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卢品龙 《种子科技》2005,23(2):110-111
种子是特殊商品,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损失的不仅是种子本身,而且还有它的产值部分.因此,指导农户做好杂交水稻种子浸种催芽至关重要,是确保农民增收,种子企业增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裂谷的水稻种子对发芽率的影响江苏省通州市种子公司(226300)陶志忠张武群水稻种子的发芽率是衡量水稻种子质量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近几年来,随着水稻供种量的加大,因种子发芽率低而引起的质量纠纷时有发生。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发现水稻种子的裂谷对...  相似文献   

3.
水稻种子裂颖对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水稻种子中除常见的秕粒、空壳、病粒、机械或害虫损伤粒及杂质外,稻种的内、外颖开裂是另一类常见现象。笔者随机抽取1998年生产的杂交稻种5个样品进行调查发现,颖壳开裂粒占总调查粒数的21.6%~62.2%,其中开裂程度重的在14.7%~37.3%,...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低温冷害,导致了水稻延迟型、障碍型冷害,并加剧了稻瘟病的发生,导致种子成熟度差,空秕率高。由于秋雨大、降雪早,种子含水量高,严重影响了种子芽率。作者针对影响芽率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蒋志鹏  唐彬 《种子科技》2011,29(12):15-16
针对当前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过程中种子发芽率低的现状,作者从杂交水稻种子自身特点和试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探讨了造成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认为应从加强稻田田间管理、适时收获、控制种子含水量、加强贮藏期间管理和对种子检验人员加强技术培训等方面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消毒剂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选择2005年生产的天协1号、德农2000、粤优238等3个水稻品种,这3个品种种子表面都不同程度的感染霉菌。选择的种子消毒剂为南宁市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灌阳分厂生产的强氯精。采用种子沙床(S)和纸床(TP)进行发芽试验。  相似文献   

7.
水稻种植在南方农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杂交水稻被广泛推广和普及,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效缓解了我国粮食紧张问题。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种子的发芽率容易受到气温、病虫等因素的影响,发芽率低会直接影响农户种植的经济效益。结合我国南方常年种植水稻的经验,对影响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阐述了具体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浸种方法对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见方  张移峰 《种子科技》2000,18(6):341-342
通过不同浸种方法对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影响的研究,认为低活力种子对浸种方法更为敏感,寻找其最适浸种方法更有必要。不同浸种方法对活力较高的种子发芽的影响较小。本实验结果以浸种6h和浸种3h晾种3h(重复2次)的间隙浸种法对低活力种子的发芽效果较好。生产上要注意催芽方法的正确性。检验工作中对发芽试验种子宜作适当的浸种处理。  相似文献   

9.
张富仙  江衢生  颜贞龙  陈雪峰  王美琴 《种子》2005,24(5):72-73,75
为探求影响发芽率的制约因素及其提高对策,对田间栽培管理、晒种及存放以及芽谷的处理等方面开展了调查研究及专项试验认为,除天气这一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影响外,晒种及存放是影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2002年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遭受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冷害,导致了水稻延迟型、障碍型及混合型冷害,并加剧了稻瘟病的发生.导致种子成熟度差,空秕率高。由于秋雨大、降雪早.种子含水量高.给种子加工、贮藏带来新的挑战.必须加强种子的检验.尤其应做好种子芽率试验。笔者通过多年的种子检验及调查.总结出影响芽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1 花生品种提纯复壮的主要技术程序。1.1 单株选择。第1年在丰产田中,大量选择优良单株。选择单株的标准是良种的早熟性、抗逆性、丰产性、优质性。选择单株的数量一般按需要选留150株/hm^2左右即可。  相似文献   

