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如何借助Skyline Web三维GIS软件作为开发平台,进行了三维场景的搭建和发布,并以实际案例阐述了数字矿山三维综合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ArcGLobe的水土流失三维查询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水土流失应用系统中,查询分析主要建立在二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在三维数据模型基础上实现查询,利用层次细节水平(LOD)方法以及海量数据动态调度方法解决海量数据的提取、调度,以ArcSDE作为空间数据引擎来管理和高效访问空间数据,通过GIS组件实现三维数据的可视化。以此应用到湖北省水土保持综合查询系统中,结果表明系统能在三维模型基础上有效地对全省水土流失相关信息的查询统计。  相似文献   

3.
农田SPAC系统水分空间变异通常较大,一维模型无法反应区域农田水分的运动和空间分布.该研究以空间数据库和组件式GIS为基础,结合适于北方平原农田水文过程的机理公式,开发出可以在ArcMAP(ESRITM)中加载的区域SPAC系统水分运动模拟工具,该工具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空间数据库管理和水文过程数值模拟于一体,可以模拟计算SPAC系统水分的时空分布和运动,并提供二维或三维的输出结果.模型由多个数据处理和过程计算子模块组成,可模拟SPAC系统内土壤水分动态和蒸散量.验证表明,区域土壤水分模拟绝对误差在0.05(即体积含水量相差5%)以下的栅格点数达到总计算区域栅格数的95.61%;蒸散量验证显示,玉米生长季平均绝对误差为0.15 mm,平均相对误差为3.1%;小麦生长季平均绝对误差为0.13 mm,平均相对误差为5%.  相似文献   

4.
Google Earth是Google公司开发的一款虚拟地球仪软件,它把卫星照片、航空照相和GIS布置在一个三维地球模型上,通过Google Earth插件及其Java Script API可以将Google Earth三维地球模型嵌入网页中,同其他网页信息整合形成具有一定查询功能和3D展示功能的业务管理系统。本研究探讨了如何将Google Earth三维地球模型引入基建项目管理系统,实现基于B/S结构的三维实景基建项目管理系统,直观展示基建项目建设总体布局,并实现管理过程中各类信息的交互查询和显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精确地理位置的农田信息采集是实施精准农业的基础工作。介绍了一种基于掌上电脑和DGPS/背夹式GPS设备的农田信息采集系统的开发过程。该系统在Microsoft eMbedded Visual C++ 3.0集成开发环境下,采用嵌入式GIS开发组件,实现了掌上电脑环境下GPS、GIS功能的集成。系统由GPS实时通讯和数据处理模块、基于WinCE的基本GIS功能模块和农田信息采集功能模块等组成模块,能够实现与DGPS设备或背夹式GPS设备的实时通讯和定位数据的解析,实现了矢量农田地理信息的显示、操作、查询等基本GIS功能,同时,系统能够采集农田地物分布和多种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差异性信息。该文还介绍了使用Microsoft数据库访问组件对象ADOCE对Pocket Access数据库的操作方法,实现了对嵌入式农田信息采集系统中农田信息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6.
在深入研究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基础上,结合不同GIS应用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利用Mapinfo开发GIS应用系统的二种方法,并对这二种方法进行深入比较,针对不同的GIS应用提出不同的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形特征的交通运输车辆行走路面的三维重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获得路面激励,通过理论推导实现基于分形特征的交通运输车辆行走路面的三维重构。对国际与国家规定的标准路面谱进行逆傅里叶变换以产生随机路面样本,用轮廓均方根法获得路面平均分形维数(1.59);结合二维路面的统计特征,根据随机中点位移法和三角剖分法,建立三维路面理论模型;对各等级路面进行三维仿真,其纵向任一截面可作为二维仿真路面。该建模理论适合行走路面的三维重构。  相似文献   

