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省冬小麦氮磷钾肥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的最佳施肥量与施肥模型,采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对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栽培施用的氮、磷、钾肥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产量差异很大,表现为山前平原区低平原区太行山丘陵区滨海平原区,且各地区小麦田施肥区较不施肥区的增产量和增产率顺序均为NPK配施 NP配施 NK配施 PK配施;低平原区、山前平原区、太行山丘陵区和滨海平原区冬小麦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00. 77,201. 18,151. 07,150 kg/hm2,最佳施磷肥量为144. 23,140. 44,98. 37,120kg/hm2,最佳施钾肥量为144. 23,140. 44,98. 37,120 kg/hm2。4个生态类型区土壤的供肥能力均表现为:钾肥磷肥氮肥。按照地区进行排序,土壤供氮肥能力依次为太行山低平原山前平原滨海平原,供磷肥能力为太行山山前平原低平原滨海平原,供钾肥能力为低平原太行山山前平原滨海平原。在不同生态类型条件下,冬小麦的氮、磷、钾肥的肥料农学效率存在明显差异,除山前平原外,其他均表现为磷肥最高,钾肥最低,氮肥居中。综合分析认为,在低平原、太行山丘陵和滨海平原区域,应重视磷肥的施用;山前平原地区增加氮肥的施用量,能够有效提高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
《新疆农垦科技》2011,(5):74-74
多年来,在果树施肥的位置上一直沿用在树冠外沿施肥的方法,特别是在栽培密度大、土层深厚、肥沃的平原地区,都有不同程度出现了根系外延、树冠庞大、枝头交接、外部郁闭、内膛空虚、花芽不充实、结果部位外移、产量低和质量差的现象,这与施肥的位置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前言河北省低平原属半湿润易旱区,有耕地4283万亩,旱地半旱地占80%以上,属中低产地区。由于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资源超采,使金省水浇地面积以年减少37万亩的速度下降,早地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龙头。受自然降水条件限制,低平原区旱地农业有别于西北地区旱地农业,比较系统成功的旱农技术措施尚未完善。为此,我们于1984~1990年在河北省低平原枣强县,对雨养农田水分利用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药用植物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根据大量的调查和有关资料,对湖北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按山区、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地区的区划进行了论述。并对在省内分布较广的主要药用植物分布作了综合介绍,提出了保护野生资源,积极引种栽培,大力开发地道药材,提高药用植物的研究、生产管理水平,纵深开发,进行必要的信息引导第一系列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省除了部分地区产“宜昌红茶”和“老青茶砖”外,绝大多数地区都是产绿茶。因为茶区地理条件不同,使绿茶的品质各有千秋。总之,平原和小丘陵地区的绿茶较高山茶要差,香低、味淡、苦涩、不耐泡,特别是夏茶。  相似文献   

6.
基于灰色局势决策模型的作物空间布局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南部平原主要分为太行山山前平原区、黑龙港低平原区、滨海平原区。本文以栾城、南皮、海兴作为不同平原类型的代表,以农民收入、生产成本、单位面积耗水和生态服务功能作为目标,采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对农作物空间布局调整的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灰色系统研究作物空间布局的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2)河北南部平原地区应该限制小麦的播种面积;(3)栾城县应适当扩大玉米、大豆、油料的种植;南皮县加大棉花和大豆的种植面积:海兴县扩大大豆、棉花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7.
山地农业的春季冻害和倒春寒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象中尺度自动站资料和灾情信息,将丽水市农业生产分为平原地区、低海拔山区、中高海拔山区3种类型,结合山地特点,对2010年两次倒春寒的天气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倒春寒对农业危害非常大,两次倒春寒的受灾机制和受灾强度不同,不同海拔地区的气象要素和受灾情况的差异性也很大,3月春季低温对平原地区的影响与4月倒春寒天气过程对中高海拔山区的影响基本相当,且明显弱于其低海拔、中高海拔地区的影响;(2)倒春寒天气发生前开展有针对性服务和预防准备以及开展规模化的大棚种植等措施,对提高山地农业倒春寒及春季低温冰冻天气的防御能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低平原地区水耕人为土分布的空间规律,以宁绍平原为例,探讨了成陆时间和沉积环境对水耕人为土性状与剖面发育的影响。田间调查表明,宁绍平原因成陆时间和成因的差异可被划分为近代浅海沉积区、低洼湖沼沉积区、古水陆相沉积区和古滨岸河湖沉积区等4种沉积环境,相应地分布的水耕人为土类型及性状有较大的差别。近代浅海沉积区主要分布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其性状变化与海涂围垦时间有关。低洼湖沼沉积区主要分布普通潜育水耕人为土或底潜简育水耕人为土,其性状的差异主要与距古湖沼中心距离有关。古水陆相沉积区主要分布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局部区域因上层滞水可形成铁聚潜育水耕人为土。古滨岸河湖沉积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或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研究认为,通过沉积环境的识别有助于低平原地区水耕人为土类型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正>山区受地理条件、生态环境、劳力结构、消费市场、交通信息等因素影响,发展蔬菜产业在基地建设、适宜规模、品种选择、种植方式、销售渠道等很多方面,与平原大型蔬菜基地都有很大不同,其他地区成功经验、思维方式、发展模式虽然值得学习、借鉴,但是不能照抄照搬。不少山区在发展蔬菜产业上,没有充分发掘自身优势,结合地方实情,应探索适合山区的特色化发展道路,而是不自觉地套用平原发达地区经验,结果使产业发展陷入种种误区,严重地影响到基地效益的发挥和  相似文献   

