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草原蝗虫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海草原环湖及柴达木蝗区大部分地面平缓,宜于机械作业。蝗虫种群密度80~120头/m2者居多,面积为40~50万hm2,贮量小年为4840T,大年为6560T,开发前景广阔。蝗虫粉含粗蛋白74.88%,居我国目前优良饲料之首。经试验,作为饲料添加剂与50%的进口鱼粉比较,京黄1号7日龄肉仔鸡饲喂49天后成活率为88.71%,体重平均增长1020.2g,二者差异不显著;星杂二八八6~8月龄蛋鸡饲喂后产蛋量提高18.08%,产蛋率提高7.99%,完全可以代替鱼粉。新研制的捕蝗机捕蝗率为65.0~74.2%,生产率2.74hm2/h,单机捕幅4m。以1993年的市场价格为准,机捕的经济效益为28.60元/hm2,且有突出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规模化猪场发展越来越快,猪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粪污排放的过度集中,其排泄量大大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因此无公害化粪污处理是实现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就国内规模化猪场的粪污处理技术与资源化利用模式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养猪业的日益规模化、集约化,粪便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由于现有的处理方法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畜禽粪便的污染问题。笔者日前对养猪业污染及污染资源化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养猪业污染种类与来源1.1猪粪污水猪的排泄物指的是猪粪尿的混合物,它是目前规模猪场粪污水的主要来源。养猪粪污水主要由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区产生,其产生源主要有:猪的排泄物及其冲洗水、每日猪舍内地面清洁用水、饮水系统渗漏及雨水、夏季舍内降温用水和职工生活用水等。猪的排泄物一般通过三个途径进入水体:(1)粪便冲洗过程中随冲洗水流失;(2…  相似文献   

4.
规模化奶牛场的出现,在提升了养殖效率的同时,也伴随着粪污大量集中产生。大量未被处理的粪污被排放至环境中,一方面会对空气、土壤、水源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故对粪污进行无害化以及资源化处理既可以保护环境,也能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的现状。本文综述了我国规模化奶牛场粪污资源化处理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草原蝗灾是昌吉地区草原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之一,每年蝗虫发生面积6.53万hm^2,严重危害面积5.33万hm^2,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1176万元,并造成草原生态恶化、草原沙化和荒漠化,严重制约畜牧业生产。同时,由于蝗虫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开展蝗虫的综合治理,减轻或消除灾害的损失,探索草原蝗虫的综合治理新途径,引导牧民中增收的新方法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开展蝗虫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缓解资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甘谷县农作物秸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规模化牛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粪污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论文就规模化牛场粪污微生物有氧发酵处理和生物(蚯蚓)处理方法等无害化处理途径做了重点论述,对处理后产物的判断标准及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根据目前牛场粪污利用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粪污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论文就规模化牛场粪污微生物有氧发酵处理和生物(蚯蚓)处理方法等无害化处理途径做了重点论述,对处理后产物的判断标准及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根据目前牛场粪污利用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呈现出持续、快速、稳步地发展,已经成为了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在畜禽饲养规模不断扩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的同时,大量的废弃物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目前,规模化羊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以牛羊健康养殖方面的粪便无害化处理为切入点,认真分析了规模化羊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可将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回收利用,形成循环经济结构,在实现环境保护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就从畜禽粪便污染入手,分析和探讨了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以及资源化利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山草原蝗虫种群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玮明 《草业学报》1999,8(2):50-55
以1993-1996年在甘肃省夏河县甘加高山草原蝗虫种群调查资料为基础,了草原蝗虫混合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聚集与扩散优势,并用聚块性指标研究了其聚集强度的时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蝗蝻呈集各随机分布,成虫随随机型分布,近似Poisson分布、蝗 孵化初期呈现扩散地趋势,孵化盛期聚集趋势,而成虫则主要表现出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12.
