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东省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对广东省森林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货币计量化评估。结果表明:至2004年末全省森林的生态效益价值为涵养水源效益1636.80亿元、保持水土效益4.04亿元、净化环境效益9.21亿元、固碳放氧效益3690.33亿元、转化太阳能效益683,55亿元、森林游憩效益23.00亿元、保护生物多样性效益99.04亿元,减轻水灾旱灾效益59.42亿元。统计广东省森林的生态效益价值总值为6205.38亿元。  相似文献   

2.
以小陇山林区森林资源数据,采用现代森林生态效益计量评价理论和方法,对小陇山林区的森林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估计算,年平均总效益值为25.57亿元。其中直接效益为2.20亿元,净化水资源、森林蓄水、防止泥沙、固土、保肥、改良土壤、固碳、释放O2、吸收SO2、野生生物保护、病虫害防治、游憩效益等公益效益为23.37亿元。直接效益与公益效益的比值为1?10.64。  相似文献   

3.
采取替代市场技术,用影子价格和成本费用等方法,对森林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释放氧气、动植物保护、森林旅游、增产粮食及减尘降噪等主要生态功能进行了初步测评,测算出辽宁省森林年生态效益为553.85亿元,占总体效益的96%,森林直接经济效益占总体效益的4%。  相似文献   

4.
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计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森林多种生态效益的分析,确定计量森林生态效益的因变量指标集为:涵养水源效益、保持水土效益、抑制风沙效益、改善小气候效益、吸收二氧化碳效益、净化大气效益、减轻水旱灾效益、游憩资源效益和野生生物保护效益。同时,从影响因变量的众多因素中筛选出主要变量建立自变量集,并将之划分为区域自变量(经度、纬度、海拔、年降雨量、年平均风速和年≥10 ℃积温)和林分自变量(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被率)。按照以上建立的计量指标体系,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计量的多元线性模型。利用该多元线性模型对我国森林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计量,得到我国森林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为7 238.1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07%。  相似文献   

5.
借鉴国内著名森林生态专家关于森林生态作用计量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大兴安岭森林的实际特点和生态作用 ,首次对大兴安岭林区主要生态效益进行计量与评价。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了定量。大兴安岭森林的主要生态效益 :纳碳贮碳效益值为 68.2 5亿元 / a,制氧效益值为 3 5 .44亿元 / a,涵养水源效益值为 5 7.3亿元 / a,合计 1 60 .99亿元。是 40年来年平均木材销售收入的 1 4.6倍  相似文献   

6.
根据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环保监测样点的监测结果和广西大明山、湖南朱亭县等不同森林类型的定位研究材料 ,采用“等效益替代原则” ,定量分析和评价了国家造林项目实施和建成后的生态效益 ,为正确地指导人工林建设和保护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 .项目实施 5年来产生生态效益为 59163万元 ,其中 ,保土效益 1681万元 ,水源涵养效益 2 84 7万元 ,保肥效益 1385万元 ;项目建成后热带和亚热带片项目区每年涵养水源效益 15756万元、保土效益 630万元、保肥效益 2 75万元 ,生态效益合计1 9亿元 .利用世行贷款营造大面积的人工林由于严格地执行了“国家造林项目环境保护规程”不仅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而且能产生较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州森林效益计量及经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等效益转换和货币置换,将森林多种效益币值化。计算出黔东南州森林年总效益为115.09亿元,生态公益效益101.65亿元,占总效益的88.32%;经济效益13.44亿元,占总效益的11.68%。森林生态公益效益与经济效益比为7.6∶1。  相似文献   

