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森林生产力区划和量化分级方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宏观区划和微观量化分级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气候、植被和立地区划数据,首次在全国大区域尺度上实现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同时,结合多期森林资源清查地面样地数据实现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以辽宁森林生产力区划和量化分级成果为案例,详细介绍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该研究可为林业区划、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价等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2.
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是森林分类经营将“两类林”落实到山头地块的基础性工作。湖北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自2001年2月起,经过前期试点、编制方案、技术培训、室内区划、现场界定、成果汇总、成果评审等工作阶段。本次森林分类区划界定首次将全省“两类林”落实到山头地块,同时建立了以小班为单位的全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全省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森林防火》2014,(2):39-39
<正>2014年6月11日,陕西省林业厅下发《关于确定全省森林火险等级区划的通告》,对全省各县(区、市)森林火险区划等级进行重新确定,火险区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其他。这次重新确定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是省林业厅按照《森林防火条例》和《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1063-2008)》标准,结合各地县级行政单位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未成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防火  相似文献   

4.
高保护价值森林理论已在我国林业相关部门受到广泛关注, 但只有少数森林经营单位实际开展了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划判定工作。由于我国关于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判定标准还没有量化指标, 使得大多数森林经营单位无法得出确切的区划结果。文中介绍了高保护价值森林与生态公益林的概念, 从判定标准、区划方法和应用范围3个方面比较了高保护价值森林与生态公益林之间的异同点, 并以我国4个森林经营单位作为案例分析, 对我国建立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划体系提出建议, 以期推动高保护价值森林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森林病虫害灾区区划的原则与依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病虫害是重要的生物自然灾害,对主要森林病虫害实行灾区区划是实施森林病虫害分区治理、重点突破的重要依据,是森林病虫害宏观管理、防治决策和灾害风险性评估预测的客观需要。文中重点对森林病虫害灾区区划的目的意义、原则与依据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森林区划的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对中国森林的区划,主要是从林区管理和经营的角度来考虑的。本文对此进行了新的探索,即从森林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对中国森林进行区划,提出了依照基带地带性理论来区划中国森林。以气候区带为大框架,强调森林的植被型、植被群系组以及包括野生动植物种在内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不受行政区域的割裂影响。提出了气候区域下的森林区划7个分区的方案,这种区划方案不仅是对中国森林区划的一种新的探索,也对当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森林分类经营的理论,叙述了森林分类区划的原则,并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森林分类区划的技术标准、条件,提出了相应的经营措施,描述了森林分类区划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大都市森林及绿地区划协同空间约束技术研究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大都市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大都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作为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自然基础设施,森林和绿地两者的协同监测管理越来越迫切。区划作为森林及绿地资源监测的前提,其协同管理是森林及绿地资源监测协同的重要基础。针对大都市森林和绿地协同管理中存在的区划不一致的问题,阐述了森林区划和绿地区划的关系,分析了森林及绿地区划信息协同机制,提出了区划信息协同的关键技术并进行了实现,以期为森林及绿地资源监测协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乐山市森林火险等级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泛收集、整理乐山市各县区森林资源、植被类型、农业人口分布、气象诸因子及林火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林业部制定的《全国森林火险区划》标准,进行森林火险等级区划。全市森林火险等级区划14个单位(13个区、市、县、1个林业企业局),区划为I级火险区3个,Ⅱ级火险区3个,Ⅲ级火险区8个。同时应用聚类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分析火险因子与历年发生火灾所造成损失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0.
森林景观地理是森林旅游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概述了影响我国森林景观资源的地理要素及我国的主要森林景观。并试图对我国的森林景观进行地理区划。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我国水源林保护区规划现状以及影响保护区区划的因素,分析得到水源林保护区有别于普通自然保护区,应采取分级区划进行规划管理的结论,从而提出三级区划的方法,对昆明市双河磨南德水源林保护区进行规划实践,尽可能地严格保护水体,并区划出准保护区作为保护性经营区,通过合理正确的引导,避免因保护区建立而触发的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定义与内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定义和内涵。高保护价值森林包含6种高保护价值, 涵盖了生物多样性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与文化价值3个方面。确定了高保护价值后, 森林经营者可制定规划和实施经营活动, 以维持或提高识别出的高保护价值, 并对以上经营活动进行监测。高保护价值森林作为森林认证的原则之一可以大大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同时, 高保护价值森林的概念对于我国的森林分类经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然保护区是对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等进行就地保护最有效的方式,其功能区划是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中总结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现状,以期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存在功能区缺失、缓冲区设置不合理和分区片段化等问题。实验区平均比例也要高于核心区和缓冲区,超过其总面积的1/3。在功能区划调整时,超过一半的自然保护区调减了其总面积。功能区划调整的主要原因涉及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保护区内工程建设项目和矿产资源开发等。未来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或调整应更多地关注于其管理目标、连通性、最小面积、与相邻保护区的协调、功能分区的有效性以及相关科学理论的验证等。  相似文献   

14.
以2012年塞罕坝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底,结合塞罕坝地形地貌特征等自然条件和森林经营传统等方面因素,划分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景观林区、生态防护林区和商品用材林区4个林业功能区,并分析了各区的森林资源现状与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区人工林天然化、景观林多层次多树种改造、防护林控制皆伐性采伐、用材林市场化经营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5.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是制定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计划 ,实现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 ,综合开发以及周边区综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应用生态系统及生态经济系统理论和方法 ,按照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的原理 ,在系统结构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云南省级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设想及分区系统。并以此作为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内容,影响着人类的长远发展。自然保护区森林生 态系统具有复杂性及经济性的特征,因此需要运用多种指标与方法对其实施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 估。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研究,在综述了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分类、评估 方法以及指标体系等各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主 要指标的计量方法、原理以及优缺点进行分析。最后,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体系的构建进行探 讨,并且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模型化与精准化以及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方面进行展望, 以期丰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东大山天然林区及周边森林植被的特征,生物多样性所受到的威胁,提出了扩大自然保护区、实现社区共管、进行封山育林等的植被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管理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国内外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提出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是“位于保护区边界外一定距离内的区域”,实施周边地区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理论和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实践周边地区管理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各利益相关群体是主体;周边地区管理计划既是一个独立的区域综合发展计划,又是保护区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工布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省级工布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林芝地区,保护区总面积21558.16km^2,是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始天然林生态系统。具有物种资源丰富,珍稀濒危种多,旅游资源丰富等特点。分析了保护区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杨华 《林业科技情报》2011,43(2):14-15,19
根据五大连池风景自然保护区的概况,论述了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植物资源现状以及在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五大连池风景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恢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