8.
基于变分法和GIS的小流域模型三维地貌分形特征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具有三维立体特征的流域地貌分形维数直接准确计算,是目前分形地貌学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依据变分法求解三维表面分形维数的基本原理,以DEM栅格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9.2中的窗口分析功能,对所建立的小流域模型不同发育阶段的三维地貌闵可夫斯基维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变分法和GIS的有机结合使三维地貌分形维数的直接计算成为可能,小流域模型不同发育阶段的三维地貌在各自无标度区内呈显著的分形特征,三维地貌闵可夫斯基维数不仅能有效表达小流域模型不同发育阶段地貌的差异性(变化范围达0.452),还可准确表达地貌动态变化特征,将其作为小流域模型三维地貌分形特征定量描述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10 kV配电线路无功优化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配电网无功优化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单台补偿设备研究的在相关文献报道较多,而针对农村配电网10 kV线路的无功优化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尚属空白。论文立足于目前农村配电网无功补偿的现状,10 kV线路集成了远程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直接在调度室进行远程监视、管理及自动控制,通过上下位机数字化技术真正实现了无功优化智能系统。通过实施表明,变电站的每个出口功率因数总是在0.95~0.98之间波动,基本上是一条直线。该系统的实施为智能电网的实现探索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滑坡的三维破坏概率进行计算和验证,为滑坡稳定性定量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采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运用Rosenblueth方法计算滑坡的三维破坏概率,将其计算结果与二维破坏概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以三峡库区某滑坡为例,该滑坡在2种计算工况下的三维破坏概率分别为13.57%和21.77%,属低危险性,与滑坡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而滑坡二维破坏计算结果属中等危险性。[结论]Rosenblueth方法计算的滑坡三维破坏概率能较好地评价滑坡的稳定性,其评价结果比二维破坏概率评价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1.
配电网络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配电管理系统DMS的其他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配电系统中引人GIS是配电管理系统发展的需要。GIS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与设备管理FM/自动成图AM、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SCADA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IS、用户信息系统CIS 等各个系统的有机结合,可以为DMS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和图形平台。基于现代化全面信息实时管理、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优化系统性能的需要,有必要进行跨平台集成开发。利用VC++和MapInfo集成开发为例,在Windows环境下,生成一个集成地图的应用程序,使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与其他属性数据相结合,实现集成开发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12.
集成3S,ZigBee和射频识别的土壤采样远程智能管理系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实现农田土壤样本采样及管理智能化,设计了基于3S(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RS:remote sensing)、ZigBee无线通信、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4G等技术的土壤采样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由采集节点、协调器网关、移动终端和远程管理软件组成,其中采集节点用来获取土壤样本的地理位置信息、RFID电子标签数据以及土壤环境的温湿度。协调器网关由ZigBee协调器连接4G模块组成,实现ZigBee无线网络转换为4G网络。4G模块经配置软件配置好服务器IP和端口号等信息后,将采集节点获取的数据传输到远程服务器的管理软件中。通过系统稳定性试验测试,丢包率为0.2%,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移动终端采用掌上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实现土样采集的现场监测管理。远程管理软件应用Web、SQL Server(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server)、Socket等技术开发了数据接收显示、百度地图、数据自动成图(2D、3D)等功能模块。利用GPS信息在百度地图中可以实现采样点的实时跟踪,调用数据库数据或者本地试验数据可以自动生成有关土壤信息的空间分布图。该系统采集土壤样本信息的同时也可获取相应的土壤样本养分信息,将土壤养分信息数据按照RFID标签导入土壤管理软件中对应的土样信息栏,生成了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图,为后续变量施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型和GIS的数字棉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棉花模型的综合模拟功能,提高其生产管理系统的机理性、数字化、可靠性和通用性水平,该研究运用软构件和参数化技术,决策支持与系统设计技术,结合GIS空间技术,充分发挥模拟模型的动态预测功能、GIS的空间信息管理功能、知识模型的管理决策功能,最终建立了基于数字模型和模拟分析的网络化数字棉作栽培管理决策系统,该系统以品种、气候、土壤、生产条件等数据作为基本输入,可为农业生产者、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等不同用户提供棉作区划、方案设计、模拟预测、实时调控、生产分析等棉花生产管理服务。系统的实现为棉花生产系统的数字化设计、精确化预测、动态化管理和网络化控制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利用GIS、网络技术,对ARCIMS4的重新定制,设计与开发了一个基于WebGIS的苏州生态城市信息管理系统(SZECIMIS)。该系统将苏州市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数据整合于统一的标准和统一坐标体系内;实现基础信息和规划成果的信息发布,通过基本GIS功能、图形-属性的双向查询、专题地图制作等网络可视力化表达功能的实现,为公众参与提供基础平台,并为苏州生态城市的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基于熵权TOPSIS分析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配电网可靠性是电力系统可靠性3大组成部分之一,相对于发电及输电系统的可靠性研究,配电环节的可靠性研究一直处于较弱的水平,而复杂配网的可靠性评估更是一个薄弱环节。该文通过对配电网工作机理的分析,从配电网可靠性指标着手提出了利用熵权的TOPSIS法对配电网可靠性进行评估,同时建立了配电网可靠性的指标体系,得出了计算结果。通过对某配电网的可靠性分析和评估,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旱作节水农业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旱作节水农业决策支持系统”是以GIS为平台结合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和模拟分析技术以及分布式网络技术等现代计算机综合技术的具体应用。整个系统提供了对全国旱作节水农业动态发展的各类信息进行输入、存储、查询检索、统计分析、辅助决策的环境,目的在于探索应用现代技术进行旱作节水农业资源评估和项目管理,为各级有关部门投资决策、技术咨询提供自动化管理和服务的方法。该文阐述了系统设计思想与其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国内外的线损研究工作和电力GIS的发展、应用现状及技术,对目前多种理论线损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针对农村电网传统线损管理系统的不足和农业电力部门的迫切需要,基于GIS技术实现线损管理功能的思路、技术方法及其总体结构、数据模型和线损计算等展开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并进行了具体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该文运用GIS技术将负荷点的地理坐标转化为屏幕坐标,并在屏幕上显示,根据屏幕上负荷的分布密度情况,通过人机对话方式将规划区域划分成几个小区域(分块区域)。首先对每个分块区域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初始主干线,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的负荷点按照最短路径法进行连接,形成初始网架;根据目标函数的要求不断修正主干线及相应的负荷连接,实现了每个分块区域的最优网架;将每个分块区域的优化网架连接,形成该区域的优化网架。该方法将网架优化理论与GIS技术紧密结合,并将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问题。实例规划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智能、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9.
基于WebGIS吐鲁番地区地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系统(GIS)因为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新颖、高效的工具.介绍了GIS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目前WeIS的主要技术实现路线,并结合具体的开发实例,提出了一种基于Map Objects(MO)开发WeIS应用服务器的实现方法用于建立吐鲁番地区地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