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在不少茶文章中“工夫茶”、“功夫茶”的说法不尽一致:有的说“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好茶;有的说“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泡饮的技巧;有的说“功夫”是指茶,“工夫”是指冲泡技巧等等.但《辞海》缩印本503、509页“工”与“功”条目虽云两字相通,但又云:工夫:指所费精力和时间;功夫:指技巧.笔者拜访请教了张天福教授及武夷山的茶农、茶师,并结合当地方言说法,得出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2.
高峰 《中国茶叶》2008,30(6):18-19
茶为人类的健康饮品,茶文化的普及使人类精神文明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一位诗人曾给予茶树一个准确的定位:一棵永远的树。纵观古今中外,没有哪一种树能像茶树一样与人类如此密切相关。而人们在以茶论道、举杯品茗之时,都不会忘记在中华大地上有一位“以身许茶”,并且“终身事茶”,为中国茶叶事业奋斗不息的老人——张天福。张天福,福建福州人,1910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出生于上海,现代茶学家。80年来,他一直从事茶叶教育、生产、科研和茶文化传播工作,成果丰硕、业绩卓著。在即将迎来张老百岁华诞之际,编辑部特刊出张老的学生福建省农业厅高峰的《一棵永远的树》一文,以向读者展现张老追求事业的智慧与毅力,让读者感受“中国茶礼”的“俭清和静”,同时衷心祝愿张老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3.
孙松祥 《茶叶》2007,33(1):56-57
近读"茶叶"2006年一期凯亚先生题为关于"茶之为用……为饮……"的种种误解"写在拜读张天福教授函示之后"一文,思绪万千.凯亚先生写道:"上述函示拜读后,不由我思虑良久,心情怪不平静的.试想,虽然九十六岁高龄的张天福教授,迄今依然心系我国茶坛.既如陆羽茶经中某个段落的注释之事,何须他老人家那般烦心费神呢?然后他却又是电话,又是写信.其言传身教之风范,确乎不能不叫我感动无已唉……"[1].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凯亚先生发自内心深处对张天福茶界前辈的尊崇.同样也触动我心灵神经.  相似文献   

4.
<正>张天福先生仙逝了。他是"中国当代十大著名茶叶专家"中,享到"茶寿"的第一人。一位圆满的茶人。张天福一生几度在武夷山从事茶业生产、研究,为推进武夷茶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武夷茶人之后,我早就知晓其大名。上世纪80年代,我渐渐爱上了茶文化研究。为了搞清武夷茶业历史,1987年,我通过他人了解到张老的旧居地址——福州道山路隆普营。是年7月初,我利用出差的机会去拜访他,很快就找到其府。那是一座很有年头的福州民居,虽算不上大雅之堂,也非平凡屋舍。  相似文献   

5.
9月17日上午,由福建省农业厅和福建省茶人之家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五家单位协办的“张天福先生百岁华诞庆典”在福州西湖宾馆隆重举行。福建省副省长叶双瑜、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杨亚军、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土畜产进出口公司、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等领导与企业代表,以及茶业界专家学者、张老亲朋好友等300余人出席了庆典。  相似文献   

6.
丁俊之 《福建茶叶》2009,32(4):31-33
最近,我阅读了《茶世界》2009年第6期朱仲海文章:“金融危机下为何乌龙茶一枝独秀”。认为内容比较全面、中肯。近三十年来,我对乌龙茶作了专注性的探索。1984年我与黄瑞光应邀参加了张天福教授主持的“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成果鉴定会,感受到中乌龙茶已进入重大发展里程;1997年我在安溪召开的:“海峡两岸乌龙茶发展暨拓展国际茶业市场座谈会”上发言。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叶》2008,30(6):43-43
张天福教授是被《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列为当代十大茶界专家中惟一健在的一位百岁茶学家,被誉为我国茶界泰斗。他毕生事茶,在茶叶教育、科研、生产及茶文化传播等方面均取得前瞻性、创新性的成就,为我国茶叶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策划制作的“张天福百岁华诞暨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成立庆典纪念邮册”正式发行,邮册集中反映了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的人生历程和他所创办的具有七十三年历史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发展历程,以及他所倡导的“俭、清、和、静”的中国茶礼,  相似文献   

9.
9月 15日下午 ,在福州华侨大厦会议厅 ,福建省茶叶学会主持召开了祝贺张天福先生九十寿辰茶话会。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中 ,林心炯同志代表学会向张老致以亲切的祝贺 ,并介绍张天福选集主要内容。张天福 ,我国著名的茶学家 ,制茶和审评专家。六十五年来 ,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和科研工作。特别在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创制制茶机械、提高乌龙茶品质等方面有很大成绩 ,对福建省茶业的恢复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晚年致力于审评技术的传授和茶文化的倡导 ,取得显著成果。著有“台湾之茶业”和“福建乌龙茶”等。福建省科协党组书记、付主席林思翔 ,福建省…  相似文献   

10.
我的回忆     
张天福同志现任我所技术顾问。他是我所前身——福安茶业改良场的创始人,自一九三五年八月至今,五十年来,兢兢业业从事茶叶科研教学工作,是我国卓有成就的茶叶专家。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本刊特约请张老写了这篇“我的回忆”一文。  相似文献   

