真菌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是香蕉枯萎病的致病真菌。  相似文献   

5.
李润根  王愉  程华 《湖北农业科学》2016,(10):2551-2554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枯死的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 Baker)鳞茎进行病原分离,根据分离物的培养性状、颜色、孢子大小,结合显微镜检测和分子生物学ITS序列测定,该菌株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对菌株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证明尖孢镰刀菌是导致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选择15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广清、绿群、洛菌腈、氟硅唑抑菌效果明显强于其他药剂。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内蒙古阴山沿麓地区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以2018—2019年采集的463份马铃薯枯萎病植株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力检测,利用形态学特征结合延伸因子1α(elongation factor 1α, EF1α)测序结果明确病原菌种类及分类地位,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139株镰刀菌属真菌均能引起马铃薯枯萎病,这些镰刀菌分属于10个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64株、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30株、轮枝镰刀菌(F. verticilloides)10株、锐顶镰刀菌(F. acuminatum)12株、芬芳镰刀菌(F. redolens)4株、茄病镰刀菌(F. solani)6株、三线镰刀菌(F. tricinctum)7株、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um)2株、接骨木镰刀菌(F. sambucinum)3株、厚垣镰刀菌(F. chlamydosporum)1株,其中尖孢镰刀菌的分离率为46.0%,为优势分离菌株。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三七种子表面和内部寄藏的带菌量和真菌种类,明确三七通过种子携带传播的主要病原菌。【方法】采用PDA平板法对采自三七主产区云南省文山州和红河州的15份种子样品进行种子表面和内部寄藏真菌检测,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致病力测定明确三七种子传带的病原菌情况。【结果】15份三七种子样品中,种子表面携带的主要真菌为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镰刀菌属(Fusarium)、灰霉菌属(Botrytis)、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真菌;种子内部寄藏的主要真菌为菌核菌、镰刀菌属和拟盘多毛孢属真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三七种子主要携带的致病真菌有镰刀菌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丛赤壳属(Bionectria);其中,带菌率最高且致病性最强的是镰刀菌属的滕仓赤霉复合种(Gibberella intermedia)、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串珠镰刀菌(Gibberella moniliformis)和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结论】本研究明确了三七种子传带的主要病原菌为镰刀菌和链格孢菌,为三七种子处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东方百合对镰刀菌鳞茎腐烂病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省百合主产区采集东方百合种球鳞茎腐烂病病样,用镰刀菌分离方法分离纯化病原,均分离到镰刀菌菌株,经鉴定其为尖孢镰刀菌百合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lilii).通过田间镰刀菌接种试验,筛选出不同抗性的材料进行总皂苷测定.结果表明:材料Cai-74的抗性较其他材料都强,而SF4n系列的抗性较其他系列材料都差,Cai-74的总皂苷含量比SF4T4-5的含量增加29.8%,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嘉峪关市新城镇洋葱干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嘉峪关市新城镇中沟2队、中沟6队、新城4队、新城8队及长城2队的洋葱干腐病植株病原进行了分离,共获得89株镰刀菌单孢株系.依据Booth和Burgess分类系统,根据其形态特征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其中尖孢镰刀菌所占比例最大,为69.66%,茄病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所占比例分别为21.99%和8.35%.室内平皿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都有致病性,病情指数依次为60.2、20.4和20.1,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能力最强,是引起洋葱干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而茄病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作为洋葱干腐病病原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个地区、6种植物采集的7种植物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并运用真菌形态观察法和r DNA-ITS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了鉴定。形态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枯萎病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均会产生色素,菌丝大多致密,分生孢子大多呈弯月形,菌丝有隔。通过进一步的分子学鉴定,鉴定结果分别为辣椒枯萎菌、兰花枯萎菌、番茄枯萎菌1为镰刀菌;番茄枯萎菌2、甜瓜枯萎菌、西瓜枯萎菌为尖孢镰刀菌;茄子枯萎菌为拟轮枝镰刀菌。枯萎病主要的侵染真菌是尖孢镰刀菌和镰刀菌,少数为拟轮枝镰刀菌。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对枯萎真菌病害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离、纯化和鉴定江西省苦瓜枯萎病致病菌株,探讨适用于江西地区苦瓜苗期人工接种的抗性鉴定方法,对36个苦瓜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筛选高抗资源,以期为抗性育种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采用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江西省苦瓜枯萎病病株茎基部分离、纯化了3株致病力较强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通过形态观测、致病力检测和rRNA-ITS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该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F.oxysporum f.sp.momdicae)。优化了适用于江西地区苦瓜苗期人工接种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浸根移栽法对36个苦瓜品种进行枯萎病抗性(Fusarium oxysporum f.sp.)鉴定,发现具有高抗枯萎病特性材料6份,抗病材料11份,中抗材料4份,高感材料9份。  相似文献   

12.
百合鳞茎腐烂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北京市昌平区百合鳞茎腐烂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利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研究了主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当地百合鳞茎腐烂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在分离数量上占优势,腐皮镰刀菌的致病性较强。尖孢镰刀菌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5,产孢的最适pH值为7。12∶12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乳糖和硝酸钠,产孢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甘氨酸。  相似文献   

