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木耳代料栽培产量高,经济效益高,木耳品质好,可以人为集约生产,但技术难度大,稍有某一技术环节掌握不好,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甚至完全失败而亏本。为使这一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笔者经过3年实践探索,总结以下稳产高产技术,以确保黑木耳代料栽培成功。1 选用优良菌株 选用优良菌株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的稳产高产首要措施。优良菌株应该具备行之有效适宜本地区气候条件,适宜代料栽培,抗污染力强,耳朵大,肉质厚,颜色黑等优点。根据笔者的实践,头潮耳本均朵重4~6克,每袋收9~10朵,平均可达40~50克(菌袋培养料重400克)。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草菇高产、稳产的栽培工艺,1998年从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中心引进菇类有益菌981回接堆料,进行堆制发酵和栽培试验,获得显著增产效果,现把试验结果报道于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981菌株由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中心提供;草菇杂交菌株“农大1号”...  相似文献   

3.
经过四年试验得出:(1)新筛选出的AP01等黑木耳菌株是适合于多种代料栽培的优良菌株。在五节芒、稻草和木屑等培养料上,表现高产优质。(2)利用五节芒粉、稻草粉为主要代用料栽培黑木耳,取得了100kg干料产干耳高达7.6~12.5kg的新水平。(3)堆制发酵处理是控制污染的有效方法,可使污染率从25%降至5%以下,并且具有增产作用,增产率平均在25%。(4)露天出耳秋季比春季好,产量高31.5%。  相似文献   

4.
通过引进菌株——姬松茸“岩出101株”的复壮、扩繁、培养及保藏,采用常规生物学特性试验观察和栽培试验分析,确定和掌握该菌株的形态特征、生态因子、生长特点及适宜培养基等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黑木耳代料栽培是近年来着重推广的一种新的栽培技术。不但可以利用农林副产品为原料,节约大量的林木资源,而且不受地区的限制,山区、平原和城镇均可进行生产。代料栽培,环境条件便于控制,生产周期短,产量比较稳定,为发展我国黑木耳生产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代料栽培食用菌在生态农业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业在生态农业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食用菌生产分为传统的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段木栽培是一种古老的栽培方式,一般采用10年生左右的实生树和萌蘖树。代料栽培是利用棉壳、玉米芯、甘蔗渣、甜菜渣、酒渣、各种作物秸秆,以及废纸、树叶等各种农、林、工、副业的有机废物和下脚料栽培各种食用菌。尽管代料栽培已获成功,并迅速在国内推广,但就其商品价值来说,仍以段木为佳,尤其发展外贸商品的高利润,诱使那些利欲熏心的人,不顾资源的严重浪费,过度砍伐,形成一种掠夺式的生产方式。自1973年能源危机发生后,唤醒人…  相似文献   

7.
黑木耳Au962菌株是我所从全国七省市引进及采集野生种中筛选出来,经提纯、复壮获得的新菌株,届中温型品种,具有菌丝生长健壮、出耳齐、早、抗杂性强,耳片黑大、肥厚,产量高等特点,适合于代用料栽培。1生物学特性1.1营养:菌丝体分解、吸收利用木屑、玉米芯原料中的有效成分能力较强,它们能够提供给菌丝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碳源,添加效皮、米糠、豆饼粉补充氮源及微量元素的不足,从而促进菌丝生长,缩短出耳期,提高产量。呈.2温度:拘于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4—28℃,菌丝生长温度为5—30℃,最适温度22~26℃,5℃以下菌丝生长极…  相似文献   

8.
以引进的4个大球盖菇菌株为对象,观察在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以及栽培种培养基上菌株的菌丝生长状况,在栽培料上进行了产量试验。结果筛选出2个适宜东北地区栽培的大球盖菇优良菌株,其菌丝生长均匀、浓密,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子实体丛生,菌盖酒红色,菌柄粗壮。  相似文献   

9.
<正>湖北省作为中国黑木耳的主产区之一,一直以椴木栽培为主。华中农业大学和有关科研单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行过代料栽培的试验,并获得成功,但由于当时市场对代料木耳产品的认可度较低,规模化栽培的关键技术还欠成熟,因此代料栽培黑木耳未获得大面积推广应用。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由于市场对木耳的需求量增加,同时南方木耳老产区耳木资源逐渐匮乏,产量下降,东北代料栽培技术逐渐成熟并获得大面积推广。南方各省在借  相似文献   

