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4月9日,中鲜玉联合体品种试验培训会在北京召开。农业部种子管理局马志强处长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国农业大学玉米中心李建生教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赵久然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王晓鸣研究员、北京市种子管理站品管科叶翠玉副科长。联合体11家企业代表及东华北和黄淮海区域的20家承试点的技术负责人全程参加会议。马志强处长明确了试验联合体的重要性,把联合体作为国家试验的一个部分,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创新。企业要加  相似文献   

2.
《种子世界》2008,(4):58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北京召开2007年国家玉米品种区试年会。中心李立秋副主任、种植业司种子处李文星副处长、中心品种管理处廖琴处长、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季广德副站长等领导到会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黄长玲研究员、张进生副站长、刘杭研究员等15位委员同时到会指导,副主任委员王守才教授、  相似文献   

3.
刘斌 《作物杂志》2006,(2):18-18
由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和东北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十八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暨王金陵教授90华诞庆典,于2006年3月15~17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79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农业推广部门的24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在本次会议上,共有55位代表做了大会报告,内容涉及大豆育种、栽培、资源、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植保、土肥、加工、大豆宏观形势等各个方面。从学术交流的情况看,我国大豆科研的水平正在不断提高,研究方向有所扩展,合作研究的机制逐步形成,一批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迅速成长,正在成为大豆科研和技术推广的骨干。与以往会议相比,本次会议的参会人数再创新高,其中,基层科技人员的数量明显增多,来自中国科学院系统及综合性大学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专家人数也有所增加。会议还邀请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建民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陈绍江教授分别做了关于水稻品质性状遗传和高油玉米育种的报告,受到代表们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4.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玉米自交系子粒油分的改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油玉米是指子粒油分含量高于6%的玉米,是一种优良的粮油饲兼用型作物。高油玉米自交系By804含有qHO1和qHO6两个提高子粒油分的主效QTL。以By804为供体,利用分子辅助选择技术,结合田间农艺性状鉴定及核磁共振油分检测,将2个主效QTL分别回交转育至普通玉米自交系lx9801、lx03-2及lx00-1中。结果表明:来自By804的2个QTL均表现为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加,子粒含油量较轮回亲本提高幅度逐步降低;不同遗传背景对QTL效应有较大影响:2个QTL在不同自交系的效应均以lx9801最佳,转育目标QTL后自交系绝对含油量较轮回亲本平均增加0.72%;2个位点效应相比,qHO6对子粒含油量的改良效果较优,3个自交系的改良系平均绝对含油量增加0.58%。  相似文献   

5.
青禾 《种子世界》2009,(9):70-71
8月22日内蒙古丰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在乌兰浩特市召开了公司成立十周年庆典暨玉米节大会。会议由丰垦种业公司副总经理姚宏宇主持。内蒙古自治区种子管理站副站长王跃飞、兴安盟农牧业局局长满都呼、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副所长辛文利、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子宽等到会并讲话。内蒙古自治区种子管理站原站长郑宝信、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玉米中心于天江教授,白城农科院原院长、“白单九”玉米品种育成者孙福明研究员,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晋齐鸣研究员和玉米育种专家马正谭、兰陟平、朱丽荣、中国农科院研究员佟屏亚等应邀参加了庆典。  相似文献   

6.
泰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杂交利用模式构建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泰国的玉米研究,农业合作部农业厅开始于1950年,大学部肯色萨大学开始于1958年。国家玉米和高粱研究中心,通称苏湾农场和农业厅大田作物研究所下属从事玉米研究的Nakhon Sawan大田作物研究中心,通称沙湾中心,分别成立于1965,1963年。著名的SW1于1969-1972年间选育成功,与SW1种源有高度配合力的广基综合种KS23于1987-1988合成,作为与KS23相配对的、相互轮回选择的广基综合种KS24,于1992-1993年合成。截至目前,已合成和改良了下列群体,硬粒型群体有SW2,SW3,SW5,Sawan-complex,NSDR;马齿型群体有KS6,KS27,CaripenoDMR,KS28,Pop.24,Pop.28。Ki21,Ki45,Kei0102等自交系则分别来源于Pacific 9,Pioneer 3013等。接着,在1982-2006年间发展和(或)应用了6个杂交利用模式,即SW1C4×SW1C4;SW1C4×Caripeno DMRC1;(SW1C4、C8,SW3C2、C3,KS6C2的选育系)×Mo17热带种质衍生系Ki21,Ki45;SW1×Pop.28;(SW1,non-SW1选育系)×优良杂交种Pioneer 3013二环系-Kei0102和KS24×KS23(即SW1×non-SW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