12.
相互竞争对栽培稻和杂草稻形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杂草稻和栽培稻相互竞争对各自形态特征的影响,杂草稻和栽培稻按照2:1和1:2的比例各自插植在同一盆中,以单独插植杂草稻和栽培稻的处理为对照,分别测定他们的分蘖数、株高、叶片长宽、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性状。结果显示: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竞争对栽培稻‘沈农265’的株高、叶片形态影响不大,使分蘖数、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性状显著降低;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竞争对杂草稻‘WR04-12’的分蘖数、株高、叶片形态、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性状都略有增加,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另外,在同一生育时期,杂草稻‘WR04-12’的分蘖数、株高和根系性状都比栽培稻‘沈农265’高,处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而栽培稻受杂草稻的遮挡,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杂草稻和栽培稻相互竞争限制了栽培稻‘沈农265’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造成栽培稻‘沈农265’减产。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品种抗霜冻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移动式人工霜箱,研究了冬小麦幼穗抗霜冻力随发育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发育期进程,幼穗抗霜冻力呈下降趋势,从药隔前期开始进入低温敏感期。利用室内人工霜箱,在药隔前期对21个品种进行了抗霜冻力鉴定,进而分析了不同品种、冬春性、越冬抗冻力以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等对冬小麦抗霜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少数品种有一定抗霜冻力外,多数品种抗霜冻力无显著差异。品种抗霜冻力与其冬春性和越冬抗冻力均无显著相关性,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之间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稻米的品质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稻米品质应从碾米、外观、蒸煮、食味、营养等方面来衡量,有时还要考虑安全、贮藏、加工和卫生等性质。淀粉和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决定了稻米的品质。一般来说,直链淀粉含量在20%以上的稻米品种食味差;直链淀粉含量在15%——20%以下的食味较好;蛋白含量超过9%的品种其食味往往较差。稻米中垩白出现部位与灌浆物质的输入途径有关。离背部维管束远的腹部胚乳细胞易充实不良形成垩白。稻米品质形成是品种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是通过影响稻株和颖果的生理过程而发挥作用的。过多施用氮素,特别是灌浆期间氮素过多,会使米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垩白率降低,然而食味变差。饭的食味还与煮饭方法、煮饭后食用时间有关。通常将米用水先浸1—2小时后煮,饭在煮好后的半小时时食用,食味最佳。  相似文献   

15.
1建立理想基地 基地适宜选择在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生产环境适宜,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且生态环境未受污染,海拔200~500m的山区单季稻区.要求梯田相连,集中连片.  相似文献   

16.
从空育131的试种成功看寒地粳稻种质资源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空育131熟期适宜、稳产、丰产、优质、耐寒、抗倒等特点,近几年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处于领先地位。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稻瘟病有加重的趋势,应对其正确评价。针对寒地水稻育种缓慢的主要原因——种质资源的贫乏落后,提出了资源创新两种主要途径——自已创新及外引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高寒地区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农牧交接地带的东部农业区,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冬季长且寒冷,夏季短暂凉爽,年均温度3.9~4.2℃;无霜期163 d左右,海拔在2225~3500 m之间,由于受气候的影响,一般一年只种一茬春小麦.  相似文献   

18.
2016-2017年度冬季为我国1961年以来最暖的冬季。暖冬对冬小麦越冬安全不同于冷冬年或倒春寒出现冻害的问题,冬季暖干化致使麦苗绿叶等营养器官黄枯,我们在固城站调查发现:播期由早到晚绿叶黄枯率为92.95%-41.95%,绿叶等营养器官黄枯对麦苗体质的不可逆性生理伤害和返青后营养器官恢复生长影响较大。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北地区半冬性甚至弱春性冬小麦品种已替代了过去的强冬性或冬性品种,北方冬小麦冬性品种的适宜播种期温度指标15-18℃应做修订,依据气候变暖1.5-2℃的结论,华北地区目前种植的冬小麦半冬性品种的适宜播种期温度指标建议修订为13-16℃,由此推算出固城站冬小麦半冬性品种播种期在10月2-14日。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三超栽培技术即优质超级稻、宽行超稀植、安全超高产的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该项技术是以优质超高产品种为前提;以多蘖壮秧为基础;以宽行少本超稀植为核心;以深施肥控灌水为关键;以安全超高产为目标的寒地水稻优质超高产新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高云  涂从勇 《种子科技》2002,20(6):343-344
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总结出华南双季稻作区一种水稻株型模式,其基本特征是:(1)株高95-115cm,前期丛生早长;(2)单株分蘖4-5个,成穗率80%以上;(3)茎态适度集中,主穗与分蘖穗较均匀,茎秆粗韧,耐肥抗倒;(4)叶片窄、直、厚,剑叶和倒二、倒三功能叶挺直上举,不早衰;(5)穗中长,枝梗多,每穗总粒220粒左右,结实率80%以上;(6)根系粗壮发达,活力强;(7)抗病虫害和抗逆性强;(8)收获指数0.55以上;(9)生育期140d以内。经过不断的探讨及冲,初步验证了该模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