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1981~2010年我国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各种气象灾害数据,系统地分析出近30年丝绸之路沿线东段、中段、西段城市各种气象灾害的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得出东段地区旅游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高温、大风天气,中段地区旅游气象灾害主要有冰雹、沙尘暴天气,西段地区旅游气象灾害主要有高温、冰雹、沙尘暴、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1~2010年我国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各种气象灾害数据,系统地分析出近30年丝绸之路沿线东段、中段、西段城市各种气象灾害的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得出东段地区旅游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高温、大风天气,中段地区旅游气象灾害主要有冰雹、沙尘暴天气,西段地区旅游气象灾害主要有高温、冰雹、沙尘暴、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3.
丰都县多变的地形地貌和显著立体气候使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气象灾害也多且频繁,对旅游业带来了较大的危害。针对丰都旅游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雷暴、雾),提出了在开放旅游活动和开发旅游资源时,必须建立健全旅游气象灾害监测预测机制和应急防范措施,做好旅游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强化部门联动与合作,重视旅游气象科普宣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低碳旅游战略,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在发展历史上遭受气象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各种极端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为了应对气质灾害都建立了灾害性天气预警机制,但由于各种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和应急建设机制还比较落后,文章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对当前我国农业气象预警及应急机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在发展历史上遭受气象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各种极端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为了应对气质灾害都建立了灾害性天气预警机制,但由于各种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和应急建设机制还比较落后,文章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对当前我国农业气象预警及应急机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漂流旅游逐步成为我国夏季旅游的新兴热点,在各地发展迅速。本文以贵州漂流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为掌握气象灾害对漂流的影响,更好地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结合贵州的气候条件和漂流现状,本文列出了气象灾害对漂流产业、基础设施及游客身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以期为贵州漂流旅游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同时为游客漂流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选取距离银川市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较近的、数据质量较高的气象站点,通过筛选,最终确定银川市区域内2014—2020年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30个区域气象自动站日极大风速资料作为基础分析资料,开展大风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四因子理论,建立大风灾害风险模型,计算大风灾害风险指数,并以此为指标,绘制银川市主要旅游景区大风灾害风险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贺兰山旅游景区和黄河外滩等沿黄景区大风灾害风险等级高,其他地区的旅游景区为中等风险及以下。根据大风灾害风险区划结果,对今后提前做好防御,减轻大风灾害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等的影响,对更好地保障游客人身财产安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在发展历史上遭受气象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各种极端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为了应对气质灾害都建立了灾害性天气预警机制,但由于各种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和应急建设机制还比较落后,文章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对当前我国农业气象预警及应急机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9.
通辽市旅游资源丰富,但气象灾害种类较多且频发,给旅游业带来了较大影响。利用通辽市1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暴雨、冰雹、雷暴、大风、高温等气象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风多发期在3—5月,冰雹多发期在5—7月,暴雨、高温、雷暴的多发期在6—8月,灾害多发期与适宜旅游期重叠,是影响通辽市旅游业的主要气象灾害。从空间分布来看,扎鲁特旗、科左中旗为暴雨多发区;巴雅尔、青龙山为冰雹、雷暴多发区;扎鲁特旗、开鲁为高温多发区;巴雅尔、开鲁为大风多发区。结合气象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旅游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对保障旅游资源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气候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各种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不利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安全。近年来,频发的极端气候,使得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的发生几率越来越高、危害范围也不断扩大。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安全,本文就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陈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2950-2951
以福建省永安市吉山旅游区为例,在对旅游地景观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按照P-C-M模式,拟定旅游规划方案,分别就旅游区斑块、廊道、基质设计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王磊  白杨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9):129-131
[目的]研究北方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基于北方各省区多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地学统计以及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北方各地区多年的干旱、洪涝、冰冻、风雹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数据进行了时空格局的分析,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各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北方不同的农业气象灾害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20世纪80年代受干旱和风雹影响较大,90年代以洪涝灾害为主,2000—2010年则以洪涝和低温冷冻为主;从整体受灾率和成灾率上讲,北方各地区从大到小依次为华北区、东北区、西北区。[结论]该研究为北方各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马建琴  魏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38-10140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建立干旱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能为干旱进行综合评价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已有的干旱评价指标由于难以达到时空上的普遍适用而不能很好地进行旱情的综合评价。针对以上问题,以黄河中下游流域的濮阳渠村引黄灌区为例,建立了干旱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并引入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农业干旱指标对旱情的评价要优于气象干旱指标的结论。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可为我国华北平原的干旱综合评价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西南地区气象灾害具有地域性、链网性、突发性和危害严重的特点。农业具有极易遭受气象灾害危害,农业资源开发粗放利用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以及农业和农村是气象灾害防御的薄弱环节,使得西南地区农业面对气象灾害显得十分脆弱,气象灾害对西南地区农村和农业发展以及农民安居乐业造成严重威胁。最后提出强化西南地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构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工程的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阐述分析了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地域分布规律、发生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针对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别概述了其防控体系及应对策略,并进一步就我国在气候变暖趋势下做好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防控工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883-12884,12887
根据1978~2007年30年合川区的气象统计资料,采用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标对其旅游气候资源进行评价。认为合川区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均可开展旅游活动,但最佳旅游季节是春秋季节,最佳旅游时间是4~5、10~11月。  相似文献   

17.
