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比较观察各两个抗黑斑病和感黑斑病种的玫瑰叶面物理特征发现:蔷薇黑斑被盘菌的孢子在前者(刺梨和光叶蔷薇)的叶片上不能萌发;而在后者(‘Electron’杂种和‘Pascadi’杂种)的叶片上可以萌发,其芽管可穿过叶片的角质层。观察还发现:抗黑斑病的刺梨和光叶蔷薇叶面或被不同型的薄蜡层浓密覆盖,或只有零星分布的蜡状颗粒;而感病的两个杂交种的叶片表皮细胞上覆盖有细小的丝状物,并连结成网状,但经电镜扫描证实,上述的叶面物理差异,并不能构成明显的形态屏障。  相似文献   

2.
由于苹果白粉病菌是专性寄生菌,所以对它的研究必须采用专门的技术。苹果白粉菌与苹果上的其它病菌相反,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所以研究只能在活的叶片组织上进行。必须利用整株植物或离枝的叶片或叶片的部分。室内接种过程中利用的只是叶片或叶片的一部分,节省了保存植物材料所  相似文献   

3.
为了采用草本植物以改进柑桔裂皮病类病毒(CEV)鉴定方法,曾进行了若干试验。用若干 CEV 强株系作接种源。观察结果如后。1.接种源的制备:从感染的柑桔叶片中用酚提取,加入乙醇沉淀。为了确定更可靠的接种方法,用爪哇三七(Gynura auran-tiaca)或番茄“Rutger”品种做摩擦切割试验。摩擦接种是用金钢砂撒在叶片上,用棉球洗擦。用迟钝刀片做切割接种。对茎部进行20次切割就能使 CEV 在爪哇三七植株上有  相似文献   

4.
核盘菌侵入油菜超微结构及侵染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谦 《植物病理学报》1994,24(3):245-249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核盘菌在油菜叶片上侵染过程,发现该菌首先在叶片上形成复合附着器。每个分枝末端一般生出一个侵染钉。侵染钉侵入叶表面腊质、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时.不仅靠附着器产生的压力,而且供助于酶对寄主表面的软化、消解作用。该菌通过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侵入油菜叶片,尚未发现通过气孔侵入的现象。侵入叶片后,该菌的继续生长,导致了油菜组织的溃烂。然后菌丝在腐烂的叶片上集结形成菌核。  相似文献   

5.
球毛壳ND35菌株在宿主植物上的侵染定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sum ND35菌株在宿主植物上的侵染定殖方式和途径,以毛白杨组培苗为宿主植物,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结合免疫荧光标记技术,研究了球毛壳ND35菌株子囊孢子萌发后在毛白杨上的侵染行为及其菌丝在组培苗根部的定殖。结果显示,子囊孢子萌发后形成的菌丝,能从杨树苗根、茎部表面细胞间的缝隙侵入或在根表面形成附着胞,进而形成侵染钉直接从表皮细胞侵入,在叶部主要从气孔侵入叶片内部。侵入根部的菌丝主要定殖于表皮细胞、外皮层细胞和细胞间隙,未进入内皮层和维管束组织。  相似文献   

6.
梨黑星病菌寄生部位及致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组织透明及扫描电镜研究结果表明:梨黑星病菌在叶片上主要寄生于表皮细胞和叶脉薄壁组织细胞的表面,沿细胞表面扩展。病原菌并非只在角质层与表皮细胞间生长,而且在表皮细胞和叶脉薄壁组织细胞的细胞间寄生。在大量的观察中,没有发现侵入到细胞内菌丝或菌丝变态结构。梨黑星病菌不寄生叶肉细胞,但能导致叶肉细胞病变。由于黑星病菌的寄生性既不同于专性寄生,也不同于杀生寄生,才使梨黑星病的潜育期和产孢期都长于这两类真菌病害。这是认识和研究梨黑星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桃叶片组织解剖结构特征与其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对6个栽培桃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进行解剖观察、比较、描述,并测定了叶片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各品种间叶片厚度、表皮毛密度、上表皮细胞大小、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疏松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等指标差异较大。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气孔长度各品种间无明显差异。其中气孔密度大,栅栏组织较厚,叶片组织紧密度大、疏松度小,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较高,上表皮细胞较小者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稻叶黑粉病是由担子菌Entyloma oryzae侵染水稻叶片或叶鞘引起的真菌病害,但对病原菌与寄主互作的细胞学机制一直缺少了解。本文对采自田间自然发病叶片上的病斑进行了初步的细胞学分析,结果发现,病原菌侵染后,寄主病斑部位的表皮细胞外部形态基本保持完整;病原菌主要在寄主叶肉细胞部位产生大量的厚垣孢子并逐渐取代叶肉细胞;病原菌菌丝在寄主胞外扩展,未见其穿透寄主细胞壁进入细胞内,也没有产生典型的真菌吸器。靠近病原菌菌丝的寄主各种细胞内的细胞器均发生降解,降解产生的脂类物质凝聚成了体积较大的脂质球。寄主维管束组织的细胞壁一直保持完整,未发现病原菌菌丝进入维管束,病原菌菌丝和孢子被限制在寄主相邻两个维管束之间。在发病后期,由于寄主叶片表皮结构整体性破坏导致大量细菌进入,加速了叶片的衰老死亡。本研究结果表明,稻叶黑粉病菌的侵染模式为胞外侵染,类似于活体营养真菌;但病原菌的侵染导致附近寄主细胞降解死亡,类似于腐生营养真菌。  相似文献   

9.
苦瓜白斑病是由一种叫苦瓜尾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早期出现褪绿变黄的圆形小斑点,逐步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4mm的灰褐色至褐色病斑,边缘较明显。病斑中间灰白色,多角形或不规则状,上生稀疏浅黑色霉状物,在潮湿时易看见,易造成病斑穿孔。 该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为翌年侵染源。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到苦瓜叶片上侵染,引起发病。由病斑上产生的分生抱子继续传播再侵染。一般在5~9月份高温期发生。虽然不会使叶片枯死,但造成叶片  相似文献   

10.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9年连续定量放牧历史试验基地上的短花针茅为研究对象,镜下观测其叶片结构的变化,分析其形态结构与放牧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测定的叶片8项结构指标中,厚度随着载畜率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主脉厚度的变化也表现出相近的特征。上、下表皮细胞面积在重度载畜率下显著减少(P0.05),抗旱性结构加强;在轻度载畜率下显著减少或出现减少的倾向;中度载畜率时保持了与CK相近的水平(P0.05),这与中度放牧时对氮、磷吸收能力增强有关。上、下表皮角质层厚度和上、下表皮细胞厚度在不同载畜率水平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长期的放牧干扰表现得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