8.
利用国内外的评价指标,对会泽县森林的公益(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表明森林的生态、社会效益达11.0亿元,占综合效益的92.1%,直接经济效益0.94亿元,占综合效益的7.9%,而木材收益只相当于综合效益的3.9%;森林的公益效益相当于同年直接经济效益的11.65倍,是该县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93.6%,农业生产总值的2.47倍;森林的综合效益是近20年县财政造林投入的106倍.充分说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楚雄州森林生态效益的初步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楚雄州的森林生态效益进行初步估算结果,其森林蓄水能力为4.16亿m~3,效益达126834.3万元;保土效益17700万元;保肥效益82085万元;增产效益8767.79万元,可定量计算出的以上森林生态效益的总价值达235387万元。因此,建立合理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国内外的评价指标,对会泽县森林的公益(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表明:森林的生态、社会效益达11.0亿元,占综合效益的92.1%,直接经济效益0.94亿元,占综合效益的7.9%,而木材收益只相当于综合效益的3.9%;森林的公益效益相当于同年直接经济效益的11.65倍,是该县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93.6%,农业生产总值的2.47倍;森林的综合效益是近20年县财政造林投入的106倍。充分说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生态林业工程水土保持效益计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影响水土流失因子的分析,确定出影响水土流失量的区域自变量和林分自变量,建立起森林水土保持效益的整体扩散模型。应用STATISTICA软件包对模型中参数进行求解,得到幂函数形式模型。采用对比法计算出森林的保土量。并且进一步核算出三个生态林业工程区内森林水土保持效益的经济价值,结果分别为:三北地区:1.134亿元,长江中上游地区:0.722亿元,沿海地区:0.2463亿元。  相似文献   

12.
森林社会经济效益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森林效益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林业经济研究的热点,特别是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定义和内涵尚无统一定论,而与此密切相关的森林社会经济效益常被认为是森林经济效益和森林社会效益的相加。文中在分析已有文献中森林经济效益和森林社会效益定义与内涵的基础上,以森林外部性和森林对社会经济产生作用的直接性或间接性为依据,对森林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解释,并结合其与森林经济效益和森林社会效益的关系提出狭义的森林社会经济效益和广义的森林社会经济效益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阿尔乡沙地围封治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阿尔乡是辽宁省彰武县沙地分布最集中的地区。2003年对453 hm2沙丘进行了围封治理。结果表明,通过实施围封禁牧、植树造林等措施,经过4 a,流动沙丘面积由40 hm2减少为7 hm2,植物覆盖度由61.7%增加到72.7%;半固定沙丘有机质含量提高0.033%,固定沙丘提高0.234%~0.536%;2004—2006年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34.4万元,间接经济效益为408.6万元,产出与投入的比值达6.8。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西省2005~2010年度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危害程度,按照相应的公式进行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按照倍数法进行生态价值损失评估。结果表明:近年来我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造成的年均损失超过186 989.6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26 712.8万元,生态价值损失超过160 276.8万元。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塔城地区为例,用生物量的方法,分树种、龄级分析探讨塔城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第一轮补助到期生态林所获得的碳汇效益,进而对新疆退耕还林碳汇效益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新疆退耕还林工程具有巨大的固碳能力,碳储量为476万t;以瑞典碳税法计算,碳汇效益为57.1亿元。  相似文献   

16.
茶油深加工项目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树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经济林树种,通过采用静态和动态分析相结的方法对茶油深加工项目进行效益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项目经济效益显著,投资风险小,且具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的推广和实施,有利于促使农民脱贫致富,促进茶油资源的产业化发展,间接保护生态公益林,并对广西生态与工业协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8年衡阳市林业低温冻害灾情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阳森林覆盖率为36.81%,受2008年初的低温冻害影响,全市林业经济损失惨重.从损失的地域分布来看,南部最严重,北部南岳损失相对较轻,无因灾导致地类变化.全市林业损失为6 627 477.00万元,其中直接经济受损占9.57%,生态效益损失89.45%,社会生产投入损失为0.98%.因此对林业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损失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枸杞种植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枸杞不仅是盐碱地利用的重要经济树种,而且也是重要的生态树种。它具有较强的改土和保持水土作用、以及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分析河套灌区盐碱地枸杞的种植效益,结果表明:种植枸杞3年,0~40cm土壤由表层向下分别脱盐77.97%、69.19%、44.98%,且Cl-、SO42-、Na++K+下降较为明显;枸杞是河套平原传统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每公顷的纯收益约在35 898.7~43 110.7元之间;同时,它在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