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近几年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前称“猪无名高热”)流行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反思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生与传播,可以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和防控动物疫病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牧业通讯》2007,(14):80-83
为普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有关专家撰写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知识问答》,共7个部分、42条。本刊第13期刊登了3部分、21条内容;现将余下的4部分、21条刊登如下,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通讯员梁家攀):广西玉林市从8月25日开始,用两个月时间,狠抓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的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在10月25日前完成秋季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牧业通讯》2007,(13):72-76
为普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有关专家撰写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知识问答》.该《问答》共分7个部分,42条。本期选登3个部分21条。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导读:笔者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了疫情本身的新特,占、和积极有效的指导及措施缺位,是目前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中提出,本次疫情的暴发,防控工作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应急处置方案不科学,未能及时将其纳入重大动物疫情防治范畴。由于专业主管部门未能及时集成流行病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药物学、中兽医学、物流学、公共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专家的智慧,提供一个科学严谨的实施工作方案,使政府在领导这项工作时,难免陷入被动茫然的境地,造成工作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到了非关键点上,甚至造成了浪费、加速扩大了病毒污染面。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实践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就是政府、部门和养殖场(户)互相埋怨,相邻地区互相指责,似乎谁都尽了力,但总合起来的工作效果却不佳。这提示我们务必将动物疫病防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统筹兼顾,只有有关方面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精诚协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才能打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阻击战。当前必须从探寻、破解疫病流行规律,杜绝病猪异动、控制扩散蔓延,落实基本养殖单元的防治措施、确保基本养殖单元防治工作到位等三个方面紧急应对,并指出应迅速革除目前防治工作中的诸多弊病,建立突发动物疫病防治长效机制,从根本上确保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突发新疫情能迅速得到预防、控制和扑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7,(1):23-23
2006年12月14日.农业部召开全国冬季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分析当前国内外禽流感防控形势.部署冬季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农业部要求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切实落实好冬季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各项措施:一是加大免疫工作力度.保证免疫质量。重点加强对接近或超过免疫有效期家禽、补栏家禽的免疫工作,特别是种禽、蛋禽、水禽抗体流失较快.要强化免疫抗体监测.及时补免。二是加强疫情监测,严格疫情报告。三是强化市场监管.防止疫情传播。四是加强监督执法.保障动物产品安全。12月下旬.农业部将组织在全国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检查.确保“两节”期间动物产品消费安全。 相似文献
15.
5月26~27日,第二届猪无名高热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畜牧兽医工作者汇聚一堂。在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至今仍有零星散发。主办方——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养殖能人培训办公室邀请到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兽药监察所的知名专家学者为来自各地的畜牧工作者答疑解惑,分析当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情况,指出只有认清疫情形式,才能最大程度的防止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有效免疫是防控动物疫病,避免和减少动物疫病发生的关键性和基础性措施。我国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狂犬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政策,要求各地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免疫工作能否获得成功,在于动物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疫苗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动物身体机能等。在生产实践中,常常出现免疫达不到预期效果或免疫失败,甚至引起疫病暴发的现象。下面就动物免疫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供畜牧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