10.
黑木耳是黑龙江省的品牌产品,具有质量好,销路广的优势。由于长期进行段木栽培,耳木资源已日趋减少,远远不能满足栽培的需求。多年来,国内许多地方曾进行了大量的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研究,但存在几个关键问题:①黑木耳子实体丛生,产品重量差;②是出一批后培养基易酸化腐烂,效益欠佳;③菌糠处理不当造成环境公害,影响周年生产。为了解决黑木耳代料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使代料栽培黑木耳能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益。经多年观察,就模式及管理技术方面介绍如下:1栽培季节根据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要求,结合黑龙江省地区气温变化规律,一年可分两季栽培收…  相似文献   

11.
较详细地介绍了黑龙江省亚布力林区应用比较广泛的黑木耳栽培技术——代料栽培新技术。指出木耳代料栽培中有吊袋、坐袋、串袋、菌砖等几种方式,其中以吊袋和坐袋两种方法较普遍使用,并对其工艺流程、季节选择、菌袋制作、栽培管理等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主要产区为东北,且具有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益气补血的功效,现已成为黑龙江省主要农业产业及创汇产品之一。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工栽培出现历史性转变,从段栽培走上代料栽培、大大缩短栽培周期。从而带来新一轮消耗森林阔叶资源,来换取经济效益浪潮。按生产量20kg木耳,消耗1m^3材料计算,我省森林资源能支撑多久,为此寻找代料栽培,利用农村废弃物栽培优质木耳是黑木耳产根本出路,现将进行利用废弃秸秆生产黑木耳及筛选工艺措施试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对粉拟青霉菌菌株的毒力复壮技术和其复壮菌的应用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经不断的探索获得了粉拟青霉菌复壮用的Pf-Ⅱ号培养基,对其复壮菌株作室内及林间的毒力测试,结果显示:(1)经复壮后的粉拟青霉菌菌株对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感病死亡率为88.5 %,比未经复壮的菌株感病死亡率48.8 %提高了39.7 %.(2)林间温度对粉拟青霉菌使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感病死亡的影响不明显,但林间使用该菌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适宜温度为15℃~20℃;粉拟青霉菌致使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感病的死亡率与林间相对湿度成正相关,最适相对湿度为90 %~95 %,下限不能低于80 %;1月中旬、6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应用粉拟青霉菌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的最佳时期.用复壮后的粉拟青霉菌菌粉在云南省沾益县西平镇文家坟、火石梁子的150 hm2蠹害林区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进行防治.其林分的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受害株率由防治前的32.9 %降至4.6 %,受害株减退率为86.1 %,进一步表明:用毒力复壮后的粉拟青霉菌,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虫虫害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是食用菌主要生产品种。为了大面积推广,提高代料栽培的生物效率,我们于1987年进行了不同培养料配比栽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武陵山区代料栽培食用菌的优势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食用菌栽培的现状,着力指出必须大力推广食用菌代料栽培,才能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态效率,保证食用菌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并就推广食用菌代料栽培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采用2种方法复壮马尾松毛虫球孢白僵菌菌株BD-10-4,虫尸复壮法获得产孢量最高的菌株为BD-7-2,产孢量为(66.67±0.60)×108个/m L,是BD-10-4产孢量的近2倍;活虫复壮法获得产孢量最高的菌株是BD-8-5,产孢量为(54±2.11)×108个/m L,是BD-10-4的1.5倍。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BD-7-2的毒力最高,LT50值为3.94 d,其次是BD-8-5,LT50值为5.08 d,毒力最低的是菌株BD-10-4,LT50值为5.13 d。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发利用我区农副产品下脚料,我们于1987年开始了以葵花籽壳为主料栽培香菇的研究,取得了预期效果.1988、1989年大面积栽培试验,取得了成功.试验表明用粉碎了的葵花籽壳和少量棉籽壳混合栽培香菇,菌丝生长旺盛,出菇早,子实体质地好,产量高.1990年对香菇代料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8.
对完达山瓦尼木层孔菌分离菌株的菌丝体、野生子实体和代用料栽培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矿物质及主要药用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瓦尼木层孔菌菌丝体、代用料栽培子实体及野生子实体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营养成分及主要药用成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利用菌草为木屑替代料栽培黑木耳,设置栽培试验配方比例,进行菌包成本、产量、营养成分、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菌包成本节支10%,产量增产9.4%,黑木耳品质明显提高,纯收益增长427.27%。说明菌草做为部分替代木屑栽培基质的代用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德宏热带农业研究所通过7年的栽培,总结出小粒种咖啡Catimor CIFc7963(F6)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选育壮苗,深槽重肥,合理密植,自然荫蔽,虫害防治,覆盖免耕,更干复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