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增加花生饱荚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而为大面积提高花生单产开辟新的途径。七三年我县在花生重点产区,对花生施用石膏进行多点试验。选择不同土质、茬口、施肥管理水的田平块,设置七个试验,十四个处理,每处理面积为0.1-0.5亩。试验田的土壤呈比较强的石灰反应,PH值8左右,水溶性钙(Ca)含量为0.044—0.077%,含NO.052—0.06%,有机质为0.519—0.790%,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花生高产规律,研究高产栽培技术,1976年以来我省进行了一些花生高产栽培试验,获得了亩产八、九百斤的结果。经过不断总结经验,近两年来有13个县(市)44个大队农科队,67块高产田,面积140.2亩,亩产在千斤以上,其中经省、地、县有关部门联合验收的有43块,面积98.96亩。莒县碁山公社蜂峪大队有1.22亩,亩产达到1303.2斤。现就两年来亩产千斤花生的资料加以整理,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钾是农作物主要营养元素。随着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复种指数和化学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钾素供应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近几年陆续报道了土壤缺钾和钾肥肥效研究报告,长江流域以南大豆产区和辽宁省报道了大豆钾肥增产效果,我所1973—1974年湖北省组织的多点试验,初步研究了几种土壤上的大豆钾肥肥效。为了探讨钾素供应状况及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钾肥施用条件以及植株钾素营养诊断,于1977—1978年在湖北省孝感县新铺公社联盟大队进行了田间试验,在所内设置了盆栽试验。本文就两年试验部分内容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4.
花生是合浦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20万亩上下。近几年,花生施肥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但很多农民为了方便起见,少施甚至不施有机肥,在化肥施用上,无论是高产田、中产田或低产田都搞平均施用,结果经济效益不高。为了探索花生经济合理施肥的有效途径,我们于1984~86年进行了花生产量与土壤肥力的相依关系及对当年施肥的依赖程度作了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钙素是花生需求量仅次于氮、钾的重要营养元素。我区地处东南沿海,是我省花生主产区,同时盛产牡蛎,其壳经焙烧加工而成的壳灰粉价廉质优。为了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钙肥资源,进一步提高花生单位面积产量,我们开展了花生施用壳灰的效果及其施用技术的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产量效应及生理功能 据已发表的资料,来自亚洲、非洲、南北美洲的所有试验报告,几乎无一例外地证明施钙对提高花生产量和改善花生品质有其重要意义。美国七个花生主产州以石膏为钙源进行施肥所得的结果也全部为正反应。未收录到欧洲国家关于花生施用钙肥增产效益的试验报告。花生施用钙肥的增产幅度虽然地区间、年度间的结果很不一致,但多数肥料配合的复因子试验有规  相似文献   

7.
我县是江苏省花生重点产区之一,历史上就有种植花生的习惯,一般年份播种面积在8万亩左右,大部分种植在黄河故道、盐河沿边及涟西片沙碱土地区,土地瘠薄,施肥水平低,产量低而不稳。近年来,为提高花生单产,增加早果,创造高产典型,更有效的、合理的、经济的施用钾肥,为大面积花生增产开辟新的途径提供科学依据,今年我们在花生重点产区成吉、双河等公社,选用不同品种、土质、施肥水平的田块,对花生施用钾肥进行了多点试验。  相似文献   

8.
花生地膜复盖是一项增产的新技术,80年我们在祝家公社上高土一队搞了9.6亩栽培试验,取得单产505~525斤的好收成,比一般生产田增产36%~63%。 为了推广花生地膜复盖生产技术,在区科委的主持下,我们农业局、区技术推广站、祝家公社农科站一起与祝家公社上高士一、三队,王滨公社尖山子二、三队,满堂公社家沟生产队,高坎公社腰沟二队及上高士一队社员建立了“科技户”一共签了26.5亩花生地膜技术承包合同,并承担了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施肥量、不同密度4个试验内容。  相似文献   

9.
花生是我县的主要油料作物,历年种植面积在三十万亩左右,大部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由于土层瘠薄,蓄水保肥能力差,因此,干旱仍是影响花生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改变那种“风调雨顺产量高,迂到灾害就跌跤”的被动局面,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一九七八年我们做了喷灌,滴灌的效果试验,现将试验考查结果简报如下:(一)花生喷灌的效果喷灌在我县近年才开始应用,七八年花生喷耀面积在四千亩左右。许口公社西批石头大队种三百六十亩花生,其中喷灌  相似文献   

