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对人、动物危害极大,它的特点是临床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氏杆菌病有6个种,即马耳他布氏杆菌(Brucella melitensis)、流产布氏杆菌(Br.abortus)、猪布氏杆菌(Br.suis)、林鼠布氏杆菌(Br.neotomae)、绵羊布氏杆菌(Br.ovis)和犬布氏杆菌(Br.canis)。习惯上,马耳他布氏杆菌为羊布氏杆菌,流产布氏杆菌为牛布氏杆菌。  相似文献   

2.
布氏杆菌病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法定报告动物疫病病种目录。由于本病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且具有地方性传播,国家卫生部门对该病的防治也非常重视。畜间布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妊娠母畜流产、关节炎和公畜睾丸炎。  相似文献   

3.
奶牛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于我国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布氏杆菌病严重危害着奶牛业的发展,其中奶牛是布氏杆菌病最易感动物,一旦在牛群中发生常引起奶牛场毁灭性打击。近年来随着奶牛业在全国各地的迅猛发展以及奶牛流通的增加,原在牧区流行的布氏杆菌病在内地也悄然上升。由于该病直接影响奶牛生产效益并危害人类健康,所以,有效地对该病进行防治和净化极为必要。现将奶牛场进行布氏杆菌病的防治与净化关键性措施概括如下,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强制报告的疫病,我国将该病规定为二类动物疫病。牛、羊、猪最常发生,其特征是坏死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病畜和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其在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病菌随着胎水和胎衣排出。人与病畜及其产品或流产材料接触和饮用病畜的生乳或制品,食用未煮熟的病畜肉等均可感染,  相似文献   

5.
<正>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于我国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该病直接影响牛羊生产效益并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对该病进行防治和净化极为必要。笔者查阅近3年本地区的布病净化报告,2012年监测5144份,阳性39份,检出率0.76%;2013年监测10760份,阳性109份,检出率1.01%;2014年监测10834份,阳性248份,检出率2.29%。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细菌性传染病,该病属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很广泛的分布,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主要引起动物流产、不孕、睾丸炎以及人的波浪热。人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  相似文献   

7.
奶牛布鲁氏菌病主要由牛种布氏杆菌(B.abortus,又称流产布氏杆菌)感染,引起流产、死胎、胎盘滞留、睾丸炎、腱鞘炎、关节炎等主要症状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和必须通报疫病,也是国际贸易中必检传染病,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近几年,奶牛布氏杆菌病在奶牛场发病率逐年上升,不仅给奶牛养殖户带来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整个奶业的经济效益和食品安全,使我国奶牛种源、奶制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以及一些组织器官的局部病灶。该病分布广,引起不同程度的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盘县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牲畜交易频繁,且每年都从省外引进种羊及商品羊群,动物疫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为摸清近几年来盘县羊布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及时消灭传染源,切  相似文献   

9.
正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病原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又称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羊是较常发生该病的动物之一,并能传染给人和其他动物。在临床上以流产、睾丸炎、不育和其他组织感染为特征。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有较大威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该病列为必须报告的疫病,在我国被列为二类疫病。该病1886年在马耳他岛被发  相似文献   

10.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结核病和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是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而牛型结核杆菌能使牛、羊患结核病,并且对动物的毒性要比人型结核杆菌强。布鲁氏菌病是由布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人和动物生殖系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两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则将该两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都是人畜共患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正>牛布氏杆菌病(也称流产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属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本病列为必须通报的传染病之一,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动物。(一)流行特点牛布病主要侵害乳牛,黄牛和水牛发病较少,一般母畜较公畜易感,幼畜具有一定抵抗力,性成熟的牛最易感。病畜和带菌动物是该病主要传染源。该病可通过饲料、饮水、饲养工具、蚊虫叮咬等直接  相似文献   

12.
山羊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属国家二类动物疫病,也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近年来,由于引种把关不严格、防疫措施不到位、检疫程序不规范,导致该病发生和人感染呈上升趋势,给山羊养殖带来一定影响,也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正>羊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以流产、不育和关节炎、睾丸炎为特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也称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B类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至今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不仅给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了不利影响,还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病原羊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为球杆菌或短杆菌,有高度的侵袭力和扩散力,它不仅  相似文献   

14.
奶牛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又叫布氏杆菌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奶牛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奶牛业持续发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根据《动物防疫法》,该病在畜间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在人间被列为乙类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6.
<正>鹿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以流产、不育、组织器官发生局部增生性炎症或坏死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传染病。鹿布氏杆菌病首次确定于1940年,是世界范围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养鹿业的发展,鹿只的频繁调运,布病的阳性率逐年增高,不仅严重妨碍了养鹿业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7.
山羊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属国家二类动物疫病,也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近年来,由于引种把关不严格、防疫措施不到位、检疫程序不规范,导致该病发生和人感染呈上升趋势,给山羊养殖带来一定影响,也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5月12日,新建县疾控中心通报该县昌邑乡昌南村一养羊户有人感染布病后被省疾控中心确诊为"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尔后家住恒湖的一贩运户联圩乡一养羊户与放养人也被检查出感染了布病。该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二类动物疫病,布氏杆菌病属于动物源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为染疫的羊、牛、猪等动物,人一般不传染于人,此次人感染布病主要涉及昌邑、联圩、恒湖3个乡镇(场)。疫病发生后,该县疫病控  相似文献   

19.
<正>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2008年修订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将该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同时该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35种法定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我国《职业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细菌性职业病之一。本病分布很广,流行历史较久,危害严重,不仅感染各种家畜,而且易传染人。它的发生不仅影响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健康发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犬布氏杆菌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国内外均由犬感染该病的报道.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布氏杆菌病专家委员会将布氏杆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1].除犬布氏杆菌外,流产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和马耳他布氏杆菌均可引起该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