11.
刘启贵 《茶报》2004,(1):45-46
茶人楷模、茶界泰斗张天福茶学思想研讨会在漳州隆重举行,这是中国茶界一件大事、喜事。我谨代表上海茶人、上海市茶叶学会表示最最热烈祝贺!并祝大会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2.
英国人与茶     
林行止 《中国茶叶》2003,25(4):30-31
11969年年底,我为《明报周刊》写了一篇《由喝茶谈英国人的生活》的文章,四五千字,算是总结了我数年来对英国喝茶习惯的“研究成绩”;后来,笔者又读了一些书,每遇与茶有关部分,莫不慌忙注下眉批、折了页角。我对“英国茶道”的兴趣仍不削减,使我自己为这种“治学精神”而高兴!我不嗜茶,“奶茶”既非我所好,家乡的“工夫茶”与我亦完全绝缘。在英期间,由于看见英国人对泡茶是那么隆重其事,且各有各的“秘方”,各有各的一套“茶经”,渐渐引起我对“茶道”的兴趣,平时读书,遇有谈及茶的,都一一记下,态度严肃如同写论文,每与友侪闲聊,亦欢喜以此…  相似文献   

13.
闽山苍苍,闽水泱泱,斯文一脉,在福建,始终不断。其杰出者,必掷地有声,影响深远。默默耕耘于茶学天地的茶界泰斗张天福,其茶学精神如醇酒经年,甚值品味。中国是茶的故乡,福建是中国著名的茶叶大省,目前全省有300万人从事茶业和相关行业,占全省人口的十分之一。在这蔚为壮观的茶人大军中,张天福的名字何等响亮,数华夏茶人,象张天福先生这样事茶时间之长、涉猎的领域之广、培养的人才之多、茶学思想体系之深厚,无  相似文献   

14.
白云峰 《茶叶》2002,28(2):61-61
最近一、二年一些茶区开发"有机茶、无公害茶、生态茶"炒得很热乎,各地提法不尽相同,有的叫有机茶,有的叫无公害茶,有的叫生态茶,也有叫无公害(有机)茶,无公害(放心)茶,无公害生态茶,绿色食品茶等,"词儿"很多,弄也弄不灵清,可以肯定提倡开发这些产品的部门是清楚的,都有自己特定的要求和定义,但是,茶区基层干部和茶农不一定都很清楚,有茶农反映:到底听谁好?到底要我们开发什么茶,建立什么样的生产基地?有没有销路和效益,这是茶农最关心的问题.现在,这些新名称的成品茶已经陆续上市,反映在茶叶包装上、媒体广告上,可以这样说,这些有机茶,无公害茶,生态茶,绿色食品茶等,目前还没有可以用简单直观的办法去区别与常规茶的"不同"之处,只能凭"标志"的感觉去选购,有的消费者又不放心,怕上当受骗,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5.
读了《广东茶业》2004年第88期,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丁俊之先生‘修正“洗茶”至关紧要一文’,亦有感触。近年来,“洗茶”不仅在乌龙茶冲泡中使用,而且已经波及到了绿茶。  相似文献   

16.
茶膳是将茶作为莱肴和饭食的烹制与食用方法的总和,是一种大众化的茶叶消费新方式,是茶叶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中国是茶的发祥地,从公元前的周朝初期就开始吃茶叶了。《诗经》云:“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东汉壶居士写的《食忌》说:“苦茶久食为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相似文献   

17.
浅析芬茶     
章志峰 《中国茶叶》2010,32(4):38-40
2010年元旦,福建茶人之家和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的新年茶话会上,演示了仿宋分茶,在荼汤中现出“吉祥”二字,获得全场喝彩。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写到:元春忽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大家去猜。于是各人都把自己猜的写在纸上,送进宫去。至晚出来传喻:“前娘娘所制,俱已猜着……”太监又将娘娘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新版《红楼梦》对“茶筅”有条注释:“茶筅,刷洗茶具的一种器具。”茶筅究竟是怎样一种茶具呢?我国古代茶书中,对茶筅是有不少记述的。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茶筅以觔竹老者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劲,本欲壮而末必(耳少),当如剑瘠之状。盖身厚重,则操之有力而易于运用,筅疏劲而剑瘠,则击拂虽遇而浮沫不生。”原来古代  相似文献   

19.
施兆鹏 《茶叶》2004,30(2):73-73
元月十六日,安徽农大、浙江大学、湖南农大及福建农林大学等四校茶学系的代表,带着参加庆祝我国茶学界的第一位院士(陈宗懋研究员)诞生的喜悦,应邀来到“老茶缘”饮茶叙旧,受到“老茶缘茶馆”负责人吴茂琪先生热情的接待。参与该馆筹建的浙江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刘祖生教授详细地介绍了建馆的经过及目前运营情况,童启庆教授亲自操壶,为我们冲泡了她最新收到的日本煎茶和主人提供的纯种铁观音,茶香馥郁、情意浓浓,真有“情谊无须酒,友爱一杯茶”的境意。“老茶缘”是茶叶包装企业家李文校先生和方丽丽女士赞助下筹建的,是为茶界“三老”——…  相似文献   

20.
一、唐代诗人元稹有一首十分著名的宝塔诗,诗是这样的: 茶 香叶 嫩芽 慕诗客 爱僧家 碾雕白玉 罗织红纱 桃煎黄蕊色 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 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 将知醉后岂敢夸 这首一开头,就点出了诗的主题是茶。第二句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待客”和僧家的喜爱,因饮茶谈天论地,总是相得益彰。第四、五句写的是烹茶艺术,因为古时饮茶多用饼茶,需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煮茶则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讲饮茶习俗,不但夜晚要喝—“夜间邀陪明月”,而且早上也要饮—“晨前命对朝霞”。结尾时,将茶推向高峰,指出茶的妙用和悠久的历史,不论古人或今人,饮茶都会使人感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喝茶有助醒酒。 元稹的这首宝塔茶诗,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到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饮茶的茶习俗,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