10.
花生叶斑病在我区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一般因病减产10—20%,严重达30%以上。为了有效地控制叶斑病的危害,提高花生产量,全区自1974年开始对该病进行了系统观察和试验,并开展了大面积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 一、防病效果及增产原因分析 近几年,花生叶斑病越来越重。1981年全区发病面积达338万亩,占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1.
花生施用不同钙质肥料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花生施用碳酸钙、石膏、草木灰和牡蛎壳粉等钙肥比对照增产16.86%~17.74%,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但不同钙质肥料之间差异不显著。施用不同钙质肥料的花生籽仁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相反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三氯苯甲酸(TCBA)是一种新的植物生长刺激素。我们于1973年开始试制,1974、1975年分别在庄河、铁岭、法库等县进行了应用试验,取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 1.试验方法:分别用100、200、300PPM的三氯苯甲酸,在花生的始花或盛花两个不同时期各喷一次,取30株测定生长发育情况。 2.试验结果:用100、200PPM三氯苯甲酸在花生始花期(7月15日)喷洒的试验结果表明:100~200PPM三氯苯甲酸对花生生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其中200PPM处理的第一对侧枝平均长度比对照提高12.58%,百果重增加16.0%。  相似文献   

13.
迁安县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全县共有耕地77.5万亩,历年播种花生面积23万亩左右。为了探讨新的花生增产途径,1981年,我们搞了2.4亩的塑料薄膜覆盖栽培试验获得成功后,1982年在扣庄公社的扣庄大队和东晒甲山大队搞了1000亩花生地膜复盖栽培示范,根据县、社、队联合验收结果,复膜花生平均亩产551.8斤,比不复膜的平均亩产344斤增产207.8斤,增  相似文献   

14.
花生地膜复盖,是花生栽培技术上的一项改革。1979年辽宁、山东等省首先在我国花生栽培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80年,我省在农业厅主持下,以兰考、开封等5个县为基点,进行了小面积的示范性试验,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1981年,又将试验扩大到郑州、民权、汝阳、淮阳、原阳等22个县、市,面积约120余亩,为1980年的24倍。为了进一步研究这项栽培技术的应用范围,提高花生地膜复盖的增产效益,现将我省有关试验结果并参考外地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提出几点粗浅看法,供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李亚贵 《作物研究》2001,15(2):24-25
为了解石膏在花生生产中的效果,1998年在邵阳以六月籽为材料进行了不同石膏施用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红壤旱地种植花生,每公顷施用石膏粉225kg,基本能满足药生高产优质对S.Ca的需求,与对照相比,花生平均增产22.6%,脂肪产量增加38.5%,饱果率增加10.5%,每公斤果数减少11.5颗,且果荚外观明显改善。花生所吸收的硫S.Ca主要分布在果荚中。  相似文献   

16.
蚕粪是优质的完全肥料,含主要营养元素约为N3—4%,P_2O_5—2.5%,K_2O1.5—2.0%外,还含有叶绿素和吲哚乙酸(IAA),尿酸(Uric acid)的衍生物。最近发现尚含有一种新的梢物激素——正三十烷醇(T.RIA)等。都对植物有极性传导的生长刺激素的效应。 我省1973—1974年在大面积水稻生产上施用蚕粪液获得普遍增产,增产幅度为5—25%左右。本试验以应用蚕粪提取液对花生进行浸种及根外喷施处理,作多因子,多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以探索蚕粪提取液喷施春花生的最适时期和浓度的增产效果。并初步探讨大田农作物在正交试验上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前言 花生根瘤菌肥料,于建国初期就在我省进行了生产、示范和推广,仅据1950—1957年统计即生产推广施用面积达1980余万亩。随着根瘤菌肥料的生产和推广,进行了大量的施用效果和施用条件的试验研究。通过实践证明:花生使用根瘤菌肥料增产效果明显,而且比较稳定。近几年来,除继续鉴定、推广花生根瘤菌不同菌株的增产效果外,进一步研究了根瘤菌与花生的氮素营养关系,从而为花生高产栽培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覆膜花生氮磷钾施用效果及最佳用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覆膜花生施用氮磷钾效果,并为培创覆膜花生高产田提供经济有效的科学依据,于1996年在所内进行了覆膜花生氮磷钾施用效果最佳用量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处理本试验在每公顷施优质圈肥7.5万公斤的基础上设置了5个处理:①N0K0P0(CK);②...  相似文献   

19.
我县系福建省主要花生产区之一,历年来产量一直保持在250斤左右。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我县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教导,1974年我们就开展对花生根瘤菌剂和钼肥拌种的试验研究工作。三年来,根瘤菌剂应用推广的面积达五万余亩,生产实践证明花生拌根瘤菌剂能获得5—15%的增产效果,钼肥拌种也取得可喜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在冀东无石灰反应的草甸褐土上施用不同量石膏,花生积累钙素的主要部位均为叶片,其次是茎部;积累镁素的主要部位为叶、茎.其次是仁.花生植株吸收钙素的高峰在结荚期,营养体在花针期,而生殖体在结荚期.施用石膏可显著提高荚果产量,施用360kg/hm2的增产最高.花生植株及各器官的钙素吸收积累量与石膏用量呈极显著直线相关.荚果钙积累量占全株总钙量的比例随石膏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大量施用石膏会加剧Ca2+和Mg2+的拮抗作用,降低植株Mg2+浓度,造成隐性缺镁,降低荚果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