13.
百合枯萎病病原鉴定与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从百合枯萎病病株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以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在PD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白色绒毛状,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克隆分析菌株的核糖体DNA-ITS区域序列,分离菌与GenBank中尖孢镰刀菌的ITS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9.8%,仅有1个碱基的差异,进一步证实嵩明百合种植基地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14.
从唐山地区采集大花蕙兰根腐病病株样品50份,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了病原物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及菌株鉴定.结果表明,发病部位分离物中有2类病原菌,为镰孢属(Fusariumspp.)和枝顶孢属(Acremoni-um link=Cephalosporiumcorda).但主要优势菌群为镰孢属.分离物经致病性测定和复合接种试验发现,茄病镰刀菌(F.solani)及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致病性最强,接种后发病株率达85%以上,木贼镰刀菌(Fusariumequiseti)、串珠镰孢中间变种(F.moniliformevar.intermediumNeish et Leggetl)和占枝顶孢霉(A.strictum Gams.)致病性弱,潜伏期长,接种发病率为5%~18%.占枝顶孢霉与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混合接种后的发病率均高于单独接种的发病率.证实大花蕙兰根腐病是以茄病镰刀菌及尖孢镰刀菌为主要病原菌,并由木贼镰刀菌、串珠镰孢中间变种和占枝顶孢霉复合侵染导致的一种病害.  相似文献   

15.
新疆吉木萨尔地区大蒜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新疆吉木萨尔大蒜种植区大蒜根腐病的病原菌。【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用原位伤根法进行回接,对照科赫法则明确致病菌的种类及其致病力。【结果】在采集的3批次典型病害植株组织和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64株分离物,其中61株分属于镰刀菌,分属于尖孢镰刀菌、层生镰刀菌、芳香镰刀菌、三线镰刀菌、轮状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层生镰刀菌分离频率累计达到76.6%,且在采集的各个时期都有分离出现。选取典型的5株菌株进行回接测定,回接的5个镰刀菌种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其中尖孢镰刀菌是大蒜根腐病分离频率最高、且致病性最强的致病菌,其次为层生镰刀菌。【结论】新疆吉木萨尔地区大蒜根腐病是由镰刀菌属的真菌引起的,其中尖孢镰刀菌是致病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6.
江苏水稻恶苗病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江苏13个地区采集677份水稻恶苗病标本,分离获得548个单孢菌株.参照Booth分类系统,这些菌株被鉴定为6种镰刀菌,其中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占60 8%,其他分别为雪腐镰刀菌(F.nivale)、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砖红镰刀菌(F.lateritium)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不同地区病害样本上镰刀菌种类及其比例存在一定差异.接种试验表明,串珠镰刀菌是水稻恶苗病的主要致病菌,其他镰刀菌均不能引起典型的徒长症状或不致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疆北部沿天山主要种植区马铃薯病害种类以及病原菌的种类,采集奇台农场、尼勒克县实验站、巴里坤石人子村等地区的感病植株与块茎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显微形态观察、柯赫氏法则、16S rDNA及ITS鉴定方法,分离鉴定引起马铃薯病害的病原菌。【结果】病原菌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actis)、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细级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白地霉(Galactomyces candidum),分别引起青枯病、枯萎病、干腐病、早疫病、黑斑病、赤星病、白地霉干腐病,其中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致病性较强。【结论】新疆马铃薯主产区的病害有枯萎病、干腐病、早疫病,并且青枯病、白地霉干腐病、赤星病、黑斑病。  相似文献   

18.
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百合鳞茎腐烂病是百合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对百合切花生产影响很大。本文综述了该病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及病原菌的鉴定方法,总结了不同百合品系对病原菌的抗性,介绍了百合抗鳞茎腐烂病育种研究现状,并对百合抗病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其病原为尖孢镰孢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为了研究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香蕉的枯萎病抗性机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真菌菌株,提取真菌DNA、PCR扩增ITS序列、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手段,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确定引起香蕉枯萎病的致病菌.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真菌菌株,提取了各菌株的DNA;PCR扩增了8个菌株的ITS序列,并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8个菌株的ITS序列,进行了序列的多重比较分析,建立了各个菌株的分子进化树.通过形态观察、ITS序列的分析及病原接种致病实验,确认1、7、8号菌株为尖孢镰刀菌,能引起香蕉发生枯萎病症状,是香蕉枯萎病的致病真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浙江省磐安地区"浙八味"药材真菌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采用无菌培养基平板分离技术,从药材植物病叶中分离获得病原真菌,构建真菌ITS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进行分子水平的分类鉴定,并观察病原菌菌落形态及显微结构和形态学鉴定共获得9种病原真菌,分别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绿色木霉菌(Hypocrea virens)、月状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lunatus)、球孢黑孢霉(Nigrospora sphaerica)、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束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dematium)和茎点霉菌(Phoma sp.)。查阅药用植物病原菌记录并结合科赫法则实验,当地药用植物成为3种病原菌的新寄主,分别为月状旋孢腔菌引起的安徽亳州白芍褐斑病、束状刺盘孢引起的磐安阔叶麦冬炭疽病、球毛壳菌引起的早小洋菊叶枯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