10.
评价区域土壤基础肥力差异、明确土壤肥力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对农田土壤培肥和优化养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5—2013年在冀中南山前平原和低平原区开展的967组“3414”夏玉米田间试验,系统分析了河北冀中南山前平原与低平原基础地力差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冀中南山前平原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均高于低平原,速效钾含量略低于低平原;山前平原玉米基础产量6133 kg/hm2,高于低平原的5815 kg/hm2。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为71.2%和69.0%;山前平原在不施肥条件下获得高产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最小值分别为14.9 g/kg、1.07 g/kg、19.1 mg/kg和127 mg/kg,低平原则为16.0 g/kg、0.76 g/kg、18.8 mg/kg和106 mg/kg。影响山前平原玉米基础产量的主要肥力因子是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影响程度分别为38.6%和24.8%;影响低平原玉米基础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影响程度分别为45.0%和32.2%。本研究表明,山前平原土壤培肥要以稳定和提高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为主攻方向,低平原则要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为目标。  相似文献   

11.
平原灌区、局部洼地、沿海低地等处的日光温室,由于受特定的地理位置影响,气候条件独特,加上长年的覆盖栽培和灌溉不合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表层或土壤中盐分积聚,这种现象被称为次生盐碱化。种植蔬菜的日光温室发生次生盐碱化后,蔬菜植株生长不良,给  相似文献   

12.
<正>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区,是黄淮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伏状,属于中纬度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较多,四季分明。全市小麦常年种植面积220多万亩,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主要土壤类型有: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和水稻土。笔者从2011-2017年进行了7年的田间调查,并与基层农技人员座谈,发现本市经常发生冬季死苗现象,尤其是上  相似文献   

13.
为了区分石家庄地区山区和山前平原气候的异同,促进该区域现代化农业的合理布局和进一步发展,利用石家庄地区3个山区气象站和3个山前平原气象站1964—201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标准差、Mann-Kendall突变检验、皮尔逊系数等统计方法,分析了石家庄山区和山前平原气候的差异。结果表明:石家庄山区与山前平原的年平均气温和各季平均气温都呈升高趋势,山前平原气温的上升趋势和波动性高于山区,随时间序列变化的突变晚于山区,但气温显著升高的时间早于山区;山区的降雨量全部呈减少趋势,山前平原除冬季呈减少趋势外,其余均呈增加趋势,2个区域降雨量的趋势变化都不显著,山区降雨量的波动性高于山前平原;2个区域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山区日照时数的波动性高于山前平原,随时间序列变化的突变晚于山前平原。该研究可为太行山中段东麓的山区和山前平原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提供气候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脱毒早熟马铃薯在不同海拔地区联动繁育的不同世代种薯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海拔秋繁脱毒早熟马铃薯不改变其种薯的经济性状,秋繁的原种和一级良种产量高、病毒病少,二级良种产量显著降低、病毒病大幅增加;不同世代的产量顺序为:一级良种>原种>二级良种>原原种。根据试验结果和生产实际,提出了利用低海拔秋繁联合高海拔春繁建立"一种二繁、一调二种"的联动繁供体系,以此来解决脱毒种薯制约低山平原地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种业导刊》2008,(6):47-47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郑州召开的全国平原林业建设现场会上说,发展平原林业,构筑良好的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对于改善农田小气候,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减轻干热风、倒春寒、霜冻。沙尘暴等灾害性气候的危害具有特殊作用。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全国平原地区已基本建成农田防护林体系,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绿色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16.
海河低平原区小麦玉米套种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隋鹏  陈阜  高旺盛 《作物杂志》2000,16(2):10-12
对海河低平原景县地区小麦—玉米平播、小麦 /玉米套播两种模式的产量、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当地光温水的资源特点,套作方式明显优于平播,套播产量比平播增加14.3%,经济效益提高8.6%,当地实行小麦玉米晚套播种植方式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王文士 《作物杂志》1991,7(2):16-17
牡丹江军马场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海林县境内,属于东北东部山地向东北北部平原过渡的低山丘陵漫岗地区。土壤类型大部分为岗地白浆土,pH值6.5~7。属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10℃的年积温2300~2500℃,年降水500~550毫米,无霜期110~130天。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春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枣庄市的台儿庄、峄城、滕州等地的农村,地下水位较低,他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起了壶形三合泥结构沼气池。这种池型比较坚固耐用、结构简单、省工省料、造价低、保温好,适用于平原、丘陵及黑土、黄砂土的地方建造。  相似文献   

19.
2003—2004年对河西走廊(祁连山北麓、中部走廊平原、北部荒漠地区)韭菜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南部祁连山区分布大量的野生韭菜,中部走廊平原栽培品种呈现多样性,北部荒漠地区分布有蒙古韭群落,阿尔金山东端没有发现野生韭菜。但由于过渡开垦、放牧,个别地区野生韭菜种质资源遭严重破坏,新品种的广泛推广,使得地方品种得不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20.
刍议新疆的平原水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原水库土坝较低,技术性不高,施工简单,投资省,见效快,是水利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在充分阐述平原水库建设的必要性和平原水库所发挥作用的基础上认为,山区水库代替不了平原水库。而对于平原水库下游地下水位抬高造成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平原水库水深较浅、蓄水面积广蒸发损失大的问题,目前都在研究探索中,并将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