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麦34号(原名郑农7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1982年以矮孟牛为母本,豫麦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于一体的小麦品种.该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达到强筋小麦国家标准,综合抗性好,适宜在黄淮冬麦区中晚茬地种植,199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育成在国内率先解决了小麦育种工作中"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矛盾,为我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和品质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品种支撑,是我国小麦品质育种的技术跨越.在该品种的推广过程中,率先实施跨行业联合,实行订单农业,按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模式运作,累计推广超过400万hm2.2002年该品种作为我国食用小麦出口的主导品种之一,实现了中国食用小麦出口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豫麦34(原名郑农7号)是由郑州市农科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1994年经河南省审定命名。1998年通过国审定名为GS豫麦34,是目前河南省生产上利用时间最长、品质稳定、商家认可程度最好的优质麦品种。豫麦34(原名郑农7号)是由郑州市农科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1994年经河南省审定命名。1998年通过国审定名为GS豫麦34,是目前河南省生产上利用时间最长、品质稳定、商家认可程度最好的优质麦品种。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弱春性、多穗大粒、分蘖力中等,株高80cm左右,长芒、白壳、子粒白色、角质,穗粒数32粒左右,…  相似文献   

3.
1 选用优质高产的强筋小麦品种 1.1 小麦的品质特性和产量特性是其遗传基因所决定的,要生产高质量的强筋小麦,首先要选用优质高产的强筋小麦品种.根据本市的生态特点,宜选用适宜本市栽培的、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如豫麦34、高优503、郑麦98、豫麦47、郑麦9023等.  相似文献   

4.
刘丰明  孙怀亮 《种子》1990,(4):40-42
豫麦10号(原名豫西832)是由我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88年9月审定通过的一个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曾于1986~1987年、1987~1988年连续参加我省南部小麦品种区域试验4,试验均安排在信阳、南阳、驻马店等地区农科所以及潢川、罗山、内乡、桐柏、邓县、遂平、平舆、泌阳等县农科所进行。并于  相似文献   

5.
豫麦68号是由河南农业大学和浚县种子公司等单位合作选育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200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属偏冬至弱春之间类型,生育期222天,株高78~82cm,茎秆粗壮,弹性好。芽鞘  相似文献   

6.
豫麦 51(原周麦 11)是由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采用阶梯聚合杂交选育而成 ,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命名。本文介绍了豫麦51的选育技术特点及优良特性 ,总结了解决小麦育种常遇到的早熟与抗寒、早熟与高产、单抗与多抗、产量与品质等诸多矛盾的选育作法和体会。针对其特性提出了相应栽培技术。1 选育目标的确立自 1988年周麦 9号 (GS豫麦 2 1)育成和大面积推广后 ,针对该品种虽高产但偏晚熟 ,虽秆矮但秆质弱 ,虽抗条中 2 5- 2 7号生理小种 ,但不抗条中 2 8-31号小种及不抗白粉病、叶锈病 ,虽白粒 ,但品质差等问题 ,确立了…  相似文献   

7.
顺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选育高产、优质、抗病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种,是小麦育种工作者近一段乃至未来一个时期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豫麦68号在超高产、强筋优质和抗病的结合上获得了较大成功。现就豫麦68号的创新目标、育种措施、特征特性及利用策略进行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豫麦56号是由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199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本文论述了豫麦56号的选育方法和体会,认为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重视拓宽亲本资源,合理进行杂交组配,对后代材料进行定向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豫麦56号选育成功和推广应用为河南省增添了一个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本文主要叙述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要点,为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又是全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大省,稳定并逐步增加优质小麦生产面积并提高产量对于保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战略储备具有重要意义。顺麦6号为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35。介绍了顺麦6号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从精细整地、适期适量播种等方面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迅速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陈新民 《种子科技》2001,19(5):276-277
我县为农业大县 ,常年种植小麦 80万亩。全县群众积极响应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号召 ,2 0 0 0年种植优质专用小麦 30 .2 8万亩 ,占小麦种植总面积的 38% ,2 0 0 1年生产优质小麦 1.2亿千克 ,全县农民增收近亿元。在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工作中 ,我们的作法是 :1 搞好试验示范 ,选准对路品种1.1 引进、试验、筛选新品种。为了稳妥地发展适宜我县种植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种子公司几年来引进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 5 8个 ,经过试验筛选和粮食企业的品质化验 ,小偃 5 4号、豫麦 34号、豫麦 4 7号、豫麦 68号等强筋小麦品种以较好的品质、较高的产量、综…  相似文献   