气象灾害作为灾害的子领域,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为了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在法治背景下对气象灾害防御综合服务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法律体系的构建及气象灾害防御综合服务的定义和内容着手,通过研究国外气象防灾及气象服务模式,思考在法治背景下发展气象灾害防御综合服务,提出结合法律法规拓展气象灾害防御服务领域内容,开展气象灾害司法鉴定,为社会提供专业法律服务,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经济支撑。以岳麓山为例阐述气象灾害防御综合服务的内容,以期为气象灾害防御综合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面临着一种以上气象灾害的威胁。目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普遍是以单一灾种对承灾体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无法反映真实气象条件下农业生产面临的综合风险;作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发育阶段遭受气象灾害对最终产量的影响有所不同。本文以东北地区玉米为例,研究基于作物不同发育阶段多种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与技术体系。【方法】将东北玉米生育期划分为播种-七叶、七叶-抽雄、抽雄-乳熟、乳熟-成熟4个发育阶段,把冷害、干旱、涝害作为3种主要气象灾害,利用玉米发育期、气象、土壤、作物面积和产量等多元资料,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以一定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由自然灾害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及人类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素综合作用的“自然灾害风险四要素说”为理论依据,在全面分析东北玉米发育阶段冷害、干旱、涝害的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人类防灾减灾能力四要素的基础上,从风险四要素的内涵出发选取风险评价指标。采用孕灾环境多指标法,从气象、作物、自然地理等方面选取指标全面反映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的危险性;从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的内涵出发选取评估指标;鉴于防灾减灾能力比较滞后的研究现状,选用产量变异系数综合反映防灾减灾能力,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农业气象灾害成因的多要素性、复杂性,影响要素之间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四要素及危险性指标的权重。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构建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加权综合评分法构建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发育阶段3种主要气象灾害频率之比作为权重系数反映不同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的相对严重程度。【结果】在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加权综合评分法构建作物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根据作物减产率与4个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指数的相关性调试确定各发育阶段风险指数的权重系数,建立比较完备的基于发育阶段的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及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进而初步建立了东北玉米基于发育阶段的多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技术体系。【结论】对东北典型全域灾害年份及代表站点主要气象灾害典型年份关键发育阶段主要危险性指标与减产率的分析表明,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指标的选取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规避气象灾害的影响,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挖掘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的产胶潜力,笔者从气象条件对全球橡胶树种植分布及中国橡胶树种植区北界的影响、气象灾害(台风、寒害)对中国橡胶种植区的影响、中国橡胶树种植气候适宜区分布、中国橡胶树主产区产胶能力差异及原因等方面入手,归纳总结了气象条件对中国橡胶树种植的影响,并就如何保障中国天然橡胶稳产高产提出如下建议:首先要合理选择橡胶树栽培种植的气候高适宜区开展种植;其次要加强橡胶树抗风、抗寒、抗旱等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同时,在整个橡胶产业布局优化中,需要保证在高气候适宜区内有一定面积的橡胶战略性种植,大力发展橡胶树的林下经济;强化橡胶生产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橡胶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宁金花  申双和 《现代农业科技》2009,(12):251-254,256
从种植制度、作物生产潜力、作物产量、气象灾害以及病虫害等方面阐述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分析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并对未来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