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⑤围网 每丘面积以667平方米-2000平方米为宜,如果面积过大,要用围网隔开,避免鸭子成群聚集,踩死禾苗。围网高60厘米,每隔15米-2米用1根小竹竿支撑,注意网脚入泥,避免鸭子逃跑。田埂超挝80厘米的可不围网。  相似文献   

2.
“一稻两鸭”生态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作用机制 1.除草效果 据实践,“一稻两鸭”的除草效果达95%以上,成效显著。[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将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与晚稻免耕抛秧技术结合起来,运用生态学知识构建了一种新的生态农业模式,既能较好地克服了免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又能更好地发挥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5.
(9)雄鸭放养 双季稻区,早稻和晚稻可各投放1批鸭子,其特点可收获2批鸭子。这种模式适于放雄鸭,鸭子嫩,个体小,适于加工成酱板鸭。  相似文献   

6.
从品种选择、稻和鸭准备、水稻育秧、鸭苗育雏、田间设施、管理措施、销售等方面阐述济宁地区稻鸭共栖生态种养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概念,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阐述了种养效果,介绍了稻鸭生态种养的关键技术,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稻-鱼-鸭生态种养示范片实施技术的探索及病虫草害发生情况调查,掌握鱼、鸭摄食稻田虫、卵、病菌、杂草降低稻田病虫草害发生程度;和鱼、鸭摄食田间浮游生物,粪便肥田,节约种稻肥料;以及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资源所获得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同时进一步明确田间实施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实施稻鸭生态种养的稻田,鸭子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以青蛙和肉食性昆虫为食,占据了最高营养级别;又以植物、植食动物等为食,是分解食物链中重要的环节。由于鸭子的作用,促进了田间物质流朝着有益人类的方向流动,控制了水稻有害生物的发生程度,改善了水稻生长环境,保护了农业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根据政和县山区地理特点,因地制宜选取适宜的水稻优良品种,采用稻鸭混合种养,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的稻鸭生态综合种养技术,包括水稻和鸭子品种选择、稻鸭种养时间节点、鸭子投放数量、田间日常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稻鸭生态综合种养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高该县水稻的品质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水稻栽培技术、鸭子养育技术2个方面具体介绍了桦甸市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以期有效推动稻鸭共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农户开展生态种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稻鸭共生技术种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顺荣  陈海云 《农技服务》2012,29(8):966+968
总结了"稻+鸭+萍"、"稻+鸭+萍+鱼"、"稻+鸭/牧草+鹅"3种稻鸭共生技术的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松江区探索实践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该文介绍了松江区稻鸭生态种养关键技术,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稻鸭生态种养能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减少化学肥料、农药施用,有利于推动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和稻米产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5.
总结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鼎盛种养专业合作社稻鸭共栖生态种植的主要技术措施,并分析稻鸭共栖模式的经济效益,较传统种植模式平均每667 m~2净增收2342元。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作是一项种养相结合、降本增效的生态农业技术,符合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为转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及效益,广德县于2015年开展了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旨在探索适宜本地的生态种养模式,扩大种养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智  赵德新  程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01-4002
介绍了稻鸭生态种养技术。以水田为基础,种植优质稻,放养家鸭,应用种养结合的农业生态模式,生产无公害稻鸭产品。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模式的优越性,提出了“稻鸭共育”关键技术措施,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作是近几年主推的绿色高质高效种养模式之一,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生产实践,围绕稻鸭共作呈现出的除草控害、除虫防病、施肥改土、中耕浑水、刺激生长、药肥双减和稻米鸭肉品质双提升等优势特点,分析了稻鸭共作技术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围绕品种选择、田块选择、设施建设、科学管理和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稻鸭绿色种养技术,为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和普通农户推广应用稻鸭共作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选用21日龄金定公鸭132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1组为地上平养组,每重复20只鸭,饲喂配合日粮;试验2,3组为稻-鸭生态种养组,按12只/667 m~2投放,每重复12只鸭.第2组饲喂配合日粮,饲喂量为第1组的60%;第3组饲喂稻谷,饲喂量为第1组的60%.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稻-鸭生态种养组与地上平养组比较,鸭末重、日增重下降(P<0.01),料重比降低(P<0.01),尤以稻-鸭生态种养补充配合饲料组最好.2)与地上平养组比较,稻-鸭生态种养组鸭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下降(P>0.05),肌肉中水、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是肌肉粗脂肪含量下降(P<0.05),胸肌的熟肉率提高,失水率降低(P>0.05),腿肌的熟肉率、失水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胸肌的肉色评分极显著提高(P<0.01),腿肌的肉色评分有所提高(P>0.05),表明稻-鸭生态种养鸭的肉品质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