12.
豫麦67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以755—1(矮丰3号/孟201//牛株特)为母本,豫麦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0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在旱地表现突出,是理想的节水型广适性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自育成以来,即开始良种良法配套研究。根据多点试验示范和多年栽培经验,我们掌握了豫麦67号的生育规律和栽培特点,并总结出了一整套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旱薄地小麦创高产走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3.
安麦1号和安麦7号是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89年以豫麦13为母本、周8826作父本进行杂交,于1997年选育而成。其中安麦1号1998-2000年度两年产量平均7783.5kg/hm^2,比对照豫麦21极显著增产8.3%,居第1位,通过河南省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后通过小麦新品种生产试验,大田示范种植9975.8kg/hm^2,于200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麦2001007)。  相似文献   

14.
丰德存麦5号是强筋优质小麦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3)。通过定向选育实现优质和高产相结合,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高抗条锈病和黄化花叶病。大面积连片区域化种植能提高品质,实现优质优价,加快优质麦发展,满足用粮企业需求,助推强筋优质小麦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1 小麦品质育种工作现状河南省的小麦品质育种工作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80年代中后期至 90年代初期处于徘徊状态 ,90年代末期有了较大发展。 80年代中后期至 90年代初期育成的主要品种豫麦 1 4、豫麦2 3、豫麦 2 8等 ,在产量和品质上仍有一些不足。90年代中后期以来育成了一大批优质小麦新品种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质品种类型的多样化。 1强筋类优质面包小麦豫麦 3 4、豫麦 3 5、豫麦 47等 ,其中豫麦 3 4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面包小麦标准 ,豫麦 47的面包体积超过 80 0 ml,二者均与加麦接近。2适宜做优质面条、馒头的中筋偏强…  相似文献   

16.
豫麦2号在河南省小麦品质育种中的作用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豫麦2号小麦的系谱及其育成品种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豫麦2号是一个丰产、稳产且品质遗传力高的种质资源,指出在今后的小麦贵传改良过程中,应重视该品种的应用,同时注意引进国内外种质资源,用以拓宽河南省种质资源的基因容量。  相似文献   

17.
2000-2001年在新乡市安排了由11个(冬性8个,春性3个)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系)参加的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藁麦8901、新优1号对照品种高优503增产显著,增幅分别为13.05%和8.75%,居冬水组参试品种前2位,中优9507较对照品种高优503减产达8.7%,在冬水组参试品种中产量最低,郑州9023较对照品种豫麦34号增产4.53%,可作为晚茬强筋优质小麦推广种植,濮优9175较对照品种豫麦34号减产6.14%,但成熟落黄好于豫麦34号。  相似文献   

18.
郑品优9号是以半冬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66为母本,以春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号为父本杂交,F0代种子经60Co-γ 射线(200GY)处理后按系谱选育成的半冬性、矮秆、早熟、高产、优质强筋国审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200080)。文章重点介绍了郑品优9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方思霞  李新平 《种子科技》2000,18(3):179-179
豫麦 51号由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以周 84 2 5B为母本、豫麦 17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经连续 6年定向选择育成。 1998年 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9年被农业部定为重点示范品种 ,并获河南省第十届发明展览会金牌奖。1 产量表现1.1 河南省及江苏省区试结果 :1996年参加河南省南部区试 ,南阳组平均单产 4 4 4.3kg/ 6 6 7m2 ,较对照豫麦 17号增产 14 .9% ,居第一位。 1997年在河南北中部高肥水组区试中 ,11处平均单产 4 83.2 kg/6 6 7m2 ,较对照品种豫麦 18号增产 3.9% ,居第一位。1998年同时参加河南省中北部区试和生产…  相似文献   

20.
豫农416是以豫麦49为母本、以豫麦21/豫麦35的F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 846.5kg/hm~2和7 987.5kg/hm~2,分别比对照豫麦49和周麦18增产5.96%和3.1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625.0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7.4%,居参试品种首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9001,其特点是超高产、优质、广适,适宜河南及相临省份相近小麦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