蝗虫微孢子虫中试灭蝗效果及生物复合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五”期间蝗虫微孢子虫(N、L)中试灭蝗83万亩,总感染率为82.68%,校正虫口减退率67.63%,施用后2~3年感染率39%,4~6年为12.63%,且虫口密度每百网仅1.7~7.2头,远在防治标准以下;六种蝗虫病原菌及生物制剂灭杀蝗虫试验表明,IGR、Bt、Qyb、Jd四种效果较好,其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1.24%、81.25%、82.68%、79.45%;经与N、L混合喷洒或隔带喷洒灭蝗,其效果在72.49%~84.54%之间。尤以N、L与IGR隔带喷洒灭蝗不仅效果好,且残虫中有62.5%的3—4龄若虫,对蝗蝻的滞育性很强。  相似文献   

13.
试验观察结果表明,蝗虫痘病毒除对黄胫小车蝗有显著致死作用外,使感病寄主在接种13~33d后,食量比对照减少28.73%~70.40 %导致生长发育缓慢,接种后13~18d,对照组生长率为36.3mg/d,而处理组则分别为14.9、14.5和9.6mg/d,仅为对照的1/4~1/2。寄主羽化极不整齐,对照组整个历期只有5d,而处理组则为16~46d,随着接种剂量的加大,这种“拖延”趋势越发明显。寄主产卵量明显降低,甚至根本不能产卵。处理组寄主“畸形”和“自相残杀”的情况也较对照组严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甘肃省肃南县草原的小翅雏蝗、狭翅雏蝗和短星翅蝗调查和饲养观察研究,发现小翅雏蝗的种群数量最大,每年发生一代。5月下旬孵化出土,7月下旬开始羽化,8月上旬羽化达到高峰,在3种蝗虫发育历期中最短;短星翅蝗在3种蝗虫中发育历期最长,6月上、中旬开始孵化出土,8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8月中、下旬为羽化高峰期;狭翅雏蝗的发生规律与小翅雏蝗相似,3种蝗虫成虫数量均在10月份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5.
草地蝗虫成灾规律与可持续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蝗虫灾害严重发生由内在条件和外部因素造成。气候变化引起持续干旱,造成禾本科牧草植株矮小,草地裸露面积扩大,草原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由于大量使用广谱化学农药杀伤天敌,使草地蝗虫种群增长失控,形成暴发性灾害;与牲畜争食牧草,给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针对草地蝗虫成灾的原因和规律,提出了3点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草地蝗虫灾害严重发生由内在条件和外部因素造成。气候变化引起持续干旱,造成禾本科牧草植株矮小,草地裸露面积扩大,草原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由于大量使用广谱化学农药杀伤天敌,使草地蝗虫种群增长失控,形成暴发性灾害;与牲畜争食牧草,给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针对草地蝗虫成灾的原因和规律,提出了3点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草地蝗虫发生原因及可持续管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探讨了影响草地蝗虫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就如何实现草地蝗虫的可持续管理对策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概述。认为全球气候温暖化、干旱化以及区域性气候异常,食物资源,种间种内竞争,环境因子以及草地利用方式和强度等是导致草地蝗虫数量动态变化以及可能引发蝗虫灾害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基于生态安全、经济有效和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作为管理草地蝗虫的指导方针。最后,将强化蝗虫发生机理及预测预报技术研究,积极探索草地管理措施在调节蝗虫数量中发挥作用,尝试草地蝗虫管理新的方法和技术,扩大生物防治范围和力度并确立新型化学防治技术作为实现草地蝗虫可持续管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蝗虫天敌可利用性分析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蜂虻科、丽蝇科、皮金龟科、芫菁科、食虫虻科、步甲科、拟步甲科、麻蝇科和缘腹细蜂科等天敌昆虫作为生物制剂在治蝗中的研究进展;天敌的应用技术是全球治蝗研究的重点,当前研究热点是绿僵菌、白僵菌和蝗虫微孢子虫等蝗虫病原物,它们作为生物杀虫剂在治蝗中的潜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9.
浅谈农药安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是一种特殊商品。本文从八个方面总结了农药在生产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环境污染,提出了农药安全使用的正确方法及生物防治,建立市场监